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我国保险业微观资金融通功能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23:25
【摘要】:关于保险本质和功能的认识问题,一直是保险理论以及保险发展的核心议题。一般来说,保险功能反映了保险本质,是保险本质的客观要求,清晰认识保险的本质和功能是准确定位保险的重要前提,是制定保险行业发展政策、促进保险行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核心理论基础。国内对保险功能的认识一直处于不断加深和演进的过程中。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三大功能。经济补偿功能是保险的本质和核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经济补偿功能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保险业的资金融通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保险业通过承保业务获取并分流部分社会储蓄,然后又通过投资将积累的保险资金运用出去,这种储蓄到投资的转化机制,充分体现了保险业作为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功能。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深化发展和服务范围的扩大,其功能也愈发的完善。一般意义上的保险业的资金融通功能指的是保险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上的重要机构投资者所发挥的资金融通功能。这阐述的是保险业在宏观经济层面的资金融通功能,却忽视了保险业在微观层面所能发挥的资金融通作用。然而,随着保险功能的不断完善,其在整个金融体系的资金流动过程中,对微观资金供给方和微观资金需求方的调节作用愈发的明显。不禁让人思考,我国保险业在资金融通过程中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对作为资金供给方的居民部门和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企业部门都有怎样的调节作用。以上便是本文的研究背景。本文按照理论分析、传导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的逻辑思路层层递进,对我国保险业的微观资金融通功能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部分,首先,根据金融功能理论推导出我国保险业资金融通功能的定义。资金融通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资金盈余的活动。一般来说,家庭部门是资金的盈余部门,而企业部门是资金的短缺部门。我国保险业的资金融通功能除通过保险机构吸纳资金、配置资金的作用外,在整个经济运行体系的资金流动过程中,其资金融通功能还体现在两个微观方面:一方面是促进资金盈余的居民部门将积累的储蓄资金进行分流,使更多的资金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流向企业,另一方面是促进间接融资渠道更多地向资金短缺的企业部门配置资金。其次,梳理预防性储蓄理论,为构建保险业促进居民部门储蓄分流的传导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同样,梳理信贷配给理论,为构建保险业促进企业融资的传导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在传导机制分析部分,从保险业影响储蓄分流和保险业影响企业融资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分析保险业影响储蓄分流的微观传导机制。居民储蓄分流指的是每年居民新增储蓄除继续以存款形式流入银行以外,还流向股票、债券等其他信用形式和工具上去。这是针对我国曾经的大一统的银行信用而言的,属于中国金融改革的特定范畴。居民家庭通过购买保险可以降低其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提高居民向股票、债券、期货等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储蓄的概率和比例,从而向直接融资渠道供给更多的资金,达到促进资金通过不同渠道融通的目的。其次,分析保险业促进企业融资的微观作用机制。企业购买保险之后,可以降低其遭受损失后的流动性风险、违约概率、银行对企业的监督成本以及保持抵押物价值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提升银行贷款的预期收益,促进信贷资金向企业的配置。本文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对保险通过保障抵押物价值稳定性,从而获得更多信贷资金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模型推导验证。在实证检验部分,分别从保险业促进储蓄分流和企业融资两个方面,对我国保险业的微观资金融通功能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从保险业促进储蓄分流的角度对保险业的微观资金融通功能进行检验。运用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13年进行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所收集的数据,在控制家庭异质性变量的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家庭的银行储蓄分流概率和比重进行分析,发现居民家庭在购买保险之后,其储蓄分流的概率和比重明显上升,证明保险可以有效地促进居民储蓄,由银行储蓄存款的形式向其他信用工具的流动,达到了促进资金通过不同渠道向资金短缺方进行供给的目的。其次,从保险业促进企业融资的角度,对保险业的微观资金融通功能进行检验。运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在控制公司特征和公司治理变量的基础上,构建保险费支出与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规模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有形资产受保险保障程度越高,其融资规模越大,企业的保费支出水平越高,融资成本越低,证实了保险业具备促进企业融资的功能。为了使实证结果更具有普遍性,本文还采用出口信用保险数据,对保险促进企业融资的功能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在控制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基础上,构建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保额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规模的时间序列模型,发现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融资规模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承保保额越高,其融资规模越大。从不同的样本角度再次证实了我国保险业所具有的促进企业融资的功能。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1)拓展了保险业资金融通功能的研究思路。现有对保险业的资金融通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的讨论,是基于宏观层面的研究,本文则从保险业对整个社会资金流动过程中,促进资金供给方供给渠道多样化(储蓄分流)和促进资金向需求方配置两个角度,对保险业的微观资金融通功能进行了研究。这是一个基于居民家庭和企业的全新的微观视角。(2)通过检验保险对居民家庭银行储蓄和非银行储蓄配置决策的影响,来研究保险业对资金供给渠道多样化的影响。(3)利用最新数据,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保险对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并以出口企业为样本,对保险促进企业融资进行稳健性检验。
【图文】:

保险业,融资格局,资金融通,居民储蓄


图 1.1 本文研究框架.4 创新点(1)拓展了保险业资金融通功能研究的研究思路。现有的对保险业的资通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保险资金运用的讨论,是在宏观层面研究保险业本市场的作用。本文是在整个资金流动体系中,通过研究保险业对微观资金者和微观资金需求者的影响,来研究保险业的资金融通功能,将研究视角从层面拓展到了微观层面。(2)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保险业对居民家庭银行储蓄分流的,研究保险业对资金盈余者供给资金渠道的影响。储蓄分流是我国金融经济的特定范畴,是相对于我国曾经的大一统的银行信用而言的。居民储蓄分流于改善我国的融资格局,由过去单一的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融资格局,转间接直接融资方式并举的新格局。现有的对居民储蓄分流方向的研究,多是现家庭财富最大化为切入点,对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进行研究,已有的研究

供给曲线,银行贷款,供给曲线,利率


们将借款企业分为不同的组,每个组都会面临一个不同的利率,从而获得每个利率水平下银行最大化的期望利润集合,然后由这个最大化的期望利润集合构成了银行的贷款供给曲线,如图 3.1 所示。从图中还可以看出银行预期利润最大的贷款额度并非随着利率的升高而持续增加,所以当利率超过某一特定值2R 后,随着利率的增加银行开始减少资金供给。图 3.1 中,1R 为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当利率大于1R 时,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所有贷款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当利率小于1R 时,资金需求大于供给,产生信贷配给。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42;F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光斗;;财富思维和资本思维[J];意林;2017年16期

2 王兴松;;雨荷风诗八首[J];牡丹;2017年20期

3 石雷;谈谈发展银行储蓄问题[J];西南金融;2004年05期

4 小露;银行储蓄三个月定期挺合算[J];乡镇论坛;2002年04期

5 ;全世界的银行储蓄都不收费[J];广西会计;2002年09期

6 赵宁;;买保险与银行储蓄谁划算[J];珠江经济;2001年04期

7 季任春;银行储蓄在哪儿创新?[J];现代商业银行;2000年04期

8 ;建设银行储蓄卡异地交易业务量快速增长[J];中国金融电脑;2000年01期

9 马强,孙兴全;如何看待金融结构调整中的银行储蓄增幅回落[J];统计与决策;1998年02期

10 李新,王荣喜;深化银行储蓄改革的思考[J];中国城市金融;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史蒂夫·汉克;程六一;;银行管制:是否已存在威胁?[A];《IMI研究动态》2017年下半年合辑[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俊安 译;把钱存银行又吃香了[N];环球时报;2018年

2 薄志红;银行储蓄“行规”知多少?[N];上海金融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姜乾相 王子文 特约记者 张洪波 通讯员 江大涛;张店:社区“时间银行”为爱“生息”[N];淄博日报;2016年

4 福建国富律师事务所律师 周玉文;银行卡存款无端损失,银行责任承担有别[N];中国妇女报;2017年

5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银行“期中考”将至双率攀升[N];深圳特区报;2017年

6 记者 马翠莲;申城市民理财首选银行储蓄[N];上海金融报;2014年

7 季任春;市场优势在丧失 银行储蓄需创新[N];市场报;2000年

8 徐涵;银行储蓄下降说明了什么?[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9 胡若愚;美银行业一日之内倒闭九家[N];中国贸易报;2009年

10 阿宁;买保险与储蓄哪个划算?[N];华夏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yN桐;我国保险业微观资金融通功能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

2 张荣峰;开放经济下银行稳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3 陈伟光;银行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与中国银行业结构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杨玲玲;资产价格对中国居民银行储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楠;银行账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8年

2 张涛;陕甘宁边区银行金融活动研究(1941-1945)[D];延安大学;2018年

3 钟瑞瑞;需求视角下温州BOCM银行老年金融服务创新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

4 雷娜娜;我国银行卡被盗刷的民事责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5 胡悠;永州市民众的银行服务需求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6 赵思凡;“时间银行”引入互助养老服务的实现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7 冯阳;沈阳市盛京银行储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飞;应用简易银行储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海鑫;我国居民银行储蓄、证券及保险投资行为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10 蒋海英;银行储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85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685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f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