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流动性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及实证分析
【摘要】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在宗教信仰与政治倾向上国家与国家存在明显界限,但在经济领域这种界限已经不是十分明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单个国家爆发的经济危机或制定经济政策将可能带来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例如2007年美国发生了严重的次贷危机,短时间内就形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了解除危机、恢复经济,美国、日本、欧盟相继启动了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实施了5年,先后进行了4轮。美国在长期维持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同时,通过购买机构债券,长期国债等向市场投入大量的货币流动性用以鼓励投资、降低失业率。时至今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褒贬不一。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最近也暗示美国将在今年年底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低利率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关注美国的量化宽松如何对我国的货币流动性产生影响。货币流动性关系到我们经济发展的整体结构。套利行为与资本流动将会造成产业结构失调、经济泡沫产生,因此笔者认为探讨美国的量化宽松与中国的货币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是有意义的。本文先以中国广义货币M2代替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定性说明美国量化宽松对中国的货币流动性有影响。进一步选取中国广义货币量M2、中美汇率、中国进出口额等为中国货币流动性的代理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辅助脉冲响应函数进行经济计量分析,结论显示美国量化宽松对中国货币流动性的影响是显著的。最后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做好金融监管工作,密切注意跨区套利行为,防止国际游资、热钱短期迅速撤离,造成货币流动性紧张;深化中国汇率改革,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调整金融机构的投资结构、渠道,打压“影子银行”等虚拟经济,加大力度扶持实体经济,切实做好经济工作的全面深化改革。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从日渐频繁的贸易摩擦争端到不断被渲染的美国的倾销与反倾销制裁;从2008年9月美国房地产巨头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为标志开始的美国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到2009年10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为标志开始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已经不可能再让中国置身度外,尤其是在2008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断升级最终形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为了应对各自的经济危机同时提振本国的经济先后采取了应对措施,面对经济疲软,各国财政捉襟见肘,常规的加大财政支出财政政策以及单纯提高或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已经难以取得多大效果,为了振兴本国经济同时降低本国失业率,美国、欧盟、日本等采取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即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
早在2001年,日本就首先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项货币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并降低利率,来鼓励刺激本国的经济投资。大量的货币充斥市场会造成短期内的通货膨胀同时使本国货币贬值,货币贬值、汇率降低会有利于进出口,形成贸易顺差。
截止到目前美国先后实行了4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内容(如表1-1)分别是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后,美联储就宣布将购买房利美、房地美等政府支持企业的相关债务以及相关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表明美联储将启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010年美国的经济数据并没有出现预期的上行,面对QE1注入的大量的流动性,并没有降低一直处在高位的美国失业率,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美联储2010年11月4日宣布将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长期债券从而开启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12年9月为进一步支持美国经济复苏以及刺激劳工市场需求以提高就业率,同时美国总统大选在即,EQ3此时出台也不无迎合奥巴马总统的选举造成美国国内经济短期利好,失业率继续走低的假象,于是美联储启动了第三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2012年12月由于外汇市场动荡以及第三轮量化宽松并没有给美国劳工市场带来明显变化,为此美联储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
1.2 选题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的经济动向将会极大的影响着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自从二战以来美元一直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单位,基本上主要的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结算的,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会产生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将会以汇率机制、价格机制等多种形式影响周边乃至全球的经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中国的GDP总量已超过日本跃升世界第二。中国的外汇储备充足,截止到2013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额为38,213.15亿美元。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作为亚洲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又是大豆、矿产、成品油、天然橡胶、棉花等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美元的走势以及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都将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而就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以来,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由5.25%下调至0-0.25%,美元汇率持续走低,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美元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大量的美元货币流向国际资本市场,大量的国际游资及热钱流向新兴的经济体。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其高速的发展,不断提升的经济总量以及在全球经济中的日益重要地位使中国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作为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通过大量的购置中长期国债、机构债券,鼓励刺激开支与消费;另一方面大量的增加货币的流动性。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世界很多的经济市场都是以美元做为贸易结算单位,美元的流动性的增加会造成大宗交易商品的价格的升高,在美国国内也会有通胀的危险。所以作为一把经济双刃剑,注定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只能是在非常时期采取的一种货币政策,一旦经济复苏,就业率提高。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将退出。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就职演说中也暗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今年年底退出。
从2001年日本、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大量的套利投资进入中国,在短期内造成了银行、机构企业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影响中国货币流动性的原因大致分为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就目前的而言,外因主要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美国等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内因的成因比较复杂,大致说来包括我国外汇结构单一,外汇战略储备金数额过于庞大,银行的存款与贷款比例失衡,居民、银行的投资渠道单一,大部分货币滞留银行形成超额准备金。目前中国银行业大量开展的信贷、投资业务,可以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是国内的许多商业银行面临投资结构失衡,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利益的驱动下选择了回报率较高周期较短的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及相关产业进行投资,对于实体经济的投资速度放缓,在经济利好的情况下,整个市场会出现虚假繁荣,但是一旦出现诸如大量理财业务集中到期、经济泡沫破裂或国际游资大量撤出且基本准备金不足就会在短期内产生流动性紧张。流动性紧张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就将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资金链断裂,影响经济发展。流动性的变化将会影响到国内投资、消费,政府的支出与进出口,这几项是衡量国内GDP的主要因素,而GDP是衡量国内经济的主要指标,流动性变化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不可轻视。
第 2 章 相关概念与模型选择简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995年9月Richard Werner首次提出概念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将其解释为在市场零利率条件下,对抗通货紧缩与经济下滑的政策尝试。在2001年-2006年日本率先实施了量化宽松,其实施的范围仅限于扩大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不改变资产机构。同时扩大了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的负债额度,但债权方的负债额度在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应比例不变。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美联储和日本央行实施了量化宽松。目前的量化宽松不同于日本央行早期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现行的量化宽松参考相关资料总结为,中央银行实施零或近似为零的超低的名义利率政策后,调整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规模,购买企业、机构债券,采取扭曲操作大量购进中、长期国债等措施增加货币供给,缓解机构、企业流动性压力,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提到流动性,我们会想起著名的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告诉我们当一段时期内的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将对利率调整不敏感,即使央行利率上调,人们也不愿进行投资,而是愿意手持货币进行投机。流动性陷阱理论也从侧面支持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可以这么说就是存在流动性陷阱,常规的货币政策失效,我们才会启动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流动性而言主要是指,资产能够按照预期要求变现的能力。货币的流动性货币在市场中流通的难易程度,根据货币的流动性及功能的差别,大致将货币分为MO、M1、M2、M3。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M1是指M0和支票、信用存款能够反映企业居民手中资金的松紧变化。M2是指M1和储蓄存款能够反映市场通缩压力,一般作为货币供应量的衡量指标。M3是指M2和其他流动资产。
由于中国的家庭储蓄大于投资,资产结构简单多以现金和固定资产为主,所以中国家庭和企业、机构不存在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去杠杆化问题。居民与企业机构所关心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货币持有量以及信贷的宽松程度,因此本文研究的货币流动性主要是指宏观意义上货币的供给量与货币存量。
2.2 定性的说明美国量化宽松对中国货币流动性存在影响
大量的学者均认为美国的量化宽松存在溢出效应,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主要渠道有利率、汇率、其他资产价格、贸易出口。影响中国货币流动性的因素很复杂,主要有中国央行同期实施的政策,贸易进出口额,工业增加值,利率,汇率等。这里为了直观性,笔者选取中国广义货币M2作为中国货币流动性的代理变量,选取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8年到2014年广义货币量月份数值进行分析,由于没有广义货币的年数据,这里以12个月份数值的平均值作为广义货币年数据的代替值(相关数据见附表1)。与美国量化宽松同期做比较,如图2-1、图2-2。
第3 章 模型变量与数据指标体系的建立......... 14
3.1 模型变量的选择............. 14
3.2 数据指标体系的建立............. 17
第4 章 货币流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18
4.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18
4.2 格兰杰因果检验 .............. 20
4.3 协整检验 .........21
4.4 脉冲响应函数 ......24
第 4 章 货币流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之前,为了避免伪回归的产生,我们需要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的标准方法是进行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的方法很多,本文采用ADF检验对时间序列进行单根检验,若变量非平稳,继续对变量进行差分,然后对差分后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研究变量是同阶平稳,即后续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才是有意义的。
这里先简单说明一下ADF检验的原理,ADF检验所用到的统计量是τ统计量。假设检验如下:
由于 AM2,M2,IMPORT,EXPORT 几个变量数值较大,为了便于对变量的研究,笔者对上述4个变量进行了对数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见附表2。研究观察 8个变量可以发现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在进行经济波动分析时,必须要对数据进行季节处理。运用 eviews7.0 软件对处理后得到 8 个研究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将检验结果整理如表4-1所示:
结论
本文运用VAR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流动性具有同向影响,随着美国量化宽松的宽松程度的加大,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将呈现增加的趋势,这与目前的实际情况相符。通过模型可以预测当量化宽松退出时,中国货币流动性必将减少,当前中国央行银根紧缩,部分银行信贷收紧,房地产市场波动都和上述结论比较吻合。中国仍然处在人口红利期,居民的投资结构单一,储蓄大于投资,中国家庭与机构不存在去杠杆化的问题。所以央行收紧银根,减少信贷投放量,意在促使企业与机构投资结构转变,打压虚拟经济,减少套利机会,企图以其作为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为平稳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结合本文的模型,通过对代理变量的研究可以看出美国量化宽松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同时货币流动性的改变也会给国民经济带来深层次的影响,所以为了稳定经济平稳发展,我们应做以下准备:1. 做好金融监管工作,密切注意跨区套利行为,表明央行调控决心,加大央行的调控力度。2. 深化汇率改革,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3. 调整金融机构的投资结构、渠道,打压“影子银行”等虚拟经济,加大力度扶持实体经济。4. 加强国际合作,密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本文所选取的变量均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既影响着货币流动性,同时货币流动性也反作用于这些经济指标。当将货币流动性也看成是市场的一部分时,当市场没有外力调控时,将会陷入恶性循环,即经济下行导致流动性紧缺,流动性紧缺进一步加深经济衰退。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为我们展示了过渡繁荣的金融市场将会形成经济泡沫,一旦经济泡沫破裂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式效应,几年经济成果将会华为乌有,我们不得不有所应对。当今我们处在一个合作与发展的世界,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的界限已经不是十分明显,欧盟的成立已经成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标志。贸易的流通不再只是商人之间的互通有无,国家层面上的经济交流日趋频繁。中国应加强同周边盟国的经济合作,完善经济贸易区,形成经济联合体,共同应对美国量化宽松的退出。我们的最终目标的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所以国际上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宾建成,詹花秀,王凯.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3(02)
[2] 伍戈.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分析[J]. 金融与经济. 2011(06)
[3] 胡晔. 中国热钱问题研究——基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13)
[4] 王晓雷,刘昊虹.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的消费投资与全球流动性泛滥[J]. 财经科学. 2011(02)
[5] 张礼卿. 量化宽松Ⅱ冲击和中国的政策选择[J]. 国际经济评论. 2011(01)
[6] 谢怀筑,于李娜. 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与国际协调:一个文献综述[J]. 金融与经济. 2011(01)
[7] 苏亮瑜,厉鹏. 2010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金融运行形势分析[J]. 银行家. 2010(12)
[8] 戴金平,张华宁. 后危机时代美国非传统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J]. 财经科学. 2010(06)
[9] 王书林,杨扬,薄澜. 基于VAR模型的美国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效应研究[J]. 商业研究. 2010(05)
[10] 姚斌.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 上海金融. 2009(07)
本文编号:10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0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