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联动研究——基于货币稀释理论

发布时间:2018-01-10 14:30

  本文关键词: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联动研究——基于货币稀释理论 出处:《国际金融研究》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性过剩 全球失衡 货币稀释理论


【摘要】:本文阐释了"货币稀释理论",据此理论建立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在均衡解的表达式中包括利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消费(或储蓄)、金融发展、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经济地位等宏观经济变量。然后通过理论推演得出如下结论:(1)货币经济中的实际利率小于自给自足经济中的实际利率,由此得出金融资产具有流动性溢价,推广了Caballero et al.(2008)的结论。(2)在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条件下,全球失衡是必然的。(3)中国的马歇尔K值被高估。我们提出了"总K值""有效K值"和"流动性过剩放大系数"概念,并用中国数据验证了中国的"有效K值"明显低于其"总K值"。(4)给出并严格证明了经常账户和贸易余额、资产供求的渐近表达式,论证了经常账户和贸易余额之间的关系。利用此模型可以分析不同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对全球失衡的影响,从而全面理解世界经济,为经济理论、金融理论和世界经济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思路。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of currency dilution is explained, and th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excess liquidity and global imbalance is established. The expressions of equilibrium solution include interest rate, inf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Consumption (or savings), financial development, excess liquidity,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Economic status and other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Then we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by theoretical deduction: 1) the real interest rate in the monetary economy is lower than the real interest rate in the self-sufficient econom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inancial assets have liquidity premium, which generalizes the conclusion of Caballero et al. 2008) that the sovereign currency is the international reserve currency. China's Marshall K value is overestimated. W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s of "total K value" and "effective K value" and "excess liquidity magnification factor". Using Chinese data to verify that China's "effective K value"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its "total K value". 4) the asymptotic expressions of current account and trade balance, supply and demand of assets are strictly prov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ent account and trade balance is demonstrated.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on global imbalances, so a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world economy as economic theory. Financial theory and world economic research provide new analytical ideas.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研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分类号】:F822.0;F827.12
【正文快照】: 引言全球宏观经济中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八个事实(见图1),这些经济现象都与流动性过剩及全球失衡两大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美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发达国家,大力发展虚拟经济;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实体经济。中美两大经济主体的两种发展模式,强有力地影响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鹏;;全球失衡的原因及可持续性问题分析[J];华商;2007年22期

2 塞尔吉·兰道;托马兹·维拉德克;杨盼盼;;金融监管放松是全球失衡的重要原因[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3期

3 张伯伟;任希丽;;全球失衡、金融危机及其前景分析——基于经济长波视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李宏;陆建明;杨珍增;施炳展;;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失衡:一个文献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5 卢孔标;;区域经济金融合作:东亚应对全球失衡的必然选择[J];亚太经济;2006年04期

6 杨权;;全球失衡问题的资产组合方法——对美国的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学家;2008年05期

7 王宇;;六月,失衡与汇率再聚焦[J];西部金融;2011年06期

8 杨权;;全球失衡背景下中国外部财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9期

9 肖立晟;王博;;全球失衡与中国对外净资产:金融发展视角的分析[J];世界经济;2011年02期

10 卢孔标;;区域经济金融合作东亚应对全球失衡的必然选择[J];国际市场;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Ari Kokko;;全球失衡:谋求中国工资增长而非人民币升值(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评论员 郭凯;解决全球失衡需要“跨界思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任晓;周小川: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N];中国证券报;2008年

3 ;IMF应与重要经济体磋商解决全球失衡[N];经济参考报;2006年

4 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 郑学勤;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全球失衡的结构根源[N];中国证券报;2010年

5 李豫川;IMF高官称欧洲央行应审慎加息[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王宸;全球通胀差异加大将导致失衡扩大[N];证券时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海峰;金融发展不平衡与全球失衡[D];南京大学;2013年

2 戴德茂;全球失衡:基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视角[D];外交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405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405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b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