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就、经验、问题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0-12-18 13:48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持续探索和接续发展,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在顶层设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信用发展等方面建树颇丰。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深度介入,得益于以现实的具体国情为基础和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当前,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面临着制度建设和信德培育不足、社会信任度低、覆盖面和完整度欠缺、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和失信修复机制等问题。对此,需要从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积极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环境、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评价和监督系统、建立健全社会信用预警体系等方面着手,以此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路径参照。
【文章来源】:征信. 2020年10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历程回顾
(一)酝酿萌芽阶段(1978—1991年)
(二)起步发展阶段(1992—2001年)
(三)快速扩张阶段(2002—2011年)
(四)深化拓展阶段(2012年至今)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规划成效显著
(二)社会信用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
(三)以数字信用为代表的新型社会信用模式异军突起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党和政府的深度介入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定性力量
(二)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实根基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和社会信用道德培育存在短板
(二)社会信任度下降消解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人性基础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覆盖面和完整度存在不足
(四)缺乏有效的社会信用监管体系和失信修复机制
五、新时代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展望
(一)以信用立法为契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化进程
(二)以信用道德培育为起点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环境
(三)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完善社会信用评价监督系统
(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预警体系,有效化解潜在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享经济信用约束机制研究[J]. 高锡荣,石颖. 征信. 2020(07)
[2]论信任来源的路径与过程——以人际信任为例[J]. 王连伟,杨梦莹. 征信. 2020(05)
[3]大数据背景下信用监管机制构建研究[J]. 陈海盛,白小虎,郭文波,吴淑君. 征信. 2019(05)
[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 周荣华. 唯实. 2019(05)
[5]中国信息消费发展趋势及展望报告[J]. CAICT;. 办公自动化. 2019(09)
[6]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40年[J]. 孙金阳,龚维斌. 社会治理. 2018(11)
[7]试析伦理型文化背景下的大众信任危机[J]. 樊浩. 哲学研究. 2017(03)
[8]社会信用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 罗能生,吴枭宇. 财经科学. 2016(04)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 中国法学. 2014(06)
本文编号:2924101
【文章来源】:征信. 2020年10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历程回顾
(一)酝酿萌芽阶段(1978—1991年)
(二)起步发展阶段(1992—2001年)
(三)快速扩张阶段(2002—2011年)
(四)深化拓展阶段(2012年至今)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规划成效显著
(二)社会信用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
(三)以数字信用为代表的新型社会信用模式异军突起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党和政府的深度介入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定性力量
(二)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实根基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和社会信用道德培育存在短板
(二)社会信任度下降消解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人性基础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覆盖面和完整度存在不足
(四)缺乏有效的社会信用监管体系和失信修复机制
五、新时代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展望
(一)以信用立法为契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化进程
(二)以信用道德培育为起点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环境
(三)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完善社会信用评价监督系统
(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预警体系,有效化解潜在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享经济信用约束机制研究[J]. 高锡荣,石颖. 征信. 2020(07)
[2]论信任来源的路径与过程——以人际信任为例[J]. 王连伟,杨梦莹. 征信. 2020(05)
[3]大数据背景下信用监管机制构建研究[J]. 陈海盛,白小虎,郭文波,吴淑君. 征信. 2019(05)
[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 周荣华. 唯实. 2019(05)
[5]中国信息消费发展趋势及展望报告[J]. CAICT;. 办公自动化. 2019(09)
[6]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40年[J]. 孙金阳,龚维斌. 社会治理. 2018(11)
[7]试析伦理型文化背景下的大众信任危机[J]. 樊浩. 哲学研究. 2017(03)
[8]社会信用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 罗能生,吴枭宇. 财经科学. 2016(04)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 中国法学. 2014(06)
本文编号:2924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92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