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的中国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10 15:27
近几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和总体放缓的经济增速使世界各国面临着种种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世界前几大经济体的中国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双方乃至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中国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动因和现实基础进行了分析,接着比较了具有代表性的FTA,并利用GTAP模型对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的中国效应进行了模拟测算,最后厘清了中国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中国与欧盟双方均具有签订自贸协定的真实动机,中国与欧盟经济基础具有高度的互补性。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对中国而言,签订自贸协定利大于弊:可以增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提高福利,扩大贸易流量,提升在欧盟市场的中国产品的竞争力,然而对贸易平衡和贸易条件并无显著的改善作用,也可能会对双方的部分产业造成一定冲击。为了将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早日提上议程,双方应加快推进现在正在进行中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通过积极协商谈判和利用WTO的法律框架应对政治阻力,尽早启动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更重要的是,中国应加快落实新一轮对外开放政策并依据比较优势配合适当的产业政策。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二)自由贸易协定的效应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四、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中国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动因
一、经济可持续增长
二、国际贸易格局与全球治理秩序的演变
三、全球价值链分工
(一)全球价值链的内涵
(二)中国与欧盟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与地位分析
第三章 中国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现实基础
一、中国与欧盟对外贸易的互补性
(一)比较优势指数
(二)中国与欧盟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二、中国与欧盟投资和贸易关系紧密程度
(一)中国-欧盟贸易往来现状
(二)中国-欧盟投资协定进展
三、欧盟市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程度
(一)中国对主要国家进出口
(二)中国从欧盟市场寻找进出口替代的定量分析
四、自由贸易协定示范效应
(一)中国与瑞士、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
1.中国与瑞士自由贸易协定
2.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
(二)欧盟与日本的自由贸易协定
第四章 中国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实证分析
一、GTAP模型简介
二、数据来源与数据归类
三、模型求解
四、对中国-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效应研究
(一)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效应的实证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
2.贸易平衡
3.贸易流量
4.福利效应
5.贸易条件
(二)中欧双方受到的产业冲击
第五章 中国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准入
二、政府采购
三、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地位
四、知识产权保护
五、政治上的不确定性
第六章 政策建议
一、继续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二、尽早开展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可行性研究
三、通过协商谈判积极应对政治上的阻力
四、中国应继续落实对外开放政策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872633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二)自由贸易协定的效应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四、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中国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动因
一、经济可持续增长
二、国际贸易格局与全球治理秩序的演变
三、全球价值链分工
(一)全球价值链的内涵
(二)中国与欧盟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与地位分析
第三章 中国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现实基础
一、中国与欧盟对外贸易的互补性
(一)比较优势指数
(二)中国与欧盟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二、中国与欧盟投资和贸易关系紧密程度
(一)中国-欧盟贸易往来现状
(二)中国-欧盟投资协定进展
三、欧盟市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程度
(一)中国对主要国家进出口
(二)中国从欧盟市场寻找进出口替代的定量分析
四、自由贸易协定示范效应
(一)中国与瑞士、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
1.中国与瑞士自由贸易协定
2.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
(二)欧盟与日本的自由贸易协定
第四章 中国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实证分析
一、GTAP模型简介
二、数据来源与数据归类
三、模型求解
四、对中国-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效应研究
(一)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效应的实证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
2.贸易平衡
3.贸易流量
4.福利效应
5.贸易条件
(二)中欧双方受到的产业冲击
第五章 中国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准入
二、政府采购
三、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地位
四、知识产权保护
五、政治上的不确定性
第六章 政策建议
一、继续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二、尽早开展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可行性研究
三、通过协商谈判积极应对政治上的阻力
四、中国应继续落实对外开放政策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872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872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