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商业银行交叉金融创新的风险防控与监管策略——基于“穿透式”监管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11 17:00

  本文关键词:商业银行交叉金融创新的风险防控与监管策略——基于“穿透式”监管视角 出处:《南方金融》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监管 金融脱媒 非标资产 金融风险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摘要】:作为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产物,交叉金融创新拓展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优化了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然而,交叉金融创新具有涉及机构多、嵌套环节复杂、资金链条长的特征,容易引发金融风险的传染和蔓延,危害金融体系稳健运行。这对我国目前以机构监管为主体的分业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要坚持"穿透式"监管理念,深化金融监管改革,建立符合交叉金融创新规律的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协同监管框架,完善与"穿透式"监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与"穿透式"监管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从向下穿透识别底层资产、向上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和中间穿透核查融资交易全链条三个层面,加强对商业银行交叉金融创新的"穿透式"监管,防控金融风险交叉传染,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Abstract]:As the produc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cross-finance innovation expands the profit model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optimizes the market-oriented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However, cross-financial innovation involves many institutions. The nested links are complex and the capital chain is long, which can easily lead to the contagion and spread of financial risk. Endangering the steady opera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his has brought a severe challenge to the separated supervision, which is dominated by institutional supervision. Therefore,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penetrating" supervision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Establish institutional supervision, function supervision and behavior supervisi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n line with the law of cross-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build a cooperative regulatory framework combining micro-prudential and macro-prudential. We will improve the legal and regulatory system suitable for "penetrating" supervis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related to "penetrating" supervision, and identify the underlying asse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netration". Through the final investors and the intermediate penetration check financing transaction three levels, strengthen the commercial banks cross financial innovation "penetrating" supervis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inancial risk cross-contagion. To defuse systemic financial risk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作者单位】: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培训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科技创新政策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耦合机理及协同演进研究》(项目编号:HB17YJ099)的资助
【分类号】:F832.33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各类金融机构之间交叉融合不断深入,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涌现。尤其是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主导力量的商业银行,在面临传统信贷业务盈利空间逐渐被压缩的挑战下,纷纷通过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合作,积极布局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苟文均;;穿透式监管与资产管理[J];中国金融;2017年08期

2 王洪亮;;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态势、主要风险及防控策略[J];南方金融;2017年03期

3 胡滨;杨楷;;监管沙盒的应用与启示[J];中国金融;2017年02期

4 孙冉;邱牧远;;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J];清华金融评论;2016年09期

5 王玉国;邓阳;;资管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演进与发展[J];清华金融评论;2016年07期

6 曾刚;;交叉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J];中国金融;2016年05期

7 霍江川;丁梦依;;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系统性风险及其防控[J];新金融;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蔺鹏;孟娜娜;;商业银行交叉金融创新的风险防控与监管策略——基于“穿透式”监管视角[J];南方金融;2017年06期

2 王瑞;方先明;;私募资产管理产品风险及其外溢——基于监管视角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3 张景智;;“监管沙盒”的国际模式和中国内地的发展路径[J];金融监管研究;2017年05期

4 马小林;;商业银行交叉金融产品投资风险管控问题探讨[J];征信;2017年01期

5 曹源芳;蔡则祥;王家华;;跨市场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控制与政府审计[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6 周龙;余力;文良旭;;当前我国交叉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研究[J];西部金融;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袁江;;银行资产管理的趋向[J];中国金融;2016年19期

2 谢伟;;银行理财业务转型方向[J];中国金融;2016年01期

3 赵文胜;;商业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的意义及影响[J];国际金融;2015年07期

4 李麟;;商业银行理财事业部改革[J];中国金融;2014年20期

5 马俊胜;张龙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研究[J];金融论坛;2014年02期

6 罗志华;黄飚;;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3年02期

7 詹向阳;;詹向阳:银行业改革深化与资本市场发展[J];资本市场;2010年01期

8 舒海棠;;试论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7年19期

9 曹晓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与法律风险控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如何看待金融风险[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06期

2 吴晓鸥;浅议我国金融风险及防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黄艳艳;对金融风险问题的再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13期

4 鲁尼;;讲真话——金融风险的克星[J];金融博览;2006年01期

5 贾云峗;;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07年02期

6 张志凤;;对防范金融风险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7年16期

7 李朴民;;突出两个重点 防范金融风险[J];财经界;2008年01期

8 丁鹊;;浅谈金融风险的特征与防范的对策[J];时代金融;2011年09期

9 李慧滨;刘洋;;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22期

10 车宪庆;;浅谈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温红梅;姚凤阁;;金融风险系统混沌效应的分析与控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德红;;试论银行业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A];柴达木金融服务论坛专刊[C];2004年

3 王琨;;浅谈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对策[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4 张顼;;环境因素对金融风险影响的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5 沈传河;郭玉德;;金融风险的非市场化分配机制与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建设[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6 范英;;度量金融风险的VaR方法及其在我国股市风险分析中的应用[A];Optimization Method,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7 何自云;;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管理金融风险——兼论商业银行的未来[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李中权;;情绪调节策略与金融风险耐受性:性别的调节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段英英 卢文秀;防范金融风险两手都要硬[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2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庞玮;推进金融创新防范金融风险[N];太原日报;2012年

3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河南分行行长 左新亚;用法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4 记者 苏丽霞;防范金融风险政府要主动承担责任[N];金融时报;2001年

5 福建省龙岩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廖桥榕;防范金融风险 加大支持力度[N];上海金融报;2000年

6 记者 龙亚芳 通讯员 李俊雄;我市组建应对金融风险专题法律宣讲团[N];永州日报;2009年

7 王言;走进东盟的企业须防范非金融风险[N];广西日报;2012年

8 河北省沧州市农信联社 梁华 位保峰;如何防范金融风险[N];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2年

9 记者 刘溟;严防三类金融风险[N];经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王莹;潘向东:遏制金融风险将成全国“两会”热点[N];中国企业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硕平;我国金融风险的系统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张奇;金融风险论——体制转轨时期金融风险形成机理与金融稳定机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3 张少春;体制转轨中的金融风险问题——基于财政金融体制变革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4 许文彬;信息结构、制度变迁与金融风险演进[D];厦门大学;2003年

5 范俏燕;房地产交易博弈与金融风险[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童永强;基于资产负债表方法的行业金融风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陈晨;地方政府金融资源竞争中的金融风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白钧予;我国银信合作市场中监管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黄迅;中国极端金融风险的改进SVM智能预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梦溪;中小企业金融风险应急管理初探[D];南京大学;2016年

5 龙宇晨;互联网金融风险及监管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6 郭秀秀;江苏省域金融风险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7 肖s,

本文编号:1410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410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2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