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30 01:01

  本文选题:量化宽松政策 + 国际资本 ; 参考:《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04期


【摘要】:自2008年底以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实施了三轮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LSAP)和国债展期计划。大量的机构抵押支持债券,机构债务证券与长期国债的推出,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些资金一部分在美国本土银行体系内循环,降低了美国本土的融资成本;一部分通过利差交易流向全球高风险市场,导致美元全面贬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飚升、新兴市场资产价格膨胀等。2013年12月美国相继减少证券购买、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国债金额,实施5年多的量化宽松政策迎来重要的转折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后,国际资本出现回流,加速了新兴经济体市场泡沫的破灭,有效降低了通货膨胀水平与大宗商品价格,也将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新兴经济体政策当局如何调节市场利率与加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管理来调控本国经济是当前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文章以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与退出为研究对象,侧重分析其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并探讨新兴市场如何应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维持本国金融市场与经济稳定。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2008, 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FOMC) has implemented three large-scale asset purchases (LSAP) and debt rollover programs. The introdu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institutional mortgage-backed bonds, institutional debt securities and long-term government bonds has injected a lot of liquidity into global capital markets. Some of this money is circulating within the US home banking system, reducing the cost of financing at home; and some of this money is flowing through carry trades to high-risk global markets, leading to an overall de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and a surge in global commodity prices. In December 2013, the United States cut back on securities purchases,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Treasurys, and more than five years of quantitative easing to mark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The withdrawal of quantitative easing led to a return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accelerating the bursting of emerging market bubbles, effectively lowering inflation and commodity prices, and putting emerging economies' monetary policy in a dilemma. How to adjust the market interest rate and strengthen the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management to regulate the domestic economy is the core problem of the current macro-control. Taking the introduction and withdrawal of quantitative eas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its impact on emerging economies, and probes into how emerging markets cope with the withdrawal of quantitative easing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ir financial markets and economies.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要素成本上升倒逼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及对策研究”(项目号:16CJL029)
【分类号】:F827.12;F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琳;;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原因、效应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2 ;量化宽松政策之后[J];IT时代周刊;2011年13期

3 王志强;熊海芳;;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效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6期

4 丁思宁;;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影响及应对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01期

5 林珏;;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启动的背景及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6 徐静怡;宋慧;;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演进、风险及其应对[J];经济论坛;2013年11期

7 郑联盛;;量化宽松政策:原因、趋势及影响[J];中国金融;2010年23期

8 刘玮;;论道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J];数据;2010年12期

9 董登新;;面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J];金融博览(银行客户);2010年12期

10 卫新江;;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J];中国保险;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宗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金融市场和银行业的影响[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2 刘克崮;;通货膨胀形势的分析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与应对[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韩国记者 莽九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冲击韩国经济[N];人民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李涛;联储扩大量化宽松政策规模[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刘明;量化宽松政策持续 黄金明年继续闪亮[N];证券时报;2012年

4 本报驻日本记者 田泓 本报驻泰国记者 李宁;日本出台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N];人民日报;2013年

5 河南省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博士 郭卫东;面对国际量化宽松政策中国何去何从?[N];证券日报;2013年

6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王国刚 宣晓影;五方面应对日本量化宽松政策[N];中国证券报;2013年

7 闫海防;日本为何坚持量化宽松政策[N];经济日报;2013年

8 记者 李丹丹;周小川:有足够措施应对量化宽松政策退出[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记者 闫海防;日本:继续维持量化宽松政策[N];经济日报;2013年

10 记者 闫海防;日本推出新版量化宽松政策[N];经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自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基础、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雨晴;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系统仿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李瑞远;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3 鲍丹丹;日本量化宽松政策的有效性及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4 刘钰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美贸易的溢出效应[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5 胡文慧;欧洲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赵伟博;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对其国内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7 经菁;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检验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8 刘松;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9 秦庆朋;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其股市影响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10 董伟;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22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822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2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