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碳期货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05:00

  本文关键词:中国碳期货发展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权交易 碳期货 市场运行机制


【摘要】:随着国际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碳金融衍生品也正在迅速发展。经过多年探索,我国也开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试点工作,积极筹划构建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随着现货市场的发展,实体企业对碳期货的需求逐渐显现。本文在分析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实证研究碳期货对现货的价格引导关系,进一步论证我国发展碳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构建我国碳期货交易市场的设想和建议。第一章前言介绍了有关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和构建我国碳市场的意义。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概念铺垫,同时明确了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二章分析了境外主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整理相关交易政策,对比总结相关经验;通过相关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发现国际市场发展趋势,了解到国外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引导作用,并总结境外碳交易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第三章分析研究我国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从发展的政策背景、CDM项目的发展的现状和困境、以及目前试点地区的发展情况出发,对比国外的市场建设,分析出我国碳交易现货市场构建并不完善,在碳排放权定价上缺乏话语权,为推出碳期货的必要性做铺垫。第四章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碳期货的必要性。结合国外期货发展的背景,从碳市场运行体制的完善、碳金融体系的发展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方面,论证发展碳期货市场、发挥碳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意义和必要性。第五章对碳期货的基本功能即价格发现功能作了实证研究,希望更客观地展现碳期货对现货价格的引导关系。为了评估国外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性,本章对国外碳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除此之外,本章还对国外碳期货市场与国内试点交易平台的价格联动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检验国内外碳期货价格的引导关系。检验方法采取较为常用的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本节的创新之处在于除了对境外两个主流品种的期货、现货价格引导关系进行检验之外,还对一个品种的国内外价格引导关系进行检验。统计分析得知,国外碳期货对现货市场具有引导作用,EUA的作用优于CER;国外的碳期货价格对国内的部分现货价格也有显著的引导关系。但是,由于国外市场产生的价格主要反映境外市场的供需关系和境外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并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市场供需状况,所以应该发展真实、及时反映本地供需状态的碳期货市场。本章主要为我国发展碳期货市场的必要性提供了实证依据。第六章分析了我国发展碳期货的可行性,为构建碳期货市场的设想提供一定的支持和现实基础,表明研究是有现实性的。第七章就是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碳期货市场的设想和建议。首先通过SWOT模型总结了前文的分析,接着研究构建碳期货市场的主要要素,接下来的分析和建议是对应这些要素提出的,即从交易平台的建设、市场运行机制的设置以及保障与监管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构建。结论:通过对境外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研究,碳现货市场的完善需要发展碳期货,碳期货的发展也需要以服务现货市场作为宗旨。目前,我国已经试点开展了7个地方的现货市场建设,下一步将总结成功经验,结合碳期货的功能以及我国现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只有真实反映本地市场状况的价格才具备公信力,才能加大自身市场的话语权,从而真正参与国际市场的定价过程。为了建立反映本地市场的供需关系,满足本地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而非一味的跟踪国际市场价格,我国应加快发展碳期货。未来碳现货市场与碳期货市场之间的连接机制需要完善,国外已经没有专门的碳现货市场了,与碳期货市场使用同一交易系统,这是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长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 碳期货 市场运行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5;X196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10-11
  • 1.3 理论背景11-13
  • 1.3.1 碳排放权理论11-12
  • 1.3.2 期货理论12-13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6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16-17
  • 1.5.1 研究方法16-17
  • 1.5.2 研究思路17
  • 1.6 论文的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境外主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研究及启示18-29
  • 2.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分类18-19
  • 2.2 境外主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的建设19-27
  • 2.2.1 市场运行机制的制定19-24
  • 2.2.2 境外主要碳排放权交易现货与期货市场发展现状与相互关系24-27
  • 2.3 境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对我国的启示27-29
  • 第三章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29-35
  • 3.1 我国碳排放权市场建设的政策环境29
  • 3.2 我国参与CDM项目发展现状29-31
  • 3.3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平台试点建设研究31-33
  • 3.4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33-35
  • 3.4.1 CDM项目前景堪忧33
  • 3.4.2 碳市场交易体系构建不完善33-35
  • 第四章 我国发展碳期货的必要性35-38
  • 4.1 发展碳期货市场是碳市场体系运行机制的必然要求35-36
  • 4.1.1 价格发现功能35-36
  • 4.1.2 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功能36
  • 4.1.3 降低交易成本36
  • 4.2 发展碳期货市场是碳金融体系的客观要求36
  • 4.3 发展碳期货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36-38
  • 4.3.1 国内碳排放权市场发展的需求36-37
  • 4.3.2 国际发展战略的需要37-38
  • 第五章 关于碳期货对现货价格引导关系的实证分析38-50
  • 5.1 国外碳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38-44
  • 5.2 国外碳期货市场和国内试点现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44-48
  • 5.3 本章小结48-50
  • 第六章 我国发展碳期货的可行性50-55
  • 6.1 碳排放权能够成为期货产品50
  • 6.2 我国具备推出碳期货的市场基础50-54
  • 6.2.1 我国碳交易市场潜力大50
  • 6.2.2 碳价波动大50
  • 6.2.3 碳排放权现货市场监管体系50-51
  • 6.2.4 交易平台的建立51-54
  • 6.2.5 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日趋成熟54
  • 6.3 国外碳排放权市场建设的借鉴54-55
  • 第七章 构建我国碳交易期货市场体系的设想及建议55-69
  • 7.1 碳期货市场构建要素及关系研究55-56
  • 7.2 碳期货交易平台的构建56-57
  • 7.3 我国碳期货市场运行机制的设计57-64
  • 7.3.1 碳期货市场交易机制设计57
  • 7.3.2 碳期货市场产品设计57-61
  • 7.3.3 碳期货市场参与主体61-62
  • 7.3.4 碳期货市场中介组织服务机构62-64
  • 7.4 建立我国碳期货市场保障与监管体系64-69
  • 7.4.1 碳期货市场监管的必要性64-65
  • 7.4.2 政府政策层面的监管保障65
  • 7.4.3 市场层面的监管保障65-67
  • 7.4.4 市场保障支持体系的建设67-69
  • 第八章 结论69-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0-71
  • 参考文献71-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国强;;国际碳金融发展及对中国金融业转型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2 喻翔宇;;对推进我国碳金融业务发展的思考与设想[J];金融经济;2010年16期

3 周秋玲;苏依依;;低碳经济时代中国碳金融体系的构建[J];新金融;2010年08期

4 张茉楠;;温室效应引发全球生态恶化 低碳经济推动全球发展变革[J];中国经贸;2009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蕾;碳交易期货市场的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2 裴斐;期货市场自律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彪;国际碳排放权期货市场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荆哲峰;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路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郑萍;推进安徽省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3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963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6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