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化电子商务的虚拟注意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7 04:55
社交化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产物,数字技术将社交与电子商务融合在了一起,给人们的消费及传播方式带来了创新体验。它成为行业潮流,阿里巴巴将淘宝、新浪微博、优酷土豆等纳入企业生态中;腾讯的QQ和微信等社交媒介也成为其电子商务的入口之一。社交媒介使传统电子商务中的传受主体发生了改变,商家是卖方、是传播者,是注意力意图占有者,也可以是注意力主体;用户是买方、是受众,是注意力主体,也可以成为注意力意图占有者。虚拟注意力的本质是在虚拟世界中模仿着真实注意力的存在形式,为网络经济提供了充足的注意力,它在社交化电子商务经济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突破了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社交化电子商务不再局限于进行商品的交易行为,还糅合了社交媒体等传播形式,利用媒介传播信息并与用户互动,以获取虚拟注意力。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规模已达到万亿级,从跨境交易到身边外卖,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被摄入电子商务的痕迹,但也带来爆炸的信息量与有限的虚拟注意力难以兼容的矛盾。这种矛盾对“传受”双方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传播者要想获取受众的虚拟注意力的难度加大,变相提高了对虚拟注意力资源的渴求。同时,商品信息的接...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案例分析方法
1.3.3 参与观察法
第2章 虚拟注意力概述
2.1 虚拟注意力的概念
2.1.1 虚拟与虚假的词意辨析
2.1.2 注意力的解析
2.1.3 虚拟注意力的定义
2.2 社交化电子商务与虚拟注意力
2.2.1 社交化电子商务的概念
2.2.2 虚拟注意力的竞争概述
第3章 社交化电子商务中虚拟注意力的认知
3.1 虚拟注意力与受众商品化
3.1.1 虚拟注意力商品化与受众商品论的理论联系
3.1.2 虚拟注意力商品化的表现
3.2 影响吸引虚拟注意力的因素分析
3.2.1 需求的满足度因素
3.2.2 内容的易得性因素
3.2.3 名声因素
3.2.4 虚拟注意力因素
3.3 虚拟注意力的发生转移的原因
3.3.1 内容满足使用需求的程度
3.3.2 版面风格与注意力主体特征协调程度
3.3.3 传播行为的互动程度
3.3.4 注意力主体的忠诚程度
3.4 虚拟注意力造假与虚拟注意力的虚假繁荣
第4章 虚拟注意力对传播者的启示
4.1 虚拟注意力资源的平台竞争
4.2 吸引虚拟注意力的方法
4.2.1 拓宽媒介接触渠道
4.2.2 选择良好的表达方式
4.2.3 制作优质的媒介内容
4.2.4 善于利用社交媒介的互动与分享
4.3 维系虚拟注意力的方法
4.3.1 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
4.3.2 给予良好的互动体验
4.3.3 提高注意力主体的忠诚度
第5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72433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案例分析方法
1.3.3 参与观察法
第2章 虚拟注意力概述
2.1 虚拟注意力的概念
2.1.1 虚拟与虚假的词意辨析
2.1.2 注意力的解析
2.1.3 虚拟注意力的定义
2.2 社交化电子商务与虚拟注意力
2.2.1 社交化电子商务的概念
2.2.2 虚拟注意力的竞争概述
第3章 社交化电子商务中虚拟注意力的认知
3.1 虚拟注意力与受众商品化
3.1.1 虚拟注意力商品化与受众商品论的理论联系
3.1.2 虚拟注意力商品化的表现
3.2 影响吸引虚拟注意力的因素分析
3.2.1 需求的满足度因素
3.2.2 内容的易得性因素
3.2.3 名声因素
3.2.4 虚拟注意力因素
3.3 虚拟注意力的发生转移的原因
3.3.1 内容满足使用需求的程度
3.3.2 版面风格与注意力主体特征协调程度
3.3.3 传播行为的互动程度
3.3.4 注意力主体的忠诚程度
3.4 虚拟注意力造假与虚拟注意力的虚假繁荣
第4章 虚拟注意力对传播者的启示
4.1 虚拟注意力资源的平台竞争
4.2 吸引虚拟注意力的方法
4.2.1 拓宽媒介接触渠道
4.2.2 选择良好的表达方式
4.2.3 制作优质的媒介内容
4.2.4 善于利用社交媒介的互动与分享
4.3 维系虚拟注意力的方法
4.3.1 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
4.3.2 给予良好的互动体验
4.3.3 提高注意力主体的忠诚度
第5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72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77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