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长期通货紧缩的形成机理与政策警示
本文选题:通货紧缩 + 公共投资 ; 参考:《现代日本经济》2016年06期
【摘要】: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通货紧缩,其政策根源在于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长期大规模公共投资。长期大规模公共投资导致日本巨额国债负担,巨额国债积累与老龄化背景下的高额养老金支出引发严重的财政赤字,迫使日本政府不得不继续大举国债。长期的经济低迷、民间投资不足和零利率政策,诱使大量银行资本和保险资金流入国债市场,并逐渐形成两种脱离实体经济的资本循环。民间储蓄、金融资本与国债市场之间的货币循环流动,引发实体经济中货币流量减少,物价下降,并最终形成长期通货紧缩。日本长期通货紧缩是民间投资不足的背景下政府大力压缩公共投资而引起的供求失衡的货币表象。
[Abstract]:After the collapse of bubble economy, Japan's economy fell into deflation for a long time, its policy root lies in the long-term large-scale public invest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Keynesianism. Long-term large-scale public investment led to Japan's huge national debt burden, huge accumulation of government bonds and the aging background of high pension expenditure caused a serious fiscal deficit, forcing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to continue the massive government debt. The long-term economic downturn, the lack of private investment and the policy of zero interest rate induce a large number of bank capital and insurance funds to flow into the national debt market, and gradually form two capital cycles that are divorced from the real economy. The circulation of money between private savings, financial capital and treasury bond market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money flow and price drop in the real economy, and finally to the formation of long-term deflation. Japan's long-term deflation is a monetary representation of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caused by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to reduce public invest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sufficient private investment.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编日本史”(13&ZD106)
【分类号】:F82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帆认为:通货紧缩还会持续[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36期
2 窦海军;;医治通货紧缩 林毅夫开出良方[J];新经济;2000年05期
3 王玉平;通货紧缩原因探析[J];成人高教学刊;2000年01期
4 程正敏;我国通货紧缩问题的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0年11期
5 吴群刚,胡鞍钢;两类通货紧缩的经济学特征分析及政策含义(上)[J];财贸经济;2000年01期
6 王廷科;通货紧缩分析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J];财贸经济;2000年01期
7 程建胜;我国的通货紧缩探源[J];财贸经济;2000年06期
8 王广谦;关于通货紧缩若干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J];财贸经济;2000年12期
9 李春琦;通货紧缩的利弊分析及其政策选择[J];当代财经;2000年04期
10 岳改之,王敬伟,胡海平,张永红,刘立枫,周晓静,王银枝;关于通货紧缩有关问题的探讨[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钢明;;通货紧缩来临,还是放松货币化解?[A];2005年夏季CCER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期)[C];2005年
2 ;第三十五章 通货紧缩的成因[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3 杨文豫;王娜;;解决我国通货紧缩的几点对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杨哲英;林木西;;综合治理通货紧缩的理性思考[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5 张桂文;;治理通货紧缩的宏观调控对策[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6 沈国言;吴剑华;;试论中唐通货紧缩的社会根源[A];钱币文论特辑(第二辑)[C];1993年
7 刘明;;试析通货紧缩期间的利率政策[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8 宋国青;;通货紧缩阴云散去 汇率调整机会再来[A];2012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0期)[C];2012年
9 杜军;;费雪负债-通货紧缩理论在日本的政策实践[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景学成;;治理通货紧缩,预防经济过热 调整信贷结构,促进经济增长[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成思危;通货紧缩理论分析与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N];科技日报;2004年
2 程实;通货紧缩:留在心头的疤痕[N];中国财经报;2003年
3 记者 张立君;中国通货紧缩风险较低[N];证券日报;2003年
4 记者 何瑛;美国高官称 美不存在通货紧缩[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5 马宇;通货紧缩也有好处[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6 新金融记者 韩启;“1时代”下通货紧缩“破门而入”?[N];新金融观察;2012年
7 吕虹 编译;《外交》:欧盟陷入通货紧缩困境[N];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周小苑;中国经济无需担心通货紧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9 记者 林远 方烨;通货紧缩压力正向消费领域扩散[N];经济参考报;2014年
10 邱思甥 国际理财规划师 证券分析师;通货紧缩阴影动摇了全球投资人信心[N];上海证券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田秋生;中国通货紧缩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王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货紧缩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朱军勇;通货紧缩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春雷;通货紧缩时期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5 管涛;经济全球化的通货紧缩效应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国权;通货紧缩时期我国国债政策经济效应及边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王顺华;从抑制通货膨胀到治理通货紧缩[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李景f,
本文编号:1824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824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