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蒙古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与蒙古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服务产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重要性已经受到多方关注。而且服务产业发展的优劣可以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服务业占一国GDP比例较大的国家,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是经济发展相对不错的国家。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外贸总额也名列前茅。虽然中国的货物贸易已经发展到很成熟的地步,但是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水平仍然底下。作为中国的邻国蒙古国的服务业发展情况与中国情况接近。蒙古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本文基于中国和蒙古国的服务业发展现状,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总结出中国和蒙古国服务业的相关特征,并通过波特的钻石模型的方法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中蒙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影响因素,而后通过使用国际市场占有率、TC指数以及RCA指数来分析中蒙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最后,结合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情况,从三个角度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促进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充分利用并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蒙古国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大国内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对服务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推动中国和蒙古国服务业合作的对策建议,夯实中蒙贸易基础,优化中蒙贸易结构,充分地发展政府在推动中蒙服务业合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国际市场占有率 TC指数 RCA指数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19;F733.1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6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8-9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9-12
- 三、研究方法和路径12-15
- 四、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15-16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16-23
-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16-18
- 一、服务业16
- 二、国际竞争力16-17
- 三、旅游业17
- 四、运输业17-18
- 第二节 理论基础18-22
- 一、比较优势理论18-19
- 二、要素禀赋理论19-20
-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20-21
-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1-22
- 本章小结22-23
- 第二章 中国与蒙古国服务业发展状况及特点23-32
- 第一节 蒙古国服务业发展概况23-26
- 一、蒙古国服务业发展现状23-25
- 二、蒙古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25-26
- 第二节 中国服务业发展概况26-29
- 一、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26-27
-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27-29
- 第三节 中蒙服务业发展的特点29-30
- 一、服务业规模29
- 二、服务业中领先产业29
- 三、服务贸易发展情况29-30
- 本章小结30-32
- 第三章 中国与蒙古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总体评价32-41
- 第一节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中蒙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分析32-35
- 一、生产要素条件32-34
- 二、需求条件34
- 三、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34
- 四、企业战略结构34-35
- 五、政府35
- 第二节 中蒙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指数分析35-40
-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35-37
- 二、TC指数37-38
- 三、RCA指数38-40
-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中国与蒙古国主要服务行业竞争力比较41-51
- 第一节 中国与蒙古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及竞争力比较41-46
- 一、蒙古国的旅游业发展概况41-43
-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43-45
- 三、中国与蒙古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比较45-46
- 第二节 中国与蒙古国运输业发展状况及竞争力比较46-50
- 一、蒙古国运输业发展情况46-48
- 二、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情况48-49
- 三、中国与蒙古国运输业国际竞争力比较49-50
- 本章小结50-51
- 第五章 进一步推动中蒙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51-56
- 第一节 促进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51-52
- 一、发挥比较优势51
- 二、完善相关法规51-52
- 第二节 促进蒙古国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52-53
- 一、扩大服务业整体对外开放规模52-53
- 二、加强服务产业从业人员培训53
- 第三节 加强中国与蒙古国服务业合作的建议53-55
- 一、夯实中蒙贸易基础53-54
- 二、优化中蒙贸易结构54
- 三、充分发挥政府作用54-55
- 本章小结55-56
- 结论56-58
- 参考文献58-63
- 致谢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涛;产业层次上的国际竞争力内涵初探[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6期
2 郝云宏,王淑贤;中国总体国际竞争力及其基本特点[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彭元正;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要力量[J];石油企业管理;2002年05期
4 本刊编辑部;把提升国际竞争力放在突出位置[J];南方经济;2002年05期
5 王丽萍,李创;开展国际竞争力研究 促进纺织产业发展[J];纺织科技进展;2005年05期
6 张铁男;罗晓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的理论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7期
7 ;中国化工十大最具国际竞争力品牌[J];化工管理;2005年Z1期
8 苗泽华;孙班军;;培育企业集团国际竞争力[J];江苏商论;2006年04期
9 紫石;;商业文化国际竞争力高层论坛在京召开[J];商业时代;2006年15期
10 李东生;;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一;许月丽;;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之实证研究[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聂秀东;徐宇辰;王志刚;;我国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提升对策[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3 翁乾麟;;关于提高广西糖业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浅见[A];全国甘蔗生产机械化与产业研讨会暨甘蔗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屈人愚;;论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兼谈企业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力[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汪涛;赵彦云;;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的预测[A];北京市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1年
6 陈新建;金燕;黄秉智;;香蕉国际竞争力与贸易格局分析[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段红艳;徐法;;我国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思考[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刘晓光;;积聚优势、调整结构,提高辽宁果业国际竞争力[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9 陆继锋;沈宇;;中国烟叶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思嘉;;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转变看中国入世后制造业的全球定位[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三个代表为指导 提升国际竞争力[N];中国石油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张建中;努力探索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途径[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3 郭振纲;把软实力的提升放到应有的高度[N];工人日报;2004年
4 马海邻 郑红;国际竞争力:上海的话语权[N];解放日报;2003年
5 郑红;从综合竞争力到国际竞争力[N];解放日报;2003年
6 范敏;我国国际竞争力究竟如何?[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7 赵彦云;中国的竞争力在哪里[N];深圳商报;2002年
8 刘艳;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N];厦门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孟知行 谈燕;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上海发展新坐标[N];解放日报;2006年
10 廖青中;中材料集团四年培育一流国际竞争力[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柳;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刘海清;中国菠萝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3 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刘有成;我国油田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王龙;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陈昌洪;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卢进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海外直接投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乔娟;中国主要粮食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9 曾珠;中日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赵海燕;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金粟;中国工商银行与汇丰银行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刘亚运;基于网络结构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与提升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3 关晓晨;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潘登;天津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外交学院;2016年
5 马歇尔;中德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李根;基于效率视角的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7 李美清(CHUENCHOM NUCHJARIN);泰国天然橡胶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8 陈艳清;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9 高梦瑶;中国南北车合并案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乌干扎雅;中国与蒙古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与蒙古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4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43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