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中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与扩散特征

发布时间:2020-11-18 12:47
   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静态空间分布基础上,以"金融密度"为衡量指标,考察2007—2018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与扩散特征,结果表明: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呈整体分散但相对集中状态,从形式上覆盖了31个省份,但实际覆盖空间非常狭小。②基于ArcGIS的村镇银行经济金融密度、人口金融密度和地理金融密度分析发现两个突出的空间扩散特征,一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虽然大部分在中西部地区,但空间分布存在省级差异和地区不均衡;二是它们基本遵循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向经济发展欠佳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到人口密度低地区等空间扩散路径,但在面积相等条件下,人口密度、基础设施、信用体系、运营成本与金融风险等因素导致这一扩散路径逆转。③最后结合金融科技趋势,提出政策层面适度调整农村金融发展思路,将重心调整至"数字金融"探索改善金融可达性的建议。
【部分图文】:

扩散图,村镇,银行,扩散图


村镇银行在2008、2013、2018年的经济金融密度分布扩散图

村镇,银行,直辖市,自治区


经济金融密度剔除了经济水平对金融密度的影响。从2007—2018年期间基于经济金融密度的村镇银行空间扩散情况看(图2),在降低准入门槛等政策激励下,金融资本和商业资本流向中西部地区,或发起或入股设立村镇银行,使得中西部省份的村镇银行密度显著高于东部省份。这意味着:在相同经济水平条件下,在强有力政策信号引导下,村镇银行更加偏向于设立在中西部省份,其中宁夏、云南、贵州、内蒙古等西部省区,以及中部省区山西省每万亿GDP拥有的村镇银行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直接提高了这些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和地理空间可达性。图2 村镇银行在2008、2013、2018年的经济金融密度分布扩散图

扩散图,扩散图,村镇,密度分布


综合来看,以村镇银行为对象的经济金融密度、人口金融密度和地理金融密度分布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虽然大部分在中西部地区,但空间分布存在省级差异、地区不均衡等特征,遵循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向经济发展欠佳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到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等空间扩散特征,但在面积相等条件下,人口密度、基础设施、信用体系、运营成本与金融风险等因素阻碍了这一扩散路径的连贯性,导致扩散路径逆转,与传统金融机构网点着眼经济发达和高人口密度地区的空间布局思路呈一致性。图4 村镇银行在2008、2013、2018年的地理金融密度分布扩散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田剑英;;便捷普惠金融的研究:基于宁波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J];浙江金融;2015年01期

2 王芹;罗剑朝;;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473户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借款农户的数据为例[J];农村经济;2014年08期

3 张兵;李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及农户信贷可获性研究——以江苏省村镇银行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4 陈莎;周立;;中国农村金融地理排斥的空间差异——基于“金融密度”衡量指标体系的研究[J];银行家;2012年07期

5 葛永波;周倬君;马云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透视[J];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12期

6 祝英丽;李小建;;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立秋;秦泗凯;刘婉秋;;黑龙江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效支农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刘春志;张雪兰;马悦婷;;银行集中度的下降是否缓解了涉农信贷配给——基于省级面板数据(2008—2013年)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12期

3 周顺兴;林乐芬;;银行业竞争、村镇银行发展与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基于江苏省县域面板数据的分析[J];金融论坛;2015年11期

4 曹瓅;罗剑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效果评估——基于农户收入差距的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5 葛永波;赵国庆;王鸿哲;;村镇银行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山东省的调研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09期

6 叶雯;姜涛;熊德平;;新时期我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发展的逻辑——基于供给主体行为的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5年05期

7 李建军;张丹俊;;中小企业金融排斥程度的省域差异[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08期

8 许丹丹;许珊珊;肖健;;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研究[J];经济纵横;2015年08期

9 李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10期

10 塔娜;云卿;安世文;;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问题浅探[J];金融经济;2015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甄茂成;张景秋;杨广林;;北京城市银行网点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2 田杰;刘勇;陶建平;;社会经济特征、竞争优势与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来自我国278家村镇银行的经验证据[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董晓林;徐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分布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4 孟德锋;卢亚娟;方金兵;;金融排斥视角下村镇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2年09期

5 张立新;丁建新;;商业银行网点布局实证研究——以衡水市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2年03期

6 刘晓;;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情况的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丁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SWOT分析及其可持续性战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8 高沛星;王修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9 黄海林;徐学荣;邱镛卿;梅生金;陈良锋;;农村信用社客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三明市30个乡镇信用社客户的问卷调查[J];福建金融;2011年04期

10 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冯国平;郭研;;内蒙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面临问题不容忽视[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劼;于乃书;;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具特色与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5年06期

2 赵新烁;段清伟;杨海芬;范倩倩;;河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方金融;2019年09期

3 李延春;杨海芬;赵邦宏;;河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01期

4 郭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问题探析——以山东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3年08期

5 廉超;裴金平;;广西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市场论坛;2011年09期

6 周素彦;周文平;张双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的激励机制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11期

7 王煜宇;刘乃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障碍与法律完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8 夏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董海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24期

10 胡定核;;关于加快重庆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的建议[J];新重庆;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信;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征及政策效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2 邹冬;网络视角下金融机构尾部风险传染效应和系统重要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3 武丽娟;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4 郭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5 檀江来;中国有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杨洋;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退出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王继权;现代产融结合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甘时勤;论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支持[D];四川大学;2004年

9 陈敬学;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付强;单个银行失败的预测与处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萍;安徽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2 郎子壮;新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熊佳丽;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4 高小棠;吉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刘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6 朱文寅;新金融机构非现场监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7 苏洋;淮安市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

8 郭晨娟;我国证券公司的系统重要性评估及其监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9 李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服务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10 陈璐;我国商业银行同业存单业务套利的风险分析及监管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8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888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3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