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新常态”时期货币政策的调控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18-11-11 09:03
【摘要】:本文主要以1996年1月-2016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国内生产总值GDP、利率和货币供应量M2的同比增长率等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混频数据向量自回归(MF-VAR)模型,对我国"新常态"时期"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模式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一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短期内存在的"托宾效应";二是"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均能够刺激价格膨胀并促进经济增长,但前者不如后者效果显著。据此,向政府提出了"新常态"时期的政策建议,一方面应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统筹运用各类"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实体经济中薄弱环节提供资金和渠道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应更多地采用结构型的"数量型"货币政策,通过价格膨胀来促进经济增长,但要注意避免流动性泛滥而形成"流动性陷阱"。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CPI, GDP, interest rate and money supply M2 growth rate from January 1996 to March 2016,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ixed data vector autoregressive (MF-VAR)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justment and control mode of "price type" and "quantity type" monetary policy in the period of "new normal" in China. Two important conclusions are drawn: one is the "Tobin effect" that exists in the short and medium term of China's economic operation; Second, both "price type" and "quantitative" monetary policy can stimulate price expansion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but the former is less effective than the latter.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deepen the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overall use of all kinds of "price-type" monetary policy tools. To provide financial and channel support to weak links in the real economy. On the other hand, more structural "quantitative" monetary policies should be adopted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price inflation, bu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avoiding the flood of liquidity and forming a "liquidity trap".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市场基础、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研究”(15ZDC008);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成机理、趋势性特征及经济政策取向研究”(15AZD001) 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我国货币政策的时变反应特征与调控模式选择”(2016131)
【分类号】:F82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阙方平,李明理;论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的支撑与抑制[J];财贸经济;2000年07期

2 乔清彦;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0年01期

3 郭中海,李利英;制约我国货币政策的因素及对策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4 王自力;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有效货币政策[J];南方经济;2000年11期

5 王明津;用邓小平的金融观点看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J];上海金融;2000年05期

6 王锦煜,徐宏;实施货币政策央行基层行大有可为[J];上海金融;2000年07期

7 戴相龙;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2000年10期

8 陈永明;推行区域货币政策是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的现实选择[J];甘肃金融;2000年05期

9 ;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黑龙江金融;2000年08期

10 陈炳才;对我国货币政策一些问题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帅;徐长生;;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晋波;;新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徐洪才;;2012年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5 李,

本文编号:2324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324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c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