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金融发展中的征信体系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4 13:41

  本文选题:征信体系 切入点:公共征信系统 出处:《辽宁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现代征信业起源于19世纪初英国伦敦的裁缝行业,最初目的是为了预防个人的债务违约,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随着金融业的繁荣和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日益庞大的信贷业务,世界各国的征信业迅速兴起,呈现出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以及混合型等多种征信制度模式,均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我国征信业萌芽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但中间一度停滞,直到1998年以来才步入正式发展的轨道。在公共征信系统方面,人民银行主导建成了全国集中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全国9.1亿自然人和2177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建立了信用档案,成为我国金融领域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我国还出现了一批社会征信机构在特定的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与公共征信系统形成互补性的格局。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征信行业的准入放开,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通过搜索引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征集信息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成立机构进入征信行业。新型征信机构的出现,在丰富了征信业务模式的同时也对征信监管提出了多项挑战。鉴于征信体系在金融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而且大数据的应用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征信行业发生了深刻变革,因此本文以金融发展为背景,选择征信体系的功能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从探索征信的起源和发展路径出发,对征信体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揭示其本质特征,并且论证了金融结构在世界各国征信发展模式选择上具有决定性作用。之后,本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征信体系在金融发展中的功能进行定位,从金融结构、金融功能和金融生态环境等角度深入探讨征信体系促进金融发展的具体路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立数理模型检验我国公共征信系统对信贷业务的促进作用,并且利用个人征信系统以及助学贷款、信用卡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个人征信系统对于助学贷款、信用卡等典型信用贷款业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继而,本文全面考察金融发展中征信体系功能的演进路径,重点研究互联网金融时代征信功能演进的新特点,揭示出技术进步是征信功能演进的重要驱动力。之后,转换角度,重点研究征信功能失灵及其负面效应,并从保持征信机构独立性、完善信息主体权益的保障机制和维护征信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最后,本文以征信基础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经验和实证研究成果,针对我国金融发展的需要,提出优化我国征信体系功能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选题较新。征信体系已经成为各国金融体系的基石,征信系统是金融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甚至可以讲,有无健全的征信体系是市场经济是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因此,本文以金融发展为背景,利用历史的和逻辑的相统一的方法研究征信体系存在的前提、基础和演进趋势;选取功能的视角,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把握征信体系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机制,系统地研究征信体系功能失灵、负面效应及其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理论研究比较系统。本文从金融中介理论出发论述征信的本源,创新性地提出“征信功能来源于金融中介功能的分离和专业化”,“征信功能的核心在于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的观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征信的本质特征,并且详细论证了“完善征信体系是发展普惠金融有效途径”的观点。从而,有效回答了“征信如何产生”、“征信为何而生”等基本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3)实证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建立数理模型证明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国内生产总值、基础货币、贷款利率和公共征信系统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公共征信系统的建立对于促进贷款发放的作用显著。实证研究表明个人征信系统对于助学贷款、信用卡等信用贷款业务促进作用明显。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国内征信功能实证研究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时间较短,还有许多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在实证研究中,由于我国关于征信体系的有效数据相对较少,本文未能充分地检验征信系统的存在对于违约率降低、金融效率提升等方面的效果,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而且,限于研究时间和能力,对于征信体系与金融发展如何进一步协调,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征信体系的功能等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8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湘燕;巴晶铝;;美国个人征信市场发展[J];中国金融;2017年04期

2 万存知;;征信体系的共性与个性[J];中国金融;2017年01期

3 白钦先;李士涛;;基于普惠金融导向的征信体系发展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年10期

4 陆继锋;曹梦彩;刘自豪;;征信体系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J];上海城市管理;2016年03期

5 李稻葵;刘淳;庞家任;;金融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以我国征信系统为例[J];金融研究;2016年02期

6 吴晶妹;;从信用的内涵与构成看大数据征信[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7 王晓蕾;;征信系统的服务效能[J];中国金融;2015年21期

8 李克尚;王兰芳;马继洲;;信用报告在穆斯林经济社会中应用情况调查[J];西部金融;2015年08期

9 曾康霖;吴晓灵;白钦先;陈雨露;王广谦;;海纳百川 雪峰千仞——庆祝黄达教授九十华诞笔会[J];金融研究;2015年07期

10 叶文辉;;大数据征信机构的运作模式及监管对策——以阿里巴巴芝麻信用为例[J];海南金融;2015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巴曙松;;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

2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摘要)[N];金融时报;2005年

3 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 改进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颖;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萌;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与评估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李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8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658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2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