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利益联结及激励相容机制研究——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视角
本文选题:投贷联动 切入点:风险投资 出处:《南方金融》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投贷联动业务作为一种跨市场、跨机构、跨期限的综合性金融创新,涉及到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科技型企业、政府部门等多方参与主体。在投贷联动的开展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的激励相容机制,尤其是投贷双方如何在职责清晰和权责明确的基础上开展有效协作和有机联动,是影响投贷联动融资效率和实际效果的关键。本文基于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互动作用机理,运用委托代理模型对投贷联动两类模式的激励相容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创新项目总效用最大化时,可以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调整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努力效率,并通过建立市场化的科技信贷利率定价机制、确定合理的风险投资机构股权收益比例,实现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三类参与主体各自效用的最大化。
[Abstract]:As a kind of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innovation of cross-market, cross-organization and inter-duration, the joint investment and loan business involves commercial banks, venture capital institution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other multi-participants. The incentive and compatibility mechanism among the participants, especially how to carry out effective cooperation and organic linkage on the basis of 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clear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both partie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commercial banks, venture capital institutions,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principal-agent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mechanism of the two types of investment and loan linkage mod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total utility of innovation projects is maximized, We can adjust the efficienc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and venture capital institutions through effective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and establish a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pricing mechanism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redit to determine a reasonable proportion of equity returns of venture capital institutions. Commercial banks, venture capital institutions,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participate in the maximiza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utility.
【作者单位】: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培训中心;
【基金】: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科技创新政策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耦合机理及协同演进研究》(项目编号:HB17YJ099)的资助
【分类号】:F8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媛媛;李育峰;;稳妥推动投贷联动试点[J];中国金融;2017年04期
2 向世文;;防控、隔离与分担:思考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业务风控机制[J];中国银行业;2016年06期
3 郑超;;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运作模式及发展策略[J];南方金融;2016年06期
4 陈立文;佟紫娟;叶莉;;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基于“投贷结合”框架的理论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6年04期
5 王刚;尹亭;陈文君;;投贷联动监管制度框架[J];中国金融;2016年05期
6 曾颖;;“投贷联动”新模式的障碍与突破[J];中国农村金融;2015年17期
7 聂莉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选择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2期
8 肇启伟;刘璐;姚露;;投贷联盟中多方准入限制的模型分析[J];软科学;2012年06期
9 王婵;田增瑞;;我国商业银行与创业投资的投贷联动模式研究[J];企业活力;2012年06期
10 刘奕洵;;商业银行与风险投资行业的相容性研究——商业银行参与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分析[J];财会月刊;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文辉;杨婷;;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模式探索及发展策略[J];金融理论探索;2017年03期
2 蔺鹏;孟娜娜;周艳海;;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利益联结及激励相容机制研究——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视角[J];南方金融;2017年07期
3 叶文辉;;投贷联动运行模式的国际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2017年06期
4 杜娟;;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J];河北金融;2017年06期
5 张小东;康立;;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金融支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7年06期
6 中国工商银行天津河北支行课题组;;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模式探索与实践——基于美英成功做法的经验借鉴[J];浙江金融;2017年05期
7 蔺鹏;孟娜娜;王少宾;王永生;;科创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新路径——基于投贷联动模式的分析[J];新金融;2017年04期
8 武石桥;平力群;;信托公司开展创业企业投贷联动业务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04期
9 叶文辉;;投贷联动运行模式的国际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纵横;2017年03期
10 叶文辉;;投贷联动运行模式的国际实践及其启示[J];新金融;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银行业协会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研究课题组;杨再平;白瑞明;张亮;张晨;;探索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新模式——英国“中小企业成长基金”启示与借鉴[J];中国银行业;2015年07期
2 张小松;叶军;;商业银行多渠道多模式尝试投贷联动业务[J];中国银行业;2015年07期
3 聂莉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选择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2期
4 郭娜;;政府?市场?谁更有效——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机制有效性研究[J];金融研究;2013年03期
5 唐金成;;信用保证保险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3年01期
6 郑超;;选择权贷款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基于企业的收益成本分析[J];投资研究;2012年07期
7 肇启伟;刘璐;姚露;;投贷联盟中多方准入限制的模型分析[J];软科学;2012年06期
8 王婵;田增瑞;;我国商业银行与创业投资的投贷联动模式研究[J];企业活力;2012年06期
9 陈丽芹;郭焕书;叶陈毅;;利用融资租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企业经济;2011年11期
10 李希义;邓天佐;;硅谷银行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成功模式及其原因探秘[J];中国科技产业;2011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心伟;;“卡”、“机”要联动[J];金融电子化;1999年12期
2 禄晓龙;;中国利率与汇率联动机制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研究[J];特区经济;2007年05期
3 程凤朝;余涛;李莉;;建设城乡联动特色银行[J];中国金融;2012年11期
4 彭蕴亮;;国际联动 最后赢家是A股[J];证券导刊;2006年45期
5 杨崇礼;徐克希;柏连成;;完善分层营销制度 激活部门联动机制[J];现代金融;2009年03期
6 俞志强;浪潮系借提发挥 沪深港联动上扬[J];股市动态分析;2005年29期
7 邝伟,赵志强;试论联动机制在农发行信贷业务经营中的应用[J];海南金融;2004年02期
8 李林凡;;岗位联动:提高封闭运行质量的着力点[J];现代金融;1999年02期
9 江苏省南通市农金学会课题组;环环相扣 整体联动——农行南通分行稳步推进减员分流工作[J];农金纵横;2003年06期
10 曾娟;;单证中心整体联动之法[J];中国外汇;2011年2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迅雷;联动是市场开放的必然结果[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曹险峰 吴迪;严防违规使用联动门引发的风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3 记者 陈聪 郭晓东 通讯员 孟五虎;全方位构建联动机制[N];金融时报;2013年
4 郭志明;网上银行反欺诈联动机制启动[N];中国企业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朱宇;哈市煤热联动哈投股份受益[N];中国证券报;2008年
6 宝城期货分析师 程小勇;明年经济工作定调 股期联动强劲反弹[N];证券时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徐斐;海内外联动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N];济宁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张轶博 河南记者 马红宁 通讯员 王笑天;联动:让营销更有效[N];中国邮政报;2014年
9 本报通讯员 张帆;湖北分行上下联动促武汉新区建设[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10 周枫 农行江苏铜山支行;“三方联动搭建平台”值得借鉴[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明阳;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业务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2 董磊;北京银行投贷联动运行模式案例分析[D];安徽财经大学;2017年
3 贾振松;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4 邵美琴;汇率联动期权的定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46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64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