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行业吸收能力差异如何影响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

发布时间:2018-01-02 14:10

  本文关键词:行业吸收能力差异如何影响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 出处:《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行业吸收能力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回归模型


【摘要】:一国的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力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不仅依赖于本国的研发投入,还与国际技术溢出有关系。目前,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研发投入有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有效利用国际技术溢出的渠道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就会显得格外重要。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之一,由投资对象国带给投资母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技术传导的规律是从技术先进方流向技术落后方,而“逆向技术溢出”不是直接的技术转让,它始终与所投资的国家有关,与所投资的行业有关。如果说“技术源”是获得逆向技术溢出的外部因素,则“吸收能力”为获得逆向技术溢出的内部因素。近些年来,中国的OFDI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短短10余年间,中国已晋升为全球第二大资本输出国;中国境外投资的国家(地区)宽泛,行业门类齐全;中国OFDI的投资动机不断完善,早期主要投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能源寻求型OFDI热潮之后,中国企业逐步大规模进入发达国家,成立研发中心,并购先进企业,学习领先技术。中国投资流向的结构性变化为研究中国企业获取逆向技术溢出提供了契机,而行业吸收能力的差异是检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切入点。本文选取2004~2014年第一、二、三产业1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计算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分解为技术效率的变化与技术进步的变化,经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OFDI确实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是第三产业进行OFDI获得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比第一、二产业快。同时,第一、二、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变化的促进。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对影响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指标的门槛特征进行检验,并测算了投资依存度、收入水平、研发强度、人力资本引发积极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值。
[Abstract]:Power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ountry'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depends not only on their own investment, but also has a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 At present, China technology level is still a certain distance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R & D Investment Limited, inadequate capac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effective use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 channels to promote domestic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ill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 one of the main channels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s, by investing to bring investment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scholars. Technology transfer law is from advanced technology to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falls behind the reverse overflow is not direct technology transfer, it is always related to the investment, and the investment industry. If the "source" The external factors of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absorption capacity" as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In recent years, China OFDI has got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just 10 years, Chinese has been promoted to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xporter of capital; Chinese overseas investment countries (regions) broad, industry wide range; Chinese OFDI the investment motivation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fter the early Afro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mainly invest in energy resource seeking OFDI boom, China large-scale enterprises gradually enter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et up R & D center, advanced enterprise merger, learning leading technology. Structural changes in investment flows to the Chinese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acquisition of the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Chinese enterprise capabilities the difference absorption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entry point inspection and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This paper selects the 2004~2014 first, second years, the three industry 15 industry faces In the data, calculation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he industry using the Malmquist index method, and the change of TFP change is decomposed into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the existence of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Chinese OFDI, but increased third industry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btained by OFDI is faster than the first, second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first, second, three of the industry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crease is mainly due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hanges. On this ba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shold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 of OFDI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absorption ability index test, and measure 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investment, income level, R & D intensity, caused by human capital positive and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and the threshold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83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卫宁;周林;;我国FDI技术溢出问题及其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2 白露;王向阳;;FDI技术溢出机理及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5期

3 黄正松;余敏;;贵州FDI技术溢出存在性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2年28期

4 卢健;浅谈“技术溢出”[J];商业研究;2000年04期

5 卢健;“技术溢出”的几个问题[J];天府新论;2000年05期

6 吴德进;外商投资对福建工业增长和技术溢出的贡献[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李春顶;FDI技术溢出路径的深层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5年08期

8 杨文举;以贸易为媒介的国际技术溢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07期

9 姚利民 ,唐春宇;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0期

10 林吉双;杨继军;;FDI技术溢出的路径及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金融;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方华;李守芹;;FDI技术溢出、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爽英;唐小我;邵云飞;;双向技术溢出模式下的集群自主创新的市场激励机制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林兰;曾刚;;跨国公司技术溢出与溢出地技术区位研究初探——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钟昌标;;FDI对内资企业技术溢出绩效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凌飞;利用技术溢出获得“跳跃式”持续增长[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邵生余;为“技术溢出”拓展空间[N];新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赵策 王攀 毛一竹 王爱华;外资在华研发中心技术溢出 或演绎“蝴蝶效应”[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4 安礼伟;外向配套催生本土企业成长[N];中国信息报;2007年

5 梅永红;主动从外资技术溢出中获益[N];人民日报;2003年

6 记者 代桂云 通讯员 王淼 江尧明;青岛市政协督办提案力促大小企业协同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谭涛;屹立的科技精神[N];湘潭日报;2014年

8 糜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动因与机制研究述评[N];财会信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章迪思;如何做创新世界的“钉子”[N];解放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磊;中国外向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张宏雷;绿色技术溢出与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符淼;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和阈值回归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徐磊;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FDI技术溢出门槛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朱佩枫;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测度与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孙彩虹;技术溢出下企业合作研发博弈分析与协同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朱敏;海外人才回流与FDI技术溢出[D];山东大学;2013年

9 杨红丽;FDI技术溢出[D];复旦大学;2014年

10 靳娜;中国FDI技术溢出影响因素与渠道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梅;基于行业视角的我国FDI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8年

2 陆亚丽;影响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陈超;FDI技术溢出与我国吸收能力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兰爽;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魏巍;制度因素对中国FDI技术溢出的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唐兰;金融发展、FDI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D];西南大学;2015年

7 王圳;吸收能力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戴娟;东道国制度质量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亚琦;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10 郭梦晓;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东中西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69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369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3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