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用户信息安全与保护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用户信息安全与保护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当下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购物方式。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但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消费者造成了新的困扰。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与保护问题。所采用的案例来自国内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淘宝网,分析了淘宝网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信息保护措施以及保护工作的不足。问卷调查是以周边群体为样本,通过调查、分析找出新的问题和新的建议,旨在提出更加贴合实际、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文章以建立有偿的信息使用机制为创新点,企业通过有偿的信息使用机制,鼓励消费者主动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企业决策能力的同时,也增进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电子商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参与的多方必须共同努力,解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与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矛盾,积极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电子商务 个人信息 保护与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09;F724.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10-12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3.1 美国信息安全保护研究现状13-14
- 1.3.2 欧盟信息安全保护研究现状14-15
- 1.3.3 日本信息安全保护研究现状15-16
- 1.3.4 中国信息安全保护研究现状16-17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7-18
- 1.5 研究创新点18-19
- 第2章 电子商务与个人信息理论概述19-25
- 2.1 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19-20
- 2.1.1 电子商务主要概念19-20
- 2.1.2 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类型20
- 2.2 个人信息的基本理论20-21
- 2.2.1 个人信息的定义20-21
- 2.2.2 个人信息的价值21
- 2.3 个人信息的主要特点21-25
- 2.3.1 自然环境下个人信息的特点21-22
- 2.3.2 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信息的特点22-25
- 第3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用户信息存在的安全隐患25-31
- 3.1 个人用户信息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25-26
- 3.1.1 专业法律法规的缺失25
- 3.1.2 应对机制的缺乏25-26
- 3.1.3 信息共享的泛滥26
- 3.1.4 注册会员时的条款强制26
- 3.2 个人用户信息保存存在的安全隐患26-28
- 3.2.1 移动设备丢失性26-27
- 3.2.2 设备的不可控性27-28
- 3.3 个人用户信息网络传播存在的隐患28-29
- 3.3.1 互联网环境的复杂性28
- 3.3.2 个人信息获取的随意性28-29
- 3.4 个人用户信息使用存在安全隐患29-31
- 3.4.1 消费者自我保护信息意识的薄弱性29
- 3.4.2 自然灾害的防范不当性29-31
- 第4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成因分析31-35
- 4.1 宏观层面31-32
- 4.1.1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缓慢31
- 4.1.2 主管部门办事效率低31
- 4.1.3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31-32
- 4.1.4 宣传工作不到位32
- 4.1.5 电子商务的运行坏境要求高32
- 4.2 中观层面32-33
- 4.2.1 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缺陷32-33
- 4.2.2 电子商务企业的责任担当33
- 4.2.3 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理念33
- 4.3 微观层面33-35
- 4.3.1 消费者的接受能力33-34
- 4.3.2 消费者疏忽大意34-35
- 第5章 淘宝网个人信息保护实例分析35-43
- 5.1 淘宝网个人信息安全的隐患35-38
- 5.1.1 网页固有特征的隐患36
- 5.1.2 用户注册时的隐患36-37
- 5.1.3 结算购买时的隐患37
- 5.1.4 填写订单时的隐患37
- 5.1.5 收货评价时的隐患37-38
- 5.2 淘宝网用户信息的保护策略38-41
- 5.2.1 淘宝网明确的法律条约38-39
- 5.2.2 强强联手确保账号安全39-40
- 5.2.3 设置技术屏障40
- 5.2.4 营造良好购物环境40-41
- 5.3 淘宝网个人用户信息安全保护缺陷41-43
- 5.3.1 法律条文繁琐难寻41
- 5.3.2 信息共享的关联第三方具有不确定性41
- 5.3.3 物流链有待管理41-42
- 5.3.4 安全系统的升级更新问题42-43
- 第6章 提高电子商务个人用户信息保护机制的建议43-50
- 6.1 消费者的措施43-44
- 6.1.1 自我防范43
- 6.1.2 建立防火墙43-44
- 6.1.3 清除上网痕迹44
- 6.1.4 使用安全网络44
- 6.2 电子商务企业44-46
- 6.2.1 加快完善行业自律44-45
- 6.2.2 保障网站的稳定运行45
- 6.2.3 增进企业交往,,密切技术合作45
- 6.2.4 引进专业人才45-46
- 6.2.5 建立信息有偿使用机制46
- 6.3 政府46-50
- 6.3.1 加快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46-47
- 6.3.2 加强监管力度47
- 6.3.3 明确规定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47-48
- 6.3.4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48
- 6.3.5 组织国际交流48-49
- 6.3.6 加强教育宣传49
- 6.3.7 引入第三方监测平台49-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 附录56-61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民;我国信息安全的发展思路[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0年12期
2 蔡月华,林兴国;信息安全问题初探[J];广东经济;2000年02期
3 ;韩国欲争世界信息安全强国[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1年06期
4 李晓东;发展与机遇并存——2001年国内信息安全市场点评[J];信息网络安全;2001年12期
5 赵战生;信息安全是信息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J];计算机安全;2001年01期
6 蔡善武;信息安全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J];互联网周刊;2001年26期
7 潘柱廷;7大方向:信息安全“盛夏”的抉择[J];互联网周刊;2001年17期
8 冯维超;;“法普西”与俄罗斯信息安全[J];计算机安全;2002年10期
9 ;信息安全项目入选国家12个重大科技专项[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2年02期
10 丁震;中国未来信息安全市场有多大?[J];信息网络安全;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红;;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谈强行解聘对信息安全的影响和应采取的措施[A];第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5年
2 任延忠;钟忠;;浅谈信息安全文化[A];第十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电子政务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艳;曹鸿强;;信息安全经济学初探[A];第十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电子政务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程锴;李晖宙;赵俊阁;;信息安全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5 ;《信息安全实用全书》背景说明[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熊彪;李宗毅;黄姗;;关于维护国防信息安全的几点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王茂才;宋军;康晓军;戴光明;;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廖方宇;蒋协助;邓勇;刘阳;房俊民;陈明奇;;对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政策分析的几点启示[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9 朱明;;信息安全法律保障有关问题探讨[A];第十八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汤俊;;信息安全的经济学研究模型[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述望;信息安全与民族高新技术企业[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刘智慧;电力信息安全重在管理[N];中国电力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牛俊峰;信息安全我们的现状如何?(下)[N];中国国防报;2000年
4 记者 王欣;我市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快速反应体系[N];重庆日报;2004年
5 联想信息安全事业部总经理 任增强;厚积薄发[N];电脑商报;2005年
6 刘晓峰;信息安全还需再加强[N];经济日报;2003年
7 记者 洪鸿;解读信息安全 拓铸产业联盟[N];经理日报;2003年
8 李刚;安全要与教育相结合[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9 靳菁;信息安全点亮8月[N];计算机世界;2003年
10 曹开彬;信息安全并非说说而已[N];计算机世界;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飞;智能电网信息安全交互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4年
2 崔文超;信息安全运维审计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4年
3 高建波;本体模型及其在信息安全评估领域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军;信息安全的经济学分析及管理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方清涛;中国国家信息安全与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鼎隆;信息安全感知模型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09年
7 孙薇;组织信息安全投资中的博弈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陆浪如;信息安全评估标准的研究与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1年
9 李守鹏;信息安全及其模型与评估的几点新思路[D];四川大学;2002年
10 高志民;基于业务流程的信息安全风险度量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耀远;新世纪中国信息安全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吴q
本文编号:899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89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