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我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及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1 19:23
   影子银行的诞生改变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格局,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但是2008年由美国影子银行过度扩张引发的次贷危机迅速席卷全球,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其适度规模与风险问题的关注。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统一且独立于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系统,但是近年来在信贷需求增加与监管套利的驱动下,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日趋扩大,在盘活资金存量、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其自身信用创造、期限与流动性错配和高杠杆操作的特性也对金融稳定与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造成巨大冲击。因此,本文将对我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与风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与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现实情况,论文首先对影子银行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界定,然后通过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对比,梳理并总结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类型和功能。其次,按照我国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往来的密切程度,将其信用创造机制分为直接信用创造和间接信用创造,并详细阐述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对资产负债表的具体影响以及和传统商业银行信用创造机制的差异。以此说明影子银行的信用扩张独立于传统货币政策调控范围,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带来诸多挑战,而且由于我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过程与传统商业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具有极大的风险隐患。再次,从我国影子银行风险成因角度出发,对其代表性业务之间的交叉关联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再由点到面进一步论述其风险的积累和传染,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部门造成的影响。随后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别对我国影子银行系统内部交叉影响以及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冲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影子银行更多地以商业银行影子的形式存在,银行理财产品、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资产和小额贷款公司信贷业务两两之间存在单向或者双向的因果关系,任何一项业务受到冲击都会对其他业务造成不同程度的关联影响。我国目前的影子银行风险总体可控,未来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内部运行机制日趋复杂,交叉风险会不断积累,对金融稳定构成潜在威胁。第二,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和高杠杆特性促使广义货币供给量增加,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社会融资规模;经济增长是影子银行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长期来看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是由于影子银行风险具有隐蔽性、复杂性、传染性、脆弱性和突发性特点,其规模的扩大确实对金融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最后,结合本文结论对我国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提出影子银行风险防范的相关对策建议。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832.3
【部分图文】:

分布图,理财产品,投资资产,银行


高了银行的超额储备,有助于息登记监测中心的数据,截至续理财产品 9.35 万只,理财,其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走势图(单位00000000107-2 0208-12 09-212 0102-12 201-12 012-12 0132-12 2014-12 0125-12权益类资产11%

影子,银行系统,银行,资金投入


产支持证券(ABS)、货币市场基金等多种资产证券化产品。以欧美国家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为例。首先,由影子银行系统中可以资金的机构如货币市场基金,通过发行类似银行存款的理财产品获得基产。其次,将其资产以回购协议等方式借给有融资需求的影子银行机构时货币市场基金类似于传统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中的 类存款方 ;或者将产变成债券类金融产品,进行层层证券化包装,设计成各种结构化投资再出售给其他影子银行机构。经过一个或者多个这样的环节,最终这笔会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实体企业。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货币具有相似的性,企业获得的资金完全可以以货币市场基金或其他类存款形式持有。便形成了影子银行直接信用创造的资金环流。上述整个过程,理论上可环往复。一些环节上的影子银行和投资者可以借助信用违约互换(CD其业务活动进行保险;同时,每个环节中的影子银行机构都可以利用所券通过抵押再次获得资金支持,并继续自己新的业务循环过程。这样就了一个极为复杂、联系紧密的信用创造网络。

路径图,信用创造,路径,传统商业银行


我国影子银行主要采用这种模式,即虽然信贷规模得以扩张,但货币最终都会回到商业银行的传统信用创造中。具体而言,间接信用创造的路径有两种:一是影子银行资金回流到传统商业银行,最终使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增强;二是调整货币存量,增加货币流动性,如 P2P 网络借贷、民间借贷等。(1)提高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传统商业银行为了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比的制度性约束,将其业务从资产负债表内转出,通过与影子银行的合作,能够促进货币扩张,达到信贷规模的进一步增大。因此,在两者共同实现信用创造与监管套利的同时,风险隐患也大大增强。以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为例。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获得基础资产,再将其经由信托投资公司转借给资金需求方,从而使流入市场的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或者将其用于股权投资、购买其他商业银行的存量信贷资产等,实现信用创造功能的放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芳芳;李美生;;我国影子银行现状[J];财经政法资讯;2013年06期

2 罗青青;;中国影子银行现状及监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01期

3 张天凯;;浅析中国影子银行特点及风险应对措施[J];财会学习;2018年35期

4 张胜浩;;影子银行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8年35期

5 明明;;影子银行,阳光化?[J];金融博览(财富);2019年01期

6 周丽娟;谢晓敏;朱晓英;;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年03期

7 郑钧;苏醒侨;;欧盟影子银行监管改革进展[J];中国金融;2019年03期

8 杨志明;;新时期商业银行信贷配给中“影子银行”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19年03期

9 许亚岚;;监管愈严 中国影子银行十年史[J];经济;2019年04期

10 曾惠芝;赵建中;;影子银行的内涵及运行机制分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志超;;影子银行监管的法制理念与完善策略——以影子银行监管法制比较研究为依据[A];金融法学家(第九辑)[C];2017年

2 李扬;殷剑峰;;影子银行体系:创新的源泉、监管的重点[A];《IMI研究动态》2015年合辑[C];2015年

3 朱琳;;关于影子银行的文献综述[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下)[C];2014年

4 王兆星;;影子银行及其治理的再思考[A];《国际货币评论》2015年合辑[C];2015年

5 郭雳;夏戴乐;;中国式影子银行——缘起、特色与出路[A];金融法学家(第七辑)[C];2015年

6 向松祚;;不要妖魔化影子银行[A];《IMI研究动态》2012年合辑[C];2012年

7 陈雨露;;以发展视角看待影子银行监管问题[A];《IMI研究动态》2014年合辑[C];2014年

8 张晓朴;;国际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IMI研究动态》2014年合辑[C];2014年

9 龚明华;张晓朴;文竹;;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A];International Monetary Institute Working Papers(2010-2014年合辑)[C];2014年

10 张晓朴;;国际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IMI研究动态》2014年合辑[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欧阳晓红;中国经济不破不立[N];经济观察报;2014年

2 瞬雨;阳光何时照进影子银行[N];科学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欧阳晓红 韩宋辉;当影子银行投资遇见“偿二代”[N];经济观察报;2014年

4 吴学安;重塑金融生态须强化“影子银行”监管[N];中华工商时报;2018年

5 上海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 金融学博士 李浩;让影子银行在阳光下前行[N];证券时报;2019年

6 记者 戚奇明;“影子银行”非“洪水猛兽”[N];上海金融报;2019年

7 何芬兰;穆迪:中国将放缓整治影子银行[N];国际商报;2019年

8 ;如何规范影子银行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9年

9 露西·霍恩比 等 陈一 译;影子银行让中产咽苦果[N];环球时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陈莹莹;影子银行收缩幅度料放缓[N];中国证券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s

本文编号:2810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810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f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