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全球生产网络下国家间零部件贸易强度演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31 17:00

  本文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下国家间零部件贸易强度演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CEPII-BACI数据库中72个发达与新兴市场国家2000~2010年零部件贸易数据,我们使用统计测度和扩展引力模型揭示出全球生产网络下国家间零部件贸易强度演进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统计发现,超过地理中性的双边显性贸易偏好指数值的国家数量在增加,且形成一个相对紧密的贸易网络结构,使得贸易的核心-外围依赖关系被次级贸易网络关系所取代。具有较显著双边显性出口偏好强度的国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计量证实,地理距离、文化差异是对零部件贸易双边显性贸易偏好强度的不利影响因素;技术差距是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技术转移的推动力量,但过大的技术差距会导致新兴市场国家被排斥在生产网络之外;贸易摩擦对发达国家间、新兴市场国家间零部件贸易双边显性出口偏好强度有着相反的影响;经济趋同对零部件贸易偏好强度的影响取决于生产网络的区域性和国家发展水平。据此,中国应借助发达国家技术外溢、技术转移和本土创新来不断缩小技术差距,避免被排斥在生产网络之外,同时建立有效的贸易摩擦解决机制来提升双边贸易强度。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 零部件贸易 贸易偏好强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5AZD05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3JJD790005)提供的资助
【分类号】:F74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及相关文献综述全球生产网络下生产的不同阶段发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而产生大量的中间投入品跨国界流动或零部件贸易(称之为垂直贸易),并逐渐超过最终品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Jones et al.,2005)。相应地,有关国际生产碎片化对贸易影响的研究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邦旺;;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01期

2 黄玉霞;冯德连;;全球生产网络治理模式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王栋伟;;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影响[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13期

4 苏桂富,刘德学,卜国琴;全球生产网络治理机制分析[J];经济问题;2005年02期

5 苏桂富;刘德学;;浅析全球生产网络的运行机制及其经济学本质[J];生产力研究;2006年01期

6 刘春生;;全球生产网络的推动力量[J];软件工程师;2006年12期

7 张效冬;;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标准化进程及其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3期

8 苏晓艳;范兆斌;;产品价值链、内部治理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结构升级[J];经济纵横;2008年06期

9 向希尧;蔡虹;;全球生产网络中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5期

10 张正博;;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发展过程与发展态势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健;;全球生产网络的浮现及其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蒋兰陵;;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的中国配套产业链功能升级——以江苏省配套企业的调查为例[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健;;全球生产网络空间竞争性与中国的分析——计算机产业的案例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杨宏辉;朗盛整合全球生产网络[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骆毅;朗盛调整全球生产网络[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记者 陈正红;贸发报告析解四大疑点[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4 李国学;中小企业路在何方[N];中国财经报;2008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李国学;中小企业为何弱不禁风[N];经理日报;2008年

6 王昭 吴陈;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

7 特约评论员 丁力;自主创新:响鼓还需重锤敲[N];南方日报;2006年

8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经济学博士 章玉贵;若无高端产业优势中国将何以立足[N];上海证券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夏彬;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企业价值链升级[D];苏州大学;2015年

2 谢廷宇;全球生产网络下当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卜国琴;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李健;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梅;全球生产网络、贸易结构与国内工资差距:影响机制和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6 张会清;新国际分工、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制造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森;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及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2 乔宇;全球生产网络下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路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罗欢;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提升云南创新能力的实现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阳;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东南亚汽车业及技术进步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5 黄莹;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姜恩;电子产业全球生产网络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王雅城;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工资的影响效应研究[D];福州大学;2010年

8 胡嘉;汽车业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发展的机理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9 李锐;全球生产网络下利用外资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10 丁亚涛;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服装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下国家间零部件贸易强度演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410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8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