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大豆贸易定价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13:08

  本文关键词:中国大豆贸易定价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豆进口 定价权缺失 期货市场 价格发现


【摘要】:大豆作为一种国际大宗商品,其生产和消费对国民经济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豆消费国,由于进口依赖程度过高,大豆进口价格受到国外四大粮商操控等原因,导致我国大豆贸易定价权缺失,严重阻碍国内大豆加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大豆贸易定价权缺失的原因,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现有参考文献为基础,从大豆贸易的宏观背景入手,对国际大豆贸易的买方、卖方力量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大豆进口的区域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国际大豆贸易结构与定价机制。选取我国进口大豆价格、国际大豆价格和国内外大豆期货价格两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格兰杰检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检验我国大豆贸易定价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价格长期高于国际大豆价格;美国芝加哥交易所的期货价格对大连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影响较大,即我国大豆进口贸易存在严重的定价权缺失现象。影响大豆贸易价格的因素比较复杂,本文以大豆国际贸易结构与定价机制为基础,着重分析我国在大豆进口贸易中存在的定价权缺失原因。国内大豆供需的严重缺口导致进口依赖程度过高;国际大豆粮商的垄断进一步推高大豆国际价格;国内农产品保护政策不够完善;国内期货市场不健全给国际投机商炒作的机会等是我国进口大豆贸易定价权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根据我国进口大豆贸易定价权缺失提出改善我国进口大豆贸易定价权的政策建议。通过支持大豆种植以及建立完善的大豆收购体系等提升国内豆农的种植积极性,从而提高国内大豆自给量,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大豆行业协会牵头制定国内大豆加工行业标准,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统一协调等方式提升大豆进口的议价权;完善我国大豆期货市场为大豆贸易企业提供更可靠的避险场所等。
【关键词】:大豆进口 定价权缺失 期货市场 价格发现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7;F75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4
  • 1.1 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方法9-11
  • 1.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1.2 创新说明及不足之处10-11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3
  • 1.3 研究方法13
  • 1.4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13-14
  • 2 大豆贸易定价权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14-20
  • 2.1 定价权的形成机制14-16
  • 2.2 影响大豆贸易定价权的因素分析16-20
  • 2.2.1 政府行为因素17-18
  • 2.2.2 大豆行业因素18-19
  • 2.2.3 企业行为因素19-20
  • 3 国际大豆贸易供需状况及市场结构分析20-28
  • 3.1 国际大豆需求状况及市场结构分析20-23
  • 3.1.1 国际大豆需求状况分析21-22
  • 3.1.2 国际大豆需求市场结构分析22-23
  • 3.2 国际大豆供给状况及市场结构分析23-26
  • 3.2.1 国际大豆供给状况分析23-25
  • 3.2.2 国际贸易卖方市场结构25-26
  • 3.3 我国大豆进口结构分析26-28
  • 4 我国大豆贸易定价权的实证分析28-46
  • 4.1 定价权缺失的界定28-29
  • 4.2 我国大豆定价权现状分析29-30
  • 4.2.1 进口量与进口价格分析29
  • 4.2.2 进口大豆价格波动分析29-30
  • 4.2.3 动态比价分析30
  • 4.3 模型建立与数据处理30-33
  • 4.3.1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30-32
  • 4.3.2 自向量回归(VAR)模型32-33
  • 4.3.3 数据选取与处理33
  • 4.4 大豆定价权缺失的实证分析33-46
  • 4.4.1 我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实证分析34-40
  • 4.4.2 我国大豆期货价格的实证分析40-46
  • 4.4.3 实证分析结果46
  • 5 我国大豆贸易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分析46-51
  • 5.1 国内大豆供给缺口大46-48
  • 5.2 国际四大粮商控制大豆价格48-50
  • 5.3 国内农业保护政策欠缺50
  • 5.4 我国大豆期货市场不够完善50-51
  • 6 提升我国大豆贸易定价权的政策建议51-57
  • 6.1 提升国内大豆供给量51-52
  • 6.2 改善大豆加工行业结构52-54
  • 6.3 完善我国大豆期货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54-57
  • 6.3.1 积极开放国内期货交易市场55
  • 6.3.2 加强监管,促进期现货市场的结合55-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60-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红梅;第6届世界大豆研究会议[J];世界农业;2000年03期

2 刘凤菊;2000年我国大豆产需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0年08期

3 陈清一;关于发展新疆大豆生产的意见[J];新疆农业科技;2000年04期

4 李莹;大豆生产 前景广阔[J];山西农业;2000年05期

5 周进宝;万永红;赵双进;张孟臣;;我省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种子世界;2000年11期

6 信玉真;今年美国大豆收成将比去年增长11%[J];大豆通报;2001年05期

7 白木,周洁;我国大豆生产加工现状综述[J];吉林农业;2001年10期

8 吴庆兵;2001/2002年度全球大豆供求展望[J];粮食与油脂;2001年05期

9 刘新录 ,左孟孝;发展内蒙古大豆生产的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1年11期

10 ;2001年世界大豆市场看好[J];饲料研究;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铁男;商绍刚;;当前我省大豆生产中的几个问题及其采取的应对措施[A];老专家2008年建言献策选编[C];2009年

2 秦富;孙立新;白人朴;;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竞争力及对策[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耿臻;杨青春;苑保军;吕广伦;张东辉;李伟峰;;发展专用大豆生产推动产业化进程[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杨文钰;雍太文;任万军;樊高琼;牟锦毅;卢学兰;;发展中国南方套作大豆的背景与对策[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杨文钰;雍太文;任万军;樊高琼;牟锦毅;卢学兰;;发展南方套作大豆的背景和对策[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超;;加强有机大豆基地管理开拓国内外市场[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刘忠科;杨凌舒;杨宏宝;杨志;吴军;吴朔;王延昌;苏文武;李大为;李恩键;任晓颖;刘霁萱;;增施硅、钙元素肥料对大豆抗御不良气象及增产作用[A];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屈晓s,

本文编号:706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706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0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