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的螺旋:媒体情绪与通胀预期传染
本文关键词:不对称的螺旋:媒体情绪与通胀预期传染 出处:《财贸经济》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首次将传播学领域"沉默的螺旋"理论与流行病学传染机制作为统一的理论基础,应用于通胀预期的传染机制研究,分析两类不同新闻媒介(纸质和网络)关于物价变化的报道对通胀预期的传染效应。我们通过人工阅读印刷版资料和电子数据库资料,甄别、区分并统计出2001—2012年各月份媒体报道中涨价、降价和中性三种不同报道的量化指标,进而构建和估计媒体报道对通胀预期的动态传染模型。研究表明,不同媒体报道不仅可以形成不同方向的"意见气候",而且"意见气候"的传染强度也显著不同,从而形成"不对称的螺旋"。这种非对称性在传统纸媒和网媒上的表现截然相反:纸媒的降价报道对公众预期的传染性相对更强,而网媒的涨价报道则具有更强的传染性,这种局面值得关注。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马里兰大学经济学系;
【基金】:“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内部课题成果
【分类号】:G206;F822.5
【正文快照】: 、引言 通胀预期在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重要性可以回溯到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奠基性专著《通论》(Keynes,1936)。此后,凯恩斯及新凯恩斯分析框架都日益重视引入预期变量。然而,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宏观分析框架中的预期形式主要以理性预期为主。理性预期的繁荣得益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新洲;“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2003年06期
2 余利花;试论互联网中的“沉默的螺旋”[J];当代传播;2005年04期
3 崔蕴芳;沈浩;;“面子”与“沉默的螺旋”——一种检验和探索[J];现代传播;2005年06期
4 周宏刚;;沉默不再扩散——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变迁[J];东南传播;2006年05期
5 王宏昌;;“沉默的螺旋”与弱势群体媒体话语权的关联辨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罗春;;“沉默的螺旋”在网媒中的消解[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10期
7 师文静;;网络传播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J];青年记者;2009年05期
8 陈华明;李畅;;当下中国互联网语境中的“沉默的螺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2期
9 张智昱;;“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1期
10 佚名;;沉默的螺旋理论[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阳;“沉默的螺旋”与“毛毛虫效应”[N];解放军报;2011年
2 李宗彦;靠什么打破“沉默的螺旋”[N];人民日报;2013年
3 袁 琳;意见形成中“沉默的螺旋”现象[N];学习时报;2005年
4 乾羽;跳出“沉默的螺旋”,祝“第一人”好运[N];工人日报;2013年
5 李超;网络世界,警惕“沉默的螺旋”[N];中国艺术报;2012年
6 李明 编译;社交媒体加剧了“沉默的螺旋”?[N];光明日报;2014年
7 苏剑一;有听取不同声音的雅量 还要有摒弃偏见的理性[N];深圳特区报;2014年
8 孙行之;有话如何好好说[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9 本报评论员 罗晓星;谁是“讹人乌龙”中的传谣者[N];长沙晚报;2013年
10 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王健;成功其实远不是天才加汗水[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珉旭;网络交往环境下的个人态度与意见表达:沉默的螺旋 理论之检视与修正[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汉森;网络传播中反“沉默的螺旋”现象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朱靓;基于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微博用户意见表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龙;在网络媒介中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荣;“沉默的螺旋”理论在中国互联网环境下的再思考[D];重庆大学;2014年
5 杨立月;新媒体语境下的反沉默螺旋现象[D];吉林大学;2012年
6 刘怡芸;政治博客的社会影响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7 曾猛;博客:打开话语权垄断的闸门[D];四川大学;2005年
8 周奂;民众网络话语权探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艳红;Web2.0时代博客现状与问题[D];郑州大学;2007年
10 曾毅;舆论效力与公众需求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10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310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