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协同机制探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协同机制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市场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体制已然从分业经营过渡到了混业经营,期间涌现了大批实力雄厚的金融控股公司,如美国花旗集团、富国银行集团、英国汇丰集团等。当前,我国实行的仍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0,需要兑现向国外开放我国金融市场的承诺。此外,国际上混业经营也是大势所趋。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对“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要求逐渐减弱,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日渐明显。为适应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我国也进行了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探索。如我国中信集团在各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于2002年12月5日成立了中信控股有限公司,中信控股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开始起步发展,这也是我国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大致形成了三种类型的金融控股公司,第一类由银行控股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中国建设银行控股中金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控股工商东亚、中国银行控股中银国际);第二类是大型金融集团控股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集团、平安集团、光大集团);第三类由企业集团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海尔集团、山东泛海集团、新疆德隆集团、万向集团、金源控股、东方实业集团、新希望集团、金信集团、爱建股份等)。金融控股公司具有多元化经营战略和提供综合服务等优势,种种优势使得金融控股公司成为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最佳载体,然而金融控股公司要想发挥其优势,最关键的因素是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协同机制要正常运行。尽管这十几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迅猛,但是与发达国家成熟的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市场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协同机制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母子公司之间的管理运作仍存在很多问题,各子公司业务拓展还是以点对点为主,彼此之间并没有形成统一战线,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客户、交叉营销,取而代之的是各子公司利用自身的优势抢占客户,各自为战,这就造成了金融资源的浪费,公司没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务,此外,协同机制带来的负效应也阻碍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的发展,更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针对当前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协同机制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四种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协同机制的可行性方法,即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结构、建立金融一站式服务体系、建立营销总部、设立“防火墙”。通过这四种措施,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可在管理层面上实现协同、营销层面上实现协同、产品层面上实现协同、技术层面上实现协同、品牌层面上实现协同。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 协同机制 混业经营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3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11-12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2-14
- 四、本文的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协同理论综述15-21
- 一、对“协同”和“协同效应”的理解15-17
- 二、三个层面上的协同效应17-18
- 三、金融控股公司与协同机制18-21
- 第三章 金融控股公司概况21-27
- 一、国际上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况21-24
- 二、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况24-26
- 三、国内外金融控股公司的简单比较26-27
- 第四章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协同机制遇到的问题27-32
- 一、法人治理结构上的缺陷27-28
- 二、母子公司经营过程中的不协同28-29
- 三、子公司之间的业务没有协同29
- 四、信息技术平台不够完善29-30
- 五、协同机制带来的负效应30-32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协同机制32-39
- 一、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股权结构32-33
- 二、建立金融一站式服务体系33-37
- 三、建立营销总部37-38
- 四、设立“防火墙”38-39
- 第六章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协同机制最终实现的协同目标39-43
- 一、管理层面上的协同39
- 二、营销层面上的协同39-40
- 三、业务层面上的协同40-41
- 四、信息技术层面上的协同41
- 五、品牌层面上的协同41-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刚;;推进我国金融监管三个转变[J];中国银行业;2016年01期
2 王璐;陈广杰;;美国富国银行的发展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06期
3 谢征;;金融控股集团管理与业务协同研究——通过建立营销总部带动金融一站式服务[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19期
4 王芳;于波;;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2012年23期
5 张瑞明;赵永启;;金融控股公司协同效应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10期
6 郑明高;郑小霞;;金融控股集团协同效应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年11期
7 崔成伟;;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J];经济导刊;2011年06期
8 樊浩峰;;西方金融控股公司理论研究综述[J];河北金融;2011年03期
9 朱德忠;;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探析[J];投资研究;2010年02期
10 徐志健;;金融控股公司协同效应异化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戴金平;;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势在必行[N];经济日报;2015年
2 方家喜;;金融控股公司“暗潮涌动”[N];经济参考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庆平;中国金融控股集团权利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丽芳;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2 金巾;金融控股集团的协同效应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3 张瑞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协同效应实证分析[D];广东商学院;2012年
4 徐钦层;我国金融分业监管条件下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群;论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监管[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陶丽博;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夏滨辉;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防控法律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高天;浦发银行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燕晓霞;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郭晓娜;中国金融集团监管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协同机制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5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