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金融危机、国家治理与法治精神

发布时间:2018-03-25 06:49

  本文选题:次贷危机 切入点:国家治理 出处:《政法论坛》2017年06期


【摘要】:回首近十年来各国的危机治理,可以发现金融危机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其本身不同于政治和社会危机,更在于其身处的时代背景。经济国家时代的金融危机治理,应构建一种体现平衡协调和公私融合,融介入、整合和退出三大机制于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寻求法治精神的创新。介入机制的启动直接来自于国家天然的政治属性和经济职能,但其根本则在于整个社会应具备一种宽容、信任和长远的主流价值观。整合机制的绩效取决于政府经济治理能力,关键在于构建一种科学、公平以及激励与惩戒相容的问责机制。退出机制要求政府摆脱危机治理形成的路径依赖,相机抉择并敢于纠错,实现紧急危机处置向常规经济治理的变迁。易言之,危机治理既检验政府能力,亦拷问整个社
[Abstract]:Looking back on the crisis management of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past ten years, we can find that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lies not only in its own differences from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crises, but also in the background of its times. We should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model that embodies balanced coordination and public-private integration, integrates intervention, integrates and exits from the three major mechanisms. On this basis, we seek innovation in the spirit of the rule of law. The initi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mechanism comes directly from the natural political attributes and economic functions of the country, but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have a tolerance. Trust and long-term mainstream valu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depends on the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govern the economy. The key is to build a science. The exiting mechanism requires the government to get rid of the path dependence formed by crisis management, choose and dare to correct mistakes, and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emergency crisis management to conventional economic governance. Crisis management not only tests the capacity of the government, but also tortures the whole society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基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XTD8-06)资助
【分类号】:D90-052;F83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希伦;论我国民族法治精神的构固[J];理论学刊;2003年01期

2 陈金钊,牛文军;法治精神与公安法治[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3 田国华;论我国法治精神的演进[J];武警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山民;;法律和法治精神真的“水土不服”吗?[J];人民司法;2005年01期

5 陶爱萍;;略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10期

6 李友谊;;论法治精神的终极眷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史亚鹏;徐番;;论法治精神的价值要素[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1期

8 刘现华;;依法治国与法治精神[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9 陈忠禹;;论法治社会的非制度性生成机制——法治精神的塑造与培育[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于朝霞;;弘扬法治精神[J];理论前沿;2007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许均秀;;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孙宝成;李红培;;法治精神及廉洁范畴的意义[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法治思维与检察官职业伦理[C];2013年

3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胡江天;;儒学和谐思想与法治精神[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何飞;曹源;;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与法治精神的关系[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6 朱玉玲;颜峰;;探析法律文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韩大元;法治精神不断完善国家的价值体系[N];法制日报;2007年

2 王小平;弘扬法治精神 维护公平正义[N];黑龙江日报;2007年

3 司法部《中国司法》杂志副总编 刘武俊;弘扬法治精神的纲领性文件[N];福建日报;2007年

4 杨悦新;“法治精神”内涵需准确把握[N];法制日报;2007年

5 特约评论员 陈永杰;法治精神值得香港珍惜[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罗容海;将法治精神贯彻到每个角落[N];光明日报;2012年

7 张玉胜;虐童教师被释放体现法治精神[N];人民公安报;2012年

8 记者 王志栩;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N];天津政法报;2012年

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喻中;论辩文化是培育法治精神的养分[N];检察日报;2012年

10 公安部十三局 丁国强;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法院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守贵;论当代中国的法治精神[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雁;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2 林婧;诗性正义:西方戏剧中的法治精神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孙蓉;大学生法治精神现状调查及培育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吴玉珍;论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D];武汉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霞;弘扬法治精神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邓淇;社会建设视域下中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D];南华大学;2010年

7 马骏;法家法治精神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8 徐少宏;法治精神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俊;从政策治理到法律治理[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杜英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62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662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a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