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金融周期状态识别、双支柱政策调控与产出响应

发布时间:2021-01-13 21:06
  中国经济在结构优化、方式转变与质量效益提升的过程中存在增速减缓风险,双支柱政策在调控金融周期波动过程中是否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负向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在构建金融状况指数的基础上,对金融周期状态进行了识别,并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分析了金融周期处于不同状态时双支柱政策调控对产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周期处于不同状态时双支柱政策调控对产出的影响存在差异。数量型货币政策与以流动性比例监管以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工具的宏观审慎政策配合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金融高涨期促进产出增长效果明显,但与以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工具的宏观审慎政策配合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金融紧缩期促进产出增长效果更明显。因此,在制定与实施双支柱调控政策前,应全面做好政策效果评估,充分考虑所处金融周期状态与经济周期状态,选择合适的政策组合。 

【文章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金融周期状态识别、双支柱政策调控与产出响应


中国金融状况指数

概率,周期,状态,经济领域


式(2)中,εt为独立正态同分布。一阶Markov假设要求,当前处于某一区制的概率由前一期的区制状态决定。模型估计在EViews 9.0中完成,通过迭代方式计算极大似然函数得到两区制转移的平滑概率(见图2)。根据计算得到的平滑概率结果可知,各区制区分明显且转换过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两种区制状态的持续概率p11和p22分别为0.771与0.974。中国金融周期处于扩张阶段与紧缩阶段的期望持续期分别为4.37个月与38.74个月。2008年后出现三次短暂的金融扩张状态,其余大部分时间处于紧缩状态,这可能与中国近年来经济领域三期叠加,金融领域监管不断加强密切相关。

模型图,概率,货币政策,状态


为进一步分析该模型区制特征,本文估算了该模型处于某一区间的滤波概率、平滑概率与预测概率,结果如图3所示。从中可见,区制一金融紧缩状态主要出现在2014年后,2014年之前主要表现为金融高涨状态。其中,2016年区制的突然变化,即金融状态表现为突然地高涨,与之前金融状态识别的结果一致;而2017年末至2019年金融状态变化比较频繁,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四)宏观审慎模型区制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搭配研究[J]. 吴智华,温军,李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2]宏观审慎监管、房地产市场调控和金融稳定——基于贷款价值比的DSGE模型分析[J]. 潘敏,周闯.  国际金融研究. 2019(04)
[3]零利率下限、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J]. 杨光,李力,郝大鹏.  财经研究. 2017(01)
[4]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与搭配:基于中国的模拟分析[J]. 马勇,陈雨露.  金融研究. 2013(08)
[5]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问题[J]. 方意,赵胜民,谢晓闻.  管理世界. 2012(11)



本文编号:2975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975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0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