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高增长的货币政策透视
本文选题:金融业增长 + 货币政策 ; 参考:《新金融》2017年07期
【摘要】:我国金融业增长背后存在货币因素的支撑。本文认为,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货币政策过度侧重增长目标使金融业高增长成必然;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影子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兴起对我国金融业高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本文进而提出,在"新常态"条件下,保增长不该成为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为了抑制金融业高增长带来的潜在风险,不仅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亟需改变,货币政策更需要与金融监管政策相协调;同时,还应增加金融供给,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供给体系,降低金融套利风险。
[Abstract]: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growth behind the existence of monetary factors support. This paper holds that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dominated by indirect financing, the excessive emphasis of monetary policy on growth targets makes it inevitable for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o grow high, while in the context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The rise of shadow banking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s contributed to the high growth of our financial industry. In order to restrain the potential risks brought by the high growth of financial industry,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way of monetary policy regulation, but also to control the potential risks brought by the high growth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order to restrain the potential risks brought by the high growth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increase the financial supply, establish a multi-level financial supply system and reduce the risk of financial arbitrag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分类号】:F822.0;F8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波;伍戈;;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翠;;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选择的影响——基于DSGE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J];财经论丛;2017年08期
2 杨霞;朱玲;;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年14期
3 王锦阳;刘锡良;;影子银行体系:信用创造机制、内在不稳定性与宏观审慎监管[J];当代经济科学;2017年04期
4 汪川;;我国金融业高增长的货币政策透视[J];新金融;2017年07期
5 钱雪松;谢晓芬;杜立;;金融发展、影子银行区域流动和反哺效应——基于中国委托贷款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06期
6 何逸;;浅析“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10期
7 郑建明;许晨曦;许苏琦;;制度环境、影子银行参与与企业投资效率[J];科学决策;2017年03期
8 王文烈;南钦文;;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J];浙江金融;2017年03期
9 王亚楠;;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7年02期
10 刘艳艳;耿国录;;影子银行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时代经贸;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汤震宇;刘博;林树;李翔;;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过程中信用创造的缺陷[J];开放导报;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茹;;对近几年货币政策的评价——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戴根有访谈录[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17期
2 阙方平,李明理;论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的支撑与抑制[J];财贸经济;2000年07期
3 乔清彦;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0年01期
4 郭中海,李利英;制约我国货币政策的因素及对策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5 王自力;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有效货币政策[J];南方经济;2000年11期
6 王明津;用邓小平的金融观点看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J];上海金融;2000年05期
7 王锦煜,徐宏;实施货币政策央行基层行大有可为[J];上海金融;2000年07期
8 戴相龙;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2000年10期
9 陈永明;推行区域货币政策是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的现实选择[J];甘肃金融;2000年05期
10 ;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黑龙江金融;200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帅;徐长生;;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晋波;;新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徐洪才;;2012年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5 李,
本文编号:1933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93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