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货币供给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20:49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国际资本流动波动性显著增加,2012年我国国际资本流出规模增大,2014年始中国成为了净资本流出的国家,从而对我国货币供给造成了巨大冲击,原有利用外汇储备即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发生了变化,我国央行为了避免基础货币萎缩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积极主动运用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改变了原有国际资本流动通过外汇占款影响我国货币供给方式及我国央行被动实施基础货币投放的格局,维持了货币供给量稳定和提高货币政策时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央行的独立性、灵活性及有效性,也有利于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但是也对我国针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积极主动的进行货币供给量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货币政策背景下,有必要理清楚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路径,也有必要检验一下在国际资本流动冲击下,我国货币供给方式的转变、不同货币供给层次冲击以及货币供给的时滞程度。论文从货币供给方式转变、货币供给层次结构以及货币供给时滞三个维度展开分析,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货币供给影响,有助于在资本项目逐步放开、我国国际资本流动格局转变的趋势下梳理清楚国际资本流动影响我国货币供给错综复杂的因素,从而维持我国货币供给量稳定,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及时效性。论文选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考虑国际资本流动格局转变及意愿结售汇制度实施分两阶段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供给影响,通过脉冲响应及分差分解分析得出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根据两阶段对比分析,论文发现在2005-2012年,国际资本流动主要是受人民币汇率预期影响,国际资本净流入,在强制结售汇制度影响下,外汇占款对货币供给时滞较短,增速不断上升成为基础货币主要来源渠道,基础货币同比增速也大幅上升,央行采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等方式对冲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冲击,货币乘数下降,基础货币成为了影响货币供给上升的主要因素,社会总需求上升,国际资本流动对不同货币供给层次中M2影响更显著,但由于企业居民等主体预防及交易性需求上升,影响差距不大,因而我国货币供给传导路径为: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基础货币再传导至M0、M1,M0、M1通过货币乘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用于货币供给M2;2012年后,随着中美利差不断缩小,人民币贬值预期浓厚,相对通货膨胀率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程度上升,国际资本流动格局转变,意愿结售汇制度的实施,外汇占款增速下降致使基础货币的同比增速大幅下降,外汇占款受企业居民主体行为影响对货币供给时滞延长,金融体系迫于流动性压力较大,降低了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存放,货币乘数创历史新高维持M2增速的相对稳定对货币供给影响程度上升,社会总需求下降,居民企业等主体交易及预防性需求大幅上升,国际资本流动对M0、M1的影响更为显著,为避免基础货币萎缩,央行在受制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局限性时积极主动采用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投放基础货币,货币供给方式发生改变,货币供给时滞大幅缩短,我国的货币供给传导路径变为:基础货币影响M0、M1,M0、M1通过货币乘数、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作用于货币供给M2。为了稳定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供给冲击,我国央行一方面要尽快明确政策利率体系完善利率走廊,加强政策利率信号作用,维持中美利差在合理水平之内,保持通货膨胀率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要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式转变以临时性监管措施加强资本监管以遏制资本外流,对于货币乘数快速上升对货币供给冲击,应该积极主动优化流动性结构及投放,创新优化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维持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合理水平进而稳定货币乘数过度波动,对于货币供给时效性,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应该建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发行机制。
【图文】:

外汇占款,增长率,国际资本流动,外汇储备


逑外汇占款变化逡逑图2-1国际资本流动对外汇占款影响途径逡逑如图2—2所示,为2005—2017年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外汇储备增长率与逡逑外汇占款增长率,2012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逆差打逡逑破了我国双顺差的格局,致使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状况发生了逆转,由之前的逡逑资本净流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外汇占款的增速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尤逡逑其是2014年始,我国国际资本大幅流出,外汇占款的增速也随着外汇储备增速逡逑快速大幅下降而下降,甚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因而,我们可以看出我逡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与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外汇状况的状况,而且逡逑存在很大的拟合度。逡逑^000邋*邋""邋.邋-...邋-邋-邋——逦逦逦逦邋..逡逑2000逦.邋爷逦40.00%.逡逑。y\逦3。一逡

数据来源,子项目,服务贸易,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逡逑(2)我国服务项目与旅游子项目自2009年始由顺差变为逆差,逆差规模逡逑不断扩大,如图3-2所示,2009年我国旅游子项目首次出现逆差,,占服务贸易逡逑逆差比重为26.1%,2010-2013年我国旅游子项目逆差占到服务项目逆差大幅提逡逑升,比重稳定在50%-60%左右,但2014-2017年突然大幅提高至85.76%、93.84%、逡逑88.75%和84.78%,由此可见,对服务贸易逆差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为旅游项目逡逑逆差,也是中国国际资本流向变动的重要。逡逑100.00%逡逑90胤逡逑BC.OO%逦X逡逑7c邋o^%逡逑SO邋.OD%逦C邋巧-1/62.23%逡逑SC'.邋00%逦/逦^^^51-54%逡逑40.00^逦/逡逑30她逦/6.24%逡逑20.00%逡逑10.00%逡逑0.00%逡逑2039逦2010逦2011逦2012逦2013逦2014逦2015逦2016逦2017逡逑图3-2邋2009-2017年我国旅游项目逆差占到服务项目逆差比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冲;;中国货币供给的长效机制构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2 ;箴言[J];中国经济信息;2017年09期

3 朱太辉;;货币供给的内/外生争论:起源、演进和迷局[J];金融监管研究;2014年02期

4 周伟;;我国超额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企业导报;2012年07期

5 李韬;钟昌标;黄磊;;超额货币供给、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J];价格月刊;2011年12期

6 胡海鸥;杜荣耀;;我国货币供给的致命缺陷:开放式循环[J];上海金融;2009年09期

7 郝雁;;国内信贷、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关系的研究——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逻辑与实证[J];生产力研究;2008年20期

8 王国松;;货币供给的制度内生与需求内生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9 ;银行如何创造货币供给[J];成人高教学刊;2004年02期

10 靳卫萍;从货币供给的角度看财政[J];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军;卓凯;;中国货币供给的再认识[A];《国际货币评论》2017年合辑[C];2017年

2 吴丕斌;;加快构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货币供给机制[A];国情报告第三卷2000年(上)[C];2012年

3 洪用斌;;试论元代货币供给政策[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4 赵留彦;;理性泡沫与内生货币供给下的恶性通货膨胀:中国1945-1949[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1期(总第23期)[C];2006年

5 张向东;;货币供给侧改革的四层深意[A];“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6 ;全球经济数据速递[A];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2015年

7 ;全球经济数据速递[A];2014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C];2014年

8 盛松成;;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A];《IMI研究动态》2015年合辑[C];2015年

9 ;全球经济数据速递[A];2014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C];2014年

10 ;全球经济数据速递[A];2014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诗钰;央行: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引导信贷社融合理增长[N];证券日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李国辉;“锁长放短”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N];金融时报;2019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不搞“大水漫灌”[N];证券时报;2019年

4 记者 金嘉捷 张玉 陈婷婷;从调节好到管住 货币供给总闸门操作变奏[N];上海证券报;2017年

5 记者 陈果静;更加注重引导预期 把好货币供给闸门[N];经济日报;2018年

6 记者 鲍仁;央行: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N];期货日报;2018年

7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程国有;我国货币供给的“二元结构”问题及其化解[N];青岛日报;2016年

8 北京商报记者 闫瑾 刘双霞;保持货币供给定力 央行不放水[N];北京商报;2017年

9 Damian Lillicrap QSuper基金投资战略部主管 翻译 李忠献;幸运中国蕴藏新的发展机遇[N];中国保险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周文渊;货币供给增速动力不足[N];中国证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全功;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胡正;中国超额货币供给研究(1979-2009):理论与实证[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卢紫s

本文编号:2674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674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0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