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市场效应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基于中国与3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5 03:53
本地市场效应是指在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前提下,对某种商品具有较大市场需求的国家最终将成为该商品的净出口国。自Krugman(1980)提出以来,本地市场效应理论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并出现以“超常需求”模型和引力模型为主的实证检验方法。在全球贸易模式不断转变的情况下,本地市场效应成为一国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备受关注,既可以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也为本地市场效应的检验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借鉴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2007-2016年中国与3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整体贸易、SITC 一位数分类商品贸易以及沿线各地区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探究本地市场效应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实证检验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中国整体出口贸易中并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本地市场规模的扩张不会促进商品出口;第二,SITC0-9类商品中有3类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分别是第5类、第7类和第9类商品。本地市场效应主要存在工业制成品中,并且以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为主;第三,在SITC0-9类商品中,第2类、第6类以及第8类商品存在逆向...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2007-2016年中国与3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状况??
本文编号:3569669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2007-2016年中国与3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状况??
本文编号:3569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569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