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FTA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11:43
本文关键词:韩国FTA战略研究
【摘要】:当前国际贸易秩序主要有全球化及区域化两大发展趋势。一方面各国为巩固以GATT/WTO为中心的自由贸易体系不断磋商:另一方面经济关系相对紧密邻国间建立特惠贸易、政策互助体系的地区合作形成新的潮流。许多国家在首要进行多边自由贸易的同时,为增强本国利益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协定。一方面贸易区域化是全球化时代贸易向多边主义发展的桥梁。自由贸易区内各国主要进行小规模自由贸易,而小规模自由贸易又可以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做铺垫。此外,作为小规模自由贸易环节的双边贸易协定日趋活跃。由此可见各国发展贸易的宗旨,即由于多边谈判难度较高,先行推动难度较低的双边贸易协定。另一方面,有意见认为区域化是应对全球化各种挑战的对应措施,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自由化及放松管制增加了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由于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应对全球化挑战及危机相对困难,各国纷纷从区域高度建立制度合作基础共同解决经济危机,此举同时促进了区域化发展。不管是作为通往全球化的桥梁还是作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对策,区域化正不断发展。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以GATT为代表的多边自由贸易的推动作用,1990年通过乌拉圭回合谈判GATT被更强有力的WTO取代。然而WTO也存在诸多问题,并未选到预期效果。有些国家认为WTO多边贸易体制所倡导的贸易自由化发展过快,有些国家则认为WTO内许多国家阻碍自由贸易的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倡导积极开放与自由贸易的国家间FTA发展迅速,曾担忧开放进程过快的国家考虑到被排除在FTA之外的不利因素,作为一种防范措施推进FTA。 如上所迷,全球贸易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多边贸易日益壮大的同时区域贸易也获得普遍发展。20世纪,国家发展以具有主权的民族国家(nation state)为基础,着重保护由国家法律统治的国内部门,使国内部门免受全球竞争的不利冲击。然而进入21世纪,国际秩序逐新转变为以区域为中心。当今时代由过去重视主权、国家利益逐渐转化为重视民族国家共同行使主权并互相协作的区域化时代。多边贸易自由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的同时,地理位置邻近、具有共同经济利益的国与国之间自由贸易协定不断发展。如今,区域主义同多边主义一样,成为世界经济两大中心。世界经济正买入FTA时代,区域贸易协定尤其自WTO后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占全球贸易量的50%。 在这种国际总体趋势带动下,东亚经济协作及经济一体化也在加强。在全球区域化浪潮中,以亚洲金融风暴为契机东亚人民意识到了区域经济合作重要性。“区域”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东亚各国经济协作中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日益显现。ASEAN+3是构建亚洲共同体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框架,这一特殊机制是以亚洲金融危机为背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同时又迎来东盟成立三十周年。当年东盟峰会中,中日韩首脑获邀与会,确定了ASEAN+3合作机制。ASEAN+3通过财长会议,于2000年推出亚洲区内各国间互换交易为主要内容的CMI.2009年推出比CMI更为多元化的CMMI,从而构成亚洲金融合作的基础。日本为节制中国提出建立包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ASEAN+6。中国与日本的相互节制导致ASEAN+3及ASEAN+6之间竞争,以致ASEAN+3未能取得显著成果。东亚经济一体化主要以东盟为中心,并国分别制定FTA的ASEAN+1形态进行。近来,出现了有关构筑环东亚及太平洋区域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争论。 韩国是多边贸易机制的最大受惠者,是通过对外贸易实现经济发展的典型国家。韩国作为名符其实的贸易国家,持续扩大贸易必不可少。总之,韩国经济与国际市场开放密切相关。如果区域化发展会导致多边体制衰退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韩国应重点建立发展多边体制。但是多边体制的成功与否不能由韩国独自决定,需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在这种意义下积极参与区域主义是必然选择。 韩国对外经济规模占GDP总量的80%。在主要竞争国家争先推进FTA的国际环境下,韩国为维持现有出口市场及进军新市场应全力扩大FTA范围。如果主要贸易国家优先与其它国家签订FTA,韩国会因高关税壁垒丧失价格竞争优势从而失去市场。因此,保持韩国商品出口竞争力、保障稳定的海外市场必须与主要贸易国签属FTA。 此外,为能动性地开放市场并推进市场自由化,提高国家整体现代化水平及促进经济发展,韩国也需要推进ETA。韩国经济为了实现量的增长及质的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发达经济体,需能动、主动地运用作为主要贸易政策的FTA。并国意识到在提高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政策手段中FTA及贸易自由化作用显著,正积极构建FTA。 在这种局势及背景下本研究具有特殊意义。韩国按照发展自由贸易协定战略与多个国家签订了FTA。虽然韩国启动FTA的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已进入在全球范围内构建FTA网络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研究适应全球化环境变化的FTA政策及战略,理清在签订FTA过程中实现韩国利益最大化的中长期政策方向。 对外开放的目的在于提升韩国社会总体水平、强化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对外开放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相关政策的制定及推进不应拘泥于短期经济得失而应考虑长远利益。对外开放在促进经济及社会发展、促进知识扩散的同时,通过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分配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最终提高社会福利。对外开放是韩国克服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的弊端,积累外汇引进原材料、资本、先进技术的必要措施。由于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因此,当对外开放相对迟缓时出口市场就会被竞争国抢战。如今,知识、信息是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任何国家都无法对其独自古有,这就需要积极对外开放广泛吸纳知识。 由丁经济环境变化,积极有效的对外开放日趋重要。随着交通、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国际贸易交流越来越重要。交通及信息通讯技术的普遍发展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利益创造孔间。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包括零部件及生产要素外购在内的生产国际分工发展都需要通过对外开放降低交易成本。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是今后韩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这一产业中对外开放的作用更为重要。对于研究开发的投资程度决定这一产业竞争力,这就存在市场规模问题。市场规模越大就越能吸引相关研究开发投资,如若不对外开放保证市场规模,研究开发投资就会萎缩最终导致韩国在这一领域丧失竞争力。 与欧盟和美国签订FTA后韩国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韩国与主要贸易国中国及日本的FTA也在推进当中。与各国广泛签订FTA固然重要,但是关键问题在于怎样运用FTA。当前,相比政府主导下FTA取得的成果,国内企业刘FTA利用率相对低下,国内制度需进一步改进,国民意识也需进一步开放。因此,为实现21世纪全球化时代模范发达国家的发展目标,作为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门,研究自由贸易协定尤为重要。 今后,韩国应在充分意识到与区域内国家间FTA协商只是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目标的中间阶段思想基础上积极推进FTA。鉴于在某些方面双边FTA比多边性质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效率、水平更高-在双边FTA中我们应着重协商在东亚多边协商中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部分,而原产地规定等其它部分应综合考虑东亚一体化进程保持磋商状态。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提出适应全球化新环境的韩国FTA政策及战略,指出签订FTA过程中实现韩国利益最大化的新政策方向。 论文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研究背景、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必要性、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创新及不足。 论文第二章主要分析自由贸易相关理论,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绝对优势理论因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有力证据而获得了很高评价,但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处于全面劣势或全面优势的国家为什么也能参与贸易的问题。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尽管一国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只要存在比较优势,国际自由贸易就可以使交易双方都获得贸易利益。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0定理)由赫克歇尔(E.F.Heckscher)和他的学生俄林(B.Ohlin)共同提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素禀赋论,这一理论认为要素禀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而价格差异则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生产商品要索投入不同所导致:另一个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这一理论认为,国际间因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随着国际间贸易活动而渐渐消失,生产要素价格最终趋于均等。 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比较优势及供给结构决定贸易结构,但部分新国际分工理论重视需求结构,考虑时间因素进行动态分析,具有重视生产要素质量、技术差异、顾及外部经济影响等倾向。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立足于现实解释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现象的贸易理论。该理论试图运用一种新产品开始进入市场到经历成热阶段及标准化阶段的过程中需求供给及产业组织方面产生的主要变动说明贸易结构的动态变化。费农(R.Vernon)和威尔斯(L.T.Wells,Jr)将这一理论作为贸易理论进行系统化。代表性需求理论认为在工业国形成水平分工的情况下,各国尽管丧失比较优势但仍能进行国际分工。林德(S.B.Linder)主张生产要素自然禀赋状态并不是决定贸易结构的唯一元素,他把产业区分为农产品部门和工业产品部门,并指出农产品部门的贸易结构可以由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说明,而工业产品部门的贸易结构应采用从需求层面进行分析的代表性需求理论。这里所说的代表性需求是指以国内市场为背景的大规模需求,该理论认为代表性需求越相近的国家,彼此工业产品贸易所古比重越多。技术差距理论解释了技术变化这一动态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指出具有技术比较优势的国家在短期内可以独自生产并输出具有技术优势的产品。随着贸易传导效应、专利的转让、直接投资的发展,具有技术优势国家的领先技术流传到国外,技术落后国家则通过模仿自行生产这种商品并出口到技术优势国。这就是技术差距理论。 涉及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某一区域的两个或多个国家制定贸易、产业、财政、金融、货币等相关经济合作协议,开放本国市场形成新的广域经济体.保障区域内商品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并实现贸易自由化,形成产业结构合作的同时在财政、金融、货币领域相互协调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体制。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自由贸易及自由竞争,因此,应制定消除贸易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相关措施,制定相关监督监管政策。总的来说,经济一体化是在经济福利最大化记础上实现稳定增长或高速发展目标的一种方法、制度、组织。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区域内国家优先主义及区域外国家差别主义为基础,会员国彼此降低关税或消除关税壁垒,而对区域外国家则制定统一关税制度进行差别化对待,导致会员国能够取得经济利益非会员国受到不利影响。经济一体化组织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等形态。 自由贸易区是两个或多个国家通过制定自由贸易协定,消除相互间出口关税及市场占。有率控制等贸易壁垒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这是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第一阶段,经济一体化具有贸易创造、贸易转化、规模经济、竞争、对外直接投资等效果。 论文第三章主要论述韩国树立FTA战略的必要性及形成过程。在过去半个世纪韩国经济增长缓慢,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相关原因。一般来讲,积极的出口主导型增长战略及保障主要产业竞争力的政府援助战略是成功的主要因素。韩国制定FTA战略的必要性表现在制定中长期对外经济政策、国家经营战略角度的FTA邀请、应对多边贸易自由化、积极应对区域主义趋势、保障FTA经济利益,提高整体经济效率等方面。 分析韩国FTA战略形成过程可以知道,独立后韩国选择了在美国安全保护下的贸易发展道路。韩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GATT、GSP高等国际组织,发展对外贸易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也就是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韩国一直支持多边主义,并没有独立的自由贸易协定战略,在此之前韩国笃守WTO贸易政策。研究表明1970年至1980年朋间,以欧洲为中心的FTA对贸易的负面影响大于止而影响。因此,直到1990年末,具有较高出口依存度的韩国一直认为FTA仅仅是GATT制定的额外规定,效果不及多边贸易体系,不可能与多边自由贸易形成竞争.,但是,由于1993年欧盟(EU)及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形成,世界贸易秩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01年WTO提出的DDA由于主要国家意见分歧而延宕时日,导致多边贸易体制可信度大大降低。随着贸易秩序不断变化,韩国自2000年开始积极推进FTA并形成了相关战略,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韩国需要提高经济效率、形成大规模市场等经济因素,二是韩国需要应对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西定等区域主义、非会员国差别化对待等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后金大中政府上任,面临经济结构及社会结构改革难题。为尽快摆脱危机,韩国需要制定进一步开放市场、促进竞争、引入外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等积极的区域经济合作政策。这一时期韩国已基本制定出以自由贸易协定为核心的对外贸易发展政策。2003年卢武铉上任,拟定了FTA相关政策并积极推进。卢武铉提出“发达贸易国家论”,将推进FTA战略视为向发达贸易国家方向前进的最重要的措施。同时摒弃了金大中政府成本最小化原则,转而奉行利益最大化的FTA发展路线。 李明博政府贸易政策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保障能源及资源稳定来源,二是推进自由贸易协定。李明博政府认为韩国作为贸易依存度相对较高的“小规模开放经济”,需强化出口竞争力、适应全球经济分工大趋势。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李明博政府更加坚定了自由贸易协定战略。李明博政府时期贸易政策以保障能源,资源稳定来源为主要目标,在积极的能源外交基础上,逐步推进与中东各国、中亚各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李明博政府对外贸易政策与卢武炫政府相同,重点于推进自由贸易协定。 论文第四章主要论述韩国FTA战略目标与内容。韩国制定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目标包括构建发达贸易国家、创造构建经济强国的增长动力、保障稳定的出口市场、革新经济结构、变革贸易及投资结构、保持海外资源的稳定供给、加快推动经济联盟建设等方面。韩国FTA战略的主要内容为以大型经济体为中心、强调资源、重视新兴市场。 大型经济体是指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或地区。大型经济体为中心的FTA战略对韩国的影响极其广泛、深刻。但是也不可避免存在国内经济各部门的反对及忧虑。与大型经济体签订FTA是发扎韩国经济的重要机遇。这是因为与大型经济体缔结FTA可以同时实现国内产业结构有效调整、提高竞争力,活跃投资、促进制度及法规等多项目标。 大型经济体包涵H本、美国、欧盟、东盟、中国等韩国主要贸易对象国。2007年、2009年韩国连续与美国和欧盟签订了FTA,与日本及中国的FTA正在磋商当中。欧盟与美国是世界两大主要地区,韩国是唯一与美国及欧盟分别制定FTA的亚洲国家。由此可见,,韩国具备了连接发达国家及东亚的有利条件。 中国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后形成一定影响力。中国正处于向“世界市场”转化阶段。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未来中国中产阶级将新增两亿多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他们年收入将达到50万元。这表明中国在消费和生产两1大方面都将成为大型经济体。2012年1月,中韩两国元首商议决定待到韩国完成国内程序,两国政府将就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进行正式协商。鉴于韩国农产品贸易在制定自由贸易协定中非常敏感,两国将分阶段进行协商。 相对于中国的持续、高速增长,日本自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以来迎来长期的经济停滞。而口本是第三大经济大国,韩国第二大贸易对象国,韩国也应积极推进韩目FTA-但是,韩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日渐趋增的贸易依存度等经济因素及历史教科书问题、独岛问题、韩国民众反日情绪等政治社会因素阻碍韩日贸易发展。 随着韩国日益重视能源、资源问题,韩国自由贸易协定总体路线也呈现出向资源密集型国家发展趋势。韩国政府签订FTA的对象国范围也有所扩大,将玻利维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纳入到FTA范围。这表明韩国有意将资源富裕的国家包含到FTA网络之中。观察当前韩国签订FTA的对象国就可以发现韩国政府对资源的巫视程度。韩国致力于与具有世界大部分石油资源的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签订FTA。韩国还积极与包括加拿大、墨西哥、美国在内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进行协商。2009年末开始与哥伦比亚进行FTA,-2010年4月还与土耳其协商建立FTA。 当前,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emerging economics)受到广泛关注。1990年之前这些国家虽然拥有庞大的自然资源及人力资源,但经济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发展,1990年以后这些国家在稳定的宏观经济、制度改革及经济开放基础上,经济发展迅速,紧随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经济规模和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持续当前的增长态势,中长期内新兴经济体的部分国家将超越发达国家。2007-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的世界地位及既有世界经济秩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正面临经济停滞、财政赤字等难题,而新兴经济体经济恢复迅速主导世界经济增长。鉴于以上几种原因韩国正致力于与新兴经济体建立自由贸易协定。 为实现战略LJ标,韩国采取了同时推进各项FTA、在各大陆构建桥头堡、吸引国民企业积极参与等措施。2003年韩国政府提出了“同时推进各FTA”战略措施,这项措施具有具有“通过同时推进各项FTA,相互弥补各协议的负面影响,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优势”,这比依次进行协商更为有效。当前,政府从主要贸易国中选取近20个国家作为建立FTA对象国,并同时推进与其建立FTA。一般来讲制定一个FTA需要一年多的时间,那么如果韩国依次与主要贸易国进行协商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一期间韩国企业将受到更大不利。因此,政府决定同时推进FTA的战略,短时期内加快FTA协商进程,使韩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免受不利影响。 在各大陆构建FTA桥头堡是指短期内在各大陆优先构筑能够促进自由贸易协定发展的桥头堡。考虑到韩国国内需求市场、交易规模及结构、贸易壁垒等原因,与美国、日本、中国、欧盟、东盟等主要贸易国及经济体签订FTA有助于保障韩国经济利益。韩国与这些大型经济体签订FTA必然会影响本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必须谨慎处理相关事宜,从长期着眼推动相关进程。因此,韩国采取了“桥头堡战略”,韩国-杆利FTA、韩国-新加坡FTA、EFTA、韩国与上耳其的自由贸易协定都是这—战略实践的产物。 国民积极参与FTA是韩国顺利推动FTA战略,使之发挥正面效应的基本前提。尤其在民主上义制度下,没有国民的支持,政策无法得到贯彻。由于FTA政策不确定因素较多,不可避免会对部分产业产生不利影响。国民很难准确评价FTA政策,况且,预先判定FTA对国家经济整体及个人的影响难度较高,国民对FTA政策难免有所忧虑。国此,政策制定者应及时提供准确信息,降低制定、执行相关政策的交易成本。FTA政策与其它市场开放政策不同,FTA以消除关税壁垒为主要内容,因此国民对FTA政策的支持程度有可能根据对象国差异而不同。因此,国民的积极参与是顺利推进FTA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第五章主要论述韩国FTA战略现状及其经济效应。韩国自2004年4月与智利签订FTA后开始积极与各地区国家发展FTA。智利在产业结构方面能够与韩国形成互补,地理位置上也有助于韩国开拓中南美市场,具有试行FTA战略的优质条件。韩国以与大型经济体建立FTA网络为目标,2006年与新加坡、EFTA国家签订了FTA;2007年与东盟10国签订FTA:7010年与欧盟签订了FTA。随着2012年韩美FTA止式生效,韩国登上新贸易秩序中心舞台。前韩国已与45个国家缔结FTA协定,与土耳其和哥伦比亚的FTA协议已协商完毕。与此同时,韩国与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等13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尚在磋商中。相比2011年,2012年韩国与FTA签订国之间的贸易额占韩国总体贸易额比例增长了25%。如果韩国能够顺利与中国签订FTA,辅之以韩美FTA效应,进一比率将超过50%。 韩国已与45个国家签订了8个FTA,这些国家GDP占世界总额的57.3%。2012年韩国贸易总额达到10000亿美元,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八大贸易大国。在世界220个国家中韩国出口占第七位。韩国贸易规模发展迅速.1964年贸易规模仅仅达5亿美元,1974年为113亿美元,1988年1000亿美元,2005年5000亿美元,2011年、2012年连续突破10000亿美元。研究表明贸易规模超过10000亿美元的8个国家从贸易额1000亿美元到突破10000忆美元平均消耗26.4年,从5000亿美元达到10000亿美元需8.4年,而韩国只用了23年和6年时问,远远超过了平均速度。当前,在仅有5000万人口的国家中实现10000亿美元贸易额的国家也仅有韩国和新西兰。 韩国FTA规模日渐扩大,而国内对FTA得失的争论不曾消失去。一般来讲,FTA很难对所有个人和集团都产生利益,只要总收益大于总损失就可以将收益进行重新分配,提高社会总体福利。因此,有必要研究FTA对韩国经济产生的经济效益。FTA对韩国出口、直接投资都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与FTA签订国之间的贸易效益及降低FTA关税率等方面的效应也都是积极的。 论文第六章分析了韩国FTA运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虽然韩国积极推进FTA,但由于FTA原产地相关制定繁琐,企业对FTA认识度不足.导致韩国FTA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根据特蛊关税的实施情况发现,韩国FTA利用率低于对象国利用率。特惠关税实施情况可分析一定时期内实际通过特惠关税所得到利益收入占理应通过特惠关税得到的总利益收入之比。已生效的4项FTA中,韩国进口对方国家商品的特惠关税利用率较低,分别为韩国-智利FTA(90.5%)、韩国与EFTA的FTA(42.5%).韩国-新加坡FTA(29.8%)、韩国-东盟FTA(27.0%),除智利外都未能超过50%。虽然100%的特惠关税利用率很难实现,但通常发达国家都可以达到60-70%.与之相比韩国的特惠关税利用率偏低。 韩国FTA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战略基准单一、推进过程仓促、制定全面高水平FTA难度较大、治理能力有限、缺乏战略制定哲学基础等方面。 论文第七章主要论述发挥FTA最大效应的战略方向。韩国经济增长前景相比过去略显黯淡,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性有所提高。韩国在主要出口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正持续下降,制定FTA保障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是韩国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韩国应明确制定推进自由贸易协定的基本原则,持续推进与大型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协定。第一,制定FTA战略的基本原则。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原则。为农业部门免受小利影响,韩国一直与中小型国家推进FTA,但韩国应意识到市场一体化效应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尝试与大型经济体缔结FTA。第二,提高推进FTA的战略能力。由于权力分散,韩国政府各部门协调能力下降,在推进FTA过程中调节利益集团矛盾难度较大。韩国应及时调整FTA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主要日标,制定出促进各部门相互合作的FTA推进程序。第三,提高FTA利用率。韩国虽然积极推进FTA,但由于FTA原产地相关制定繁琐,企业对FTA认识度不足.导致韩国FTA并未得到充分发挥。针对这些问题,韩国应在FTA生效后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主要处理FTA进行过程中国内外相关问题。同时,应加强中小企业运用FTA效率。FTA能够为企业提供出口机会,在此过程中最大受惠者并不是大型企业而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中小型企业。为增大FTA出口效应,政府应帮助中小企业及时获取有关FTA对象国市场、政府政策相关信息。第四,扩大国外直接投资规模并保证质量。第五,对FTA战略宣传活动进行系统化管理。韩国对外经济政策应广泛征求公民意见,在长远考虑整体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制定及实施相关政策。并且,这一政策需通过议会审议,保障政策的合法性,提高开放政策透明度及预测性。应积极向国民宣传对外贸易政策的意义,使其了解对外贸易不仅能够扩大出口,还能够促进国内产业政策的完善。第六,正确解决FTA进行过程中的分配问题。准确判断对外开放过程中相对脆弱的部门,对这些部门制定相关扶植政策。这并不是说单纯补偿这些部门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受到的损失,而是通过激励机制提高这些部门自身竞争力,促进其发展,使其具备免受负面影响的能力。我国政府对农业部门存在安抚倾向,政府应明确指出开放的必要性,使农业部门尽早为开放市场做好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753.126;F741.2
【目录】:
- 论文摘要4-13
- 外文摘要13-18
- Abstract18-21
- 目录21-24
- 正文24-156
- 注释156-160
- 参考文献160-164
- 附录164-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慧智;;中日韩FTA对产业的影响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6年04期
2 许祥云;;从韩国FTA政策变化历程看中韩FTA的前景[J];当代韩国;2009年04期
3 孙玉红;;《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新变化及其背后的动态博弈[J];当代亚太;2012年01期
4 赵洪;日本的FTA战略与东亚经济合作[J];东南学术;2004年S1期
5 周文贵;北美自由贸易区:特点、运行机制、借鉴与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01期
6 盛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3期
7 廖小健,廖新年;韩国的FTA战略[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申东镇;韩国外向型经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87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98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