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03:35

  本文关键词: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电子银行 DEA 面板数据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迫使商业银行改变传统业务模式,进行了大量的金融创新。电子银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业、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以及金融脱媒化等,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在传统业务模式之外谋求新的发展。伴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发展电子银行成为了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现阶段电子银行业务的效率如何,以及电子银行业务效率的提高是否真的改善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目前尚无定论。现代意义上的电子银行从上世纪90年代才出现,距今只有20年的发展历史,因此目前国内外对电子银行的研究还比较少。我国学者侧重于电子银行的定性研究,从2006年才开始有少量学者尝试从定量的角度对电子银行业务效率进行研究,但由于数据可得性的原因,指标的选取不太合适。至今还没有学者从实证的角度研究过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故本文在前人所做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更加合适的指标,运用DEA模型对电子银行业务效率进行评价,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进行度量,进一步研究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具体而言,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文章选题的背景以及选题的意义,介绍了文章的整体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已经有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文章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绩效和电子银行研究的重要文献,发现现有电子银行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少量涉及关于电子银行业务效率的定量研究,且指标的选取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第二部分分析了多种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方法。从单一的财务比率法到综合的杜邦分析法,从注重利润的经济增加值法到全面考虑商业银行三性原则的CAMELS评级体系,以及化繁为简、能够充分反映原始信息的因子分析法。通过对多种方法的对比分析,综合比较后本文决定通过CAMELS评级体系选取了对银行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的财务指标,再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绩效水平的评价。第三部分是关于电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理论研究。文章先对电子银行进行了界定并分析其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再介绍了电子银行业务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揭示其发展趋势。最后通过三个理论——成本效益论、客户忠诚度理论以及金融创新理论来分析电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具体分析了电子银行业务如何通过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来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而从成本到收益的距离便是效率。所以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电子银行业务效率的提高可以改善经营绩效的结论。第四部分介绍了非参数数据包络(DEA)模型。分析得出本文适合使用规模报酬可变的投入导向型BC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含义,即计算出的数值处于(0,1)之间,当值为1时表示被评价对象为DEA有效,当值介于0到1之间时,表示被评价对象为非DEA有效,且数值高低代表了效率水平的高低。考虑到可能存在多个被评价对象同时效率值为1的情况,为进一步区分,本文进一步介绍了超效率(Super-Efficiency) DEA模型,并介绍了模型的原理。第五部分是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银行经营绩效的实证。本文以4家国有控股银行和4家全国股份制银行为研究对象,以2009-2014年为样本期,用总资本收益率(ROA)、成本收入比作为银行盈利指标;用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代表资本充足水平;以拨备覆盖率和不良贷款率作为资产质量指标;用流动性比率和存贷比作为流动性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到了3个主要因子——盈利因子、资产质量因子和流动性因子。计算因子得分后以3个因子的加权得分之和作为经营绩效的综合得分,并给出了银行的绩效排名。第六部分运用DEA的BCC模型进行上述8家样本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效率测算,由于我国银行在2006年以后进入电子银行稳定发展期,本文假设进入稳定期后商业银行每年投入到电子银行业务的资金占比保持稳定。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指标的合理性,本文选取了固定资产净额近似代表电子银行固定设备投入,营业费用近似代表电子银行市场费用和人力成本的投入,电子银行用户数为电子银行的规模投入;以电子银行交易额作为电子银行业务的产出指标。实证结果发现2009年只有3家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达到了确定性DEA有效,并对其他5家无效率银行提出了改进意见。为进一步区分有效的电子银行业务效率,本文继续使用了超效率(Super-Efficiency) DEA模型,重复以上步骤计算得出了2009-2014年8家样本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值并进行了排名。第七部分是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因子分析法得到的绩效得分(F)为被解释变量,以DEA模型计算得到的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值(S)为解释变量,同时引入成本收入比(R1)、不良贷款率(R2)和存贷比(R3)为控制变量,进行面板数据回归。为了进一步分析,本文将样本分为两个组别,即国有控股银行组和全国股份制银行组,分别进行上述步骤。得到了一致结论,即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国有控股银行而言,该影响效果更加明显。第八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和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得出了两个主要结论:第一,现阶段我国部分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属于有效率阶段,而部分银行处于无效率阶段,整体而言,国有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效率水平低于股份制银行,然而国有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呈逐年上涨趋势,股份制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却有所下滑,两者的差距正在逐年缩小。银行可通过改进和优化投入变量以提升业务效率。第二,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对银行经营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提高电子银行业务效率有助于改善银行的经营绩效,尤其是对于国有银行而言,效果更为明显,加之目前阶段国有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效率还未达到有效,所以国有银行更应当重视电子银行业务效率的提高,以此来改善整体的经营绩效水平。结合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第一,增加电子银行业务的高级金融服务功能,提供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第二,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健全市场营销机制。第三,迎合电商发展契机,加速商业银行电商平台建设。第四,提高电子银行服务质量。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重新选取了DEA模型的投入产出指标,根据最新的可得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更加科学合理的对电子银行业务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在国内没有相关研究的情况下,首次尝试运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研究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偏小,这主要受制于各家银行披露的关于电子银行的信息,目前只有8家银行披露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具体信息。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电子银行 DEA 面板数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2;F724.6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5
  • 1.导论15-22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5-17
  • 1.1.1 研究背景15
  • 1.1.2 研究意义15-17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7-18
  • 1.2.1 研究思路17-18
  • 1.2.2 研究方法18
  • 1.3 创新和不足18-19
  • 1.3.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8
  • 1.3.2 本文不足18-19
  • 1.4 文献综述19-22
  • 1.4.1 国外文献综述19-20
  • 1.4.2 国内文献综述20-22
  • 2.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概述22-28
  • 2.1 银行绩效与绩效评价22
  • 2.2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方法22-28
  • 2.2.1 财务比率分析法22-23
  • 2.2.2 杜邦分析法23
  • 2.2.3 经济增加值法(EVA)23-24
  • 2.2.4 平衡计分卡(BSC)24
  • 2.2.5 骆驼评级体系(CAMELS)24-26
  • 2.2.6 因子分析法26-28
  • 3.电子银行业务概述28-43
  • 3.1 电子银行业务定义和特点28-30
  • 3.1.1 电子银行业务的界定和分类28
  • 3.1.2 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及优势28-30
  • 3.2 国外电子银行发展现状30-32
  • 3.2.1 国外网上银行现状30-31
  • 3.2.2 国外手机银行发展现状31-32
  • 3.2.3 全球电子银行发展趋势32
  • 3.3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32-37
  • 3.3.1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现状33-37
  • 3.4 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理论基础37-42
  • 3.4.1 成本效益论37-40
  • 3.4.2 客户忠诚度理论40-41
  • 3.4.3 金融创新理论41-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4.DEA模型概述43-46
  • 4.1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基本概念43
  • 4.2 DEA的BCC模型介绍43-46
  • 4.2.1 模型导向选取44
  • 4.2.2 BCC模型44-45
  • 4.2.3 超效率DEA模型45-46
  • 5.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46-61
  • 5.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46
  • 5.2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指标分析46-55
  • 5.2.1 样本银行盈利能力46-49
  • 5.2.2 样本银行资本实力49-51
  • 5.2.3 样本银行资产质量51-53
  • 5.2.4 样本银行流动性53-55
  • 5.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银行经营绩效评价55-61
  • 5.3.1 数据标准化处理55-56
  • 5.3.2 前提检验56-57
  • 5.3.3 公共因子提取与命名57-58
  • 5.3.4 绩效评价58-61
  • 6.基于DEA模型的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实证分析61-68
  • 6.1 电子银行业务投入产出指标选取61-63
  • 6.1.1 固定资产净额62
  • 6.1.2 营业费用62
  • 6.1.3 电子银行客户数62-63
  • 6.1.4 电子银行交易额63
  • 6.2 数据处理63
  • 6.3 基于BCC模型的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分析63-65
  • 6.4 基于超效率模型的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值测度65-68
  • 7.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68-76
  • 7.1 模型指标的选取68-69
  • 7.1.1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指标选取68
  • 7.1.2 电子银行业务效率的指标选取68-69
  • 7.1.3 控制变量的选取69
  • 7.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69-70
  • 7.3 模型的构建和说明70
  • 7.4 模型估计70-75
  • 7.4.1 所有样本回归结果70-72
  • 7.4.2 国有商业银行72-73
  • 7.4.3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73-74
  • 7.4.4 比较分析74-75
  • 7.5 本章小结75-76
  • 8.结论及政策建议76-79
  • 8.1 本文研究结论76-77
  • 8.1.1 电子银行业务效率结论76
  • 8.1.2 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结论76-77
  • 8.2 政策建议77-79
  • 参考文献79-81
  • 后记81-82
  • 致谢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跃武;基层行推广电子银行业务之我见[J];中国城市金融;2002年01期

2 周宇;潘泳;夏召会;;电子银行业务平台方案探讨[J];金融电子化;2002年09期

3 黄力;市场营销助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J];中国城市金融;2004年09期

4 符淼;我国开展跨境电子银行业务的困难和策略[J];岭南学刊;2004年05期

5 黄金平 ,吴德胜;加快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信用卡;2005年09期

6 赵冰;拓展电子银行业务实践与思考[J];新疆金融;2005年10期

7 张志勇;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城市金融;2005年11期

8 马青桂;欠发达地区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思路[J];新疆金融;2005年04期

9 宁顺华;徐萍;;对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思考[J];黑龙江金融;2006年02期

10 周俊;;我省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猛省工行一个月交易46亿元[J];青海金融;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推动电子银行业务全面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2 刘西光;要重视基层行电子银行业务人员的培养[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3 赵春辉 徐创栋 史万勇;工行武威分行电子银行业务实现快速发展[N];武威日报;2007年

4 刘建华邋崔善花;应尽快从法律上规范电子银行业务[N];金融时报;2008年

5 张小菊;甘肃分行 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6 通讯员 王井雍;临河联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7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浙江省分行 陈蕴;加快邮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之我见[N];中国邮政报;2011年

8 安徽怀宁农村合作银行三桥支行 程广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需“三管齐下”[N];中华合作时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张小菊;甘肃分行积极拓展电子银行业务[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10 记者 史晓芳;电子银行业务连续三年增长[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晓红;辽宁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一兵;吉林省工商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冰;建造甘肃省分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赵慧玉;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王希同;国内外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比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6 窦文慧;农行黑龙江省分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张艳艳;建行黑龙江省分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钟盛;济南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9 尹进亮;甘肃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周伯温;对工商银行天津分行电子银行业务的调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41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841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4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