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风险投资、行为特征与IPO抑价关系:来自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8-03-15 01:25

  本文选题:风险投资 切入点:行为特征 出处:《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往的研究虽已证明风险投资对公司IPO表现有一定的影响,但却少有学者从其行为特征的视角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挖掘。本文基于2010-2012年的中国创业板数据,依次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和两阶段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对IPO抑价率的影响,进而检验了我国风险投资会通过不同的行为特征对IPO抑价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表现。研究发现:(1)IPO抑价率主要由二级市场的热度引起,与风险投资无稳定相关关系;(2)群体性行为风险投资与IPO抑价率呈负相关;(3)个体性行为风险投资与IPO抑价率呈正相关。由此,对我国创业IPO公司来说合理选择符合自身特征的风险投资,一方面风险投资才能得到公司相对优势,另一方面以此规避风险投资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
[Abstract]:Although the previous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venture capital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IPO, few scholars have explored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gem) from 2010-2012. In tur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d two-stage regression model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venture capital on IPO underpricing rate. Furthermore, it is tested that venture capital in China will show a different performance on IPO underpricing rate through different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underpricing rate of IPO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heat in the secondary market.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group behavior venture capital and IPO underpricing rate. (3) individual behavior venture capital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PO underpricing rate. On the one hand, the venture capital can obtain the relative advantage of the company,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avoid the adverse influence of the venture capital on the other han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敏;杨桄;;我国机构投资者对股市高抑价率主导力量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9年05期

2 田光宁;电力上市公司IPO抑价模型与询价机制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黄勇,陶建平;上市公司IPO抑价问题实证分析[J];求索;2005年03期

4 詹欣;叶可;陈伟忠;;配股权对询价效率影响的博弈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李迅雷,孙建平;A股市场增发抑价的度量、成因和信号传递研究[J];财贸经济;2005年03期

6 李金波;姜清文;;我国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研究[J];时代金融;2011年24期

7 焦军普;丁冬;赵一薇;;媒体关注视角下衡量上市公司IPO抑价程度的理论探讨[J];企业经济;2013年04期

8 张俭;张玲红;;承销商:声誉为重还是利益为重?——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IPO抑价的证据[J];江汉学术;2014年03期

9 谢朝斌,孙庆,黄凌;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抑价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4期

10 周述琴;;中国二元股权结构的增发抑价回归分析[J];经济论坛;2008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郁玉环;;2003—2004我国上市公司IPO抑价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姚铮;李邈;;创投持股与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率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杨帆;;A股市场IPO抑价新视角——基于智力资本的信息披露的解释[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林剑乔;黄德春;李蒙;;基于定价机制的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研究及博弈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黄德春;林剑乔;;发行体制变迁视角下的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余湄;乔琰;路倩;;高层管理团队与我国IPO抑价问题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贺炎林;张浩森;马锐敏;;IPO抑价和市场化程度—基于中国东西部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田高良;王晓亮;;我国A股IPO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柴亚军;王志刚;;股改与IPO抑价:从公司治理角度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莫菲;高抑价率折射三大矛盾 四项建议推动理性回归[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刘潇;工行引领中国股市理性回归?[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3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张宗新博士;强化市场约束 引导IPO抑价率理性回归[N];证券时报;2006年

4 九鼎德盛 肖玉航;IPO抑价率将理性回归[N];证券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姜楠;引导IPO高抑价率理性回归[N];证券日报;2006年

6 张宗新;关于IPO抑价率水平的再认识[N];中国证券报;2006年

7 张宗新;完善发行市场化机制 推动IPO抑价率水平理性回归[N];上海证券报;2006年

8 杨兴君;IPO抑价率过高伤害发行制度有效性[N];中国证券报;2006年

9 记者 唐玮;IPO抑价率高企折射证券市场矛盾交织[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周,

本文编号:1613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613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6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