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农村资金互助社异化与治理制度重构

发布时间:2019-05-27 08:33
【摘要】: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中国合作金融探索的新阶段。本文在论述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及制度优势的基础上,揭示农村资金互助社异化的具体形式、后果及原因,进而探讨重构其治理制度的原则与路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资金来源、组织结构、管理、贷款产品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均体现了合作金融自愿、互助、民主以及非营利等特征,具有较小存贷利差、股权激励以及微型金融贷款办法等制度优势。农村资金互助社异化在目标、产权、管理以及贷款四个方面均有体现,结果是互助合作属性丧失、风险增大以及资金动员困难。农村资金互助社发生异化的主要根源是净储蓄者—净借款者、小户—大户以及管理者—借款者之间未能实现激励相容。重构农村资金互助社治理制度,应遵从金融发展权利与激励相容两条基本原则,并从民主、产权及产品三个方面寻求重构路径。
[Abstract]:Rural mutual fund cooperatives are a new stage in the exploration of cooperative finance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of rural mutual fund cooperative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oncrete forms, consequences and causes of alienation of rural mutual fund cooperatives, and then probes into the principles and paths of reconstructing its governance system. Rural mutual fund cooperativ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luntary cooperative finance, mutual assistance, democracy and non-profit in terms of source of fund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management, loan products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have small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s between deposits and loans. Equity incentive and micro-financial loan measures and other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The alienation of rural mutual fund cooperatives is reflected in four aspects: goal, property right, management and loan. The result is the loss of the attribute of mutual assistance and cooperation, the increase of risk and the difficulty of fund mobilization. The main source of alienation of rural mutual fund cooperatives is the failure to achieve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between net savers, net borrowers, small households, large households and managers and borrowers.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the governance system of rural mutual fund cooperatives, we should abide by the two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ompatibility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rights and incentives, and seek the reconstruction path from three aspects: democracy, property rights and product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员主导型金融组织治理研究”(71473227)
【分类号】:F83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杨;;农村资金互助社研究文献综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高荣霞;;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现状分析[J];现代金融;2011年04期

3 谢云;黎东升;;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王一鸣;武翔宇;;资金互助社的融资创新:“银行-互助社员”直贷模式[J];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07期

5 罗晓晓;;开办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难点及其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27期

6 李占春;;《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解读[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年02期

7 李占春;;《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审批工作指引》解读[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年02期

8 ;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J];农村财务会计;2007年04期

9 邱子建;李继山;;农村资金互助社——合作与互补[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年05期

10 ;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孔祥智;平时利;毛飞;;农民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及其绩效阐释——基于江苏省步凤镇农民资金互助社的案例分析[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2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的通知[A];改变农民命运的新尝试——农业产业化企业的金融使命[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俊臣 作者单位 云南省社科院;农村资金互助社:门槛应该更低些[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石玉;兰考贺村资金互助社试验[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霍侃;办在家里的资金互助社[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霍侃;全国第三家资金互助社今岷县开业[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傅航;全国第一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暂停贷款背后[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红艳;我区第二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挂牌[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7 本报记者  谢晓冬 邹靓;首家村级农村资金互助社昨日挂牌[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兴华;救急的农村资金互助社[N];中国特产报;2007年

9 陈子牧邋韩素勤;扎实推进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N];金融时报;2008年

10 王成军;破解农村金融困境 资金互助社山东沂水“破茧”[N];经理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敏珑;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跟踪研究与绩效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朱兴安;农村资金互助社自治权问题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潘城城;农村资金互助社制度设计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梁庆军;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王军军;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微娜;农户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崔效军;农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田微;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模式的案例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丽娜;甘肃省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程勇峰;农村资金互助社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86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486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