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8 23:0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高国际地位的必要工具。国内外学者经过不断的研究,对生产性服务业有了新的认识。生产性服务业是作用于生产者、剥离于制造业的产业,满足中间需求,主要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作为中间品投入,不能直接形成物质产出,能够提高生产与运作效率的一种产业形态。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要素集聚化、技术密集性、服务外包化的特点,铸就了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不断增长。在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中,生产性服务业逐渐被人们重视。首先,生产性服务业不分国界与地区,只要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各界人士已经了解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性,甚至对农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强的拉动作用。虽然,吉林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处于不断增加的阶段,但是,与发达省市相比差距较大。因此,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政府应该优化产业结构,重视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大、耗能产量低的生产性服务业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域,选...
【文章来源】:吉林财经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方法
1.3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及界定
1.3.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及特征
1.3.2 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
1.4 论文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1.5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5.1 论文创新点
1.5.2 论文存在的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研究
2.1 生产性服务业文献综述
2.1.1 国内研究综述
2.1.2 国外研究综述
2.2 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理论研究
2.2.1 累计循环过程理论
2.2.2 劳动分工理论
2.2.3 产业关联理论
2.2.4 服务外包化理论
第3章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3.1 吉林省经济总体情况分析
3.2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2.1 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的变动情况
3.2.2 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动情况
3.3 吉林省各地级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3.3.1 各地级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变动情况
3.3.2 各地级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动情况
3.4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3.4.1 吉林省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3.4.2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3.4.3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执行力度有限
3.5 启示
第4章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分析
4.1 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分析
4.1.1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4.1.2 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包服务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4.1.3 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市场的增加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4.2 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分析
4.2.1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劳动生产率作用分析
4.2.2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劳动生产率作用分析
第5章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提升的促进分析
5.1 产业结构提升的机理分析
5.1.1 生产性服务业优化配置资源有助于产业结构的提升
5.1.2 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效应有助于产业结构的提升
5.2 产业结构提升的作用分析
5.2.1 三次产业结构升级的对比分析
5.2.2 投入产出法
第6章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分析
6.1 促进就业的作用机理分析
6.1.1 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6.1.2 生产性服务业激发投资需求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6.1.3 生产性服务业促使产业链延伸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6.2 促进就业的作用分析
6.2.1 就业弹性
6.2.2 就业潜力
第7章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生态平衡的促进作用分析
7.1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
7.1.1 生产性服务业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7.1.2 生产性服务业降低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7.2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分析
7.2.1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生态效益分析
7.2.2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生态效益分析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生产率研究[J]. 金晓雨. 产业经济研究. 2015(06)
[2]生产性服务业在创新中的作用[J]. 李璐.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22)
[3]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杨杰. 产业经济评论. 2015(05)
[4]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检验及预测[J]. 慕慧娟,崔光莲. 人口与经济. 2015(03)
[5]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分析——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 白清. 财经问题研究. 2015(04)
[6]京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比较研究[J]. 刘婷婷,曾洪勇,张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S2)
[7]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J]. 万千欢,千庆兰,陈颖彪. 经济地理. 2014(01)
[8]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J]. 张振刚,陈志明,胡琪玲. 科研管理. 2014(01)
[9]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经济功能提升[J]. 张蕾,申玉铭,柳坤. 地理科学进展. 2013(12)
[10]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演化机理研究[J]. 邱灵. 中国软科学. 2013(05)
博士论文
[1]生产性服务、结构软化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D]. 于明远.山东大学 2017
[2]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D]. 王玉玲.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7
[3]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D]. 刘楠.北京科技大学 2017
[4]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D]. 王小波.湘潭大学 2016
[5]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与影响因素研究[D]. 贾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6]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张志彬.湖南大学 2013
[7]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 郭向阳.兰州大学 2012
[8]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D]. 刘淑华.武汉理工大学 2011
[9]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 祝新.华中科技大学 2011
[10]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效应研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 杨玉英.吉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D]. 陈思雨.辽宁工业大学 2016
[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 戴倩雯.安徽财经大学 2015
[3]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效应研究[D]. 陈刚.重庆工商大学 2015
[4]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及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D]. 张国强.合肥工业大学 2015
[5]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赵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
[6]长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 贾敏.吉林大学 2014
[7]广东省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研究[D]. 梁碧云.广东工业大学 2014
[8]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 江慧.大连海事大学 2013
[9]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 蒲捷.西南财经大学 2013
[10]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D]. 刘俊宏.暨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25327
【文章来源】:吉林财经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方法
1.3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及界定
1.3.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及特征
1.3.2 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
1.4 论文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1.5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5.1 论文创新点
1.5.2 论文存在的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研究
2.1 生产性服务业文献综述
2.1.1 国内研究综述
2.1.2 国外研究综述
2.2 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理论研究
2.2.1 累计循环过程理论
2.2.2 劳动分工理论
2.2.3 产业关联理论
2.2.4 服务外包化理论
第3章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3.1 吉林省经济总体情况分析
3.2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2.1 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的变动情况
3.2.2 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动情况
3.3 吉林省各地级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3.3.1 各地级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变动情况
3.3.2 各地级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动情况
3.4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3.4.1 吉林省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3.4.2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3.4.3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执行力度有限
3.5 启示
第4章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分析
4.1 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分析
4.1.1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4.1.2 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包服务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4.1.3 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市场的增加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4.2 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分析
4.2.1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劳动生产率作用分析
4.2.2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劳动生产率作用分析
第5章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提升的促进分析
5.1 产业结构提升的机理分析
5.1.1 生产性服务业优化配置资源有助于产业结构的提升
5.1.2 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效应有助于产业结构的提升
5.2 产业结构提升的作用分析
5.2.1 三次产业结构升级的对比分析
5.2.2 投入产出法
第6章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分析
6.1 促进就业的作用机理分析
6.1.1 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6.1.2 生产性服务业激发投资需求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6.1.3 生产性服务业促使产业链延伸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6.2 促进就业的作用分析
6.2.1 就业弹性
6.2.2 就业潜力
第7章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生态平衡的促进作用分析
7.1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
7.1.1 生产性服务业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7.1.2 生产性服务业降低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7.2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分析
7.2.1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生态效益分析
7.2.2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生态效益分析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生产率研究[J]. 金晓雨. 产业经济研究. 2015(06)
[2]生产性服务业在创新中的作用[J]. 李璐.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22)
[3]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杨杰. 产业经济评论. 2015(05)
[4]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检验及预测[J]. 慕慧娟,崔光莲. 人口与经济. 2015(03)
[5]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分析——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 白清. 财经问题研究. 2015(04)
[6]京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比较研究[J]. 刘婷婷,曾洪勇,张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S2)
[7]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J]. 万千欢,千庆兰,陈颖彪. 经济地理. 2014(01)
[8]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J]. 张振刚,陈志明,胡琪玲. 科研管理. 2014(01)
[9]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经济功能提升[J]. 张蕾,申玉铭,柳坤. 地理科学进展. 2013(12)
[10]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演化机理研究[J]. 邱灵. 中国软科学. 2013(05)
博士论文
[1]生产性服务、结构软化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D]. 于明远.山东大学 2017
[2]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D]. 王玉玲.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7
[3]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D]. 刘楠.北京科技大学 2017
[4]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D]. 王小波.湘潭大学 2016
[5]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与影响因素研究[D]. 贾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6]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张志彬.湖南大学 2013
[7]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 郭向阳.兰州大学 2012
[8]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D]. 刘淑华.武汉理工大学 2011
[9]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 祝新.华中科技大学 2011
[10]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效应研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 杨玉英.吉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D]. 陈思雨.辽宁工业大学 2016
[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 戴倩雯.安徽财经大学 2015
[3]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效应研究[D]. 陈刚.重庆工商大学 2015
[4]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及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D]. 张国强.合肥工业大学 2015
[5]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赵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
[6]长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 贾敏.吉林大学 2014
[7]广东省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研究[D]. 梁碧云.广东工业大学 2014
[8]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 江慧.大连海事大学 2013
[9]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 蒲捷.西南财经大学 2013
[10]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D]. 刘俊宏.暨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25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52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