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科技金融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时空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5 00:54
  十九大以来,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意义十分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创新性、高投入性和高风险性等显著特点,资金供求矛盾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金融应运而生。科技金融是各类金融主体和制度环境构成的开放系统,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伴随着我国科技金融的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这与我国科技金融资源的空间分布有莫大联系。本文立足于我国现实情况,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首先,从相关概念界定出发,理论分析了科技金融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结合高新技术产业高集聚性与高外部性特点,论述了科技金融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时空效应,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集聚效应加剧地区极化现象,导致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时间路径依赖;另一方面,溢出效应推动区域发展协调化,科技金融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来正向的空间溢出。其次,基于熵值法构建地区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两者的时空特征时,发现其空间关联度较高,大部分地区表现为“高—高”或“低—低”空间聚...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科技金融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时空效应研究


图3-1?2006—2015年我国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时序变异系数图??3.3.2空间相关性分析??

折线图,科技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数变化


?0.096?0.009??图3-2是由上表数据绘制出来的折线图,可以更为直观地反映出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Moran’s?I值总体变化趋势,从中发现:??2〇〇6一2015年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Moran’s?I值有很大起伏。在2008年到??2012年之间呈U型,2010年到达波谷,该年的科技金融区域关联程度最低。与??此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Moran’s?I值表现为较为平缓的起伏状态,2007??年陡然上升,在2008年抵达最高点,其后年份内缓慢降低。这可能是因为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出台后,各地陆陆续续制订了相应政策来支持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别是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立,导致地区之间的产业??关联性加强,但政策的时滞性使得时间向后推移。总体来看,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Moran’s?I值呈现较为同步的起伏状态

地图,科技金融,四川,模式


图3-5和图3-6分别显示了?2006年和2015年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LISA集聚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表现正的空间关联关系,即H—H或L一L模式,在东西部??地区都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演化,科技金融发展在西部地区不再??是单调的L一L模式,部分地区科技金融得到较好发展,如青海、陕西和四川,??特别是四川,己然发展为西部区域科技金融中心。另外,东部沿海地区地区的科??技金融中心从京津冀地区转移到长三角地区。??西部的甘肃、四川和陕西在地图中显现的低值相邻现象不再显著,表面这些??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有力发展。同样,四川成为西部唯一呈现H—L模式??的地区,这与科技金融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东部地区的空间集聚模式并未发生太??大改变,仍然体现为福建地区H—H模式和江西地区L一H模式,最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并未在图中显示出显著的高值相邻,这说明地区之间确实存在正??


本文编号:2957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957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6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