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转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20年来,互联网技术通过不断的革新进步,已经使互联网全面渗透及至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金融以其信息、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上的巨大优势,全面冲击着金融市场中银行业的主体地位。21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非金融机构快速介入金融领域,给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带来了严峻而迅猛挑战,它在削弱传统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又迫使各家银行不断学习互联网技术、全面深化经营服务模式改革,不断提高应对互联网金融的能力与综合竞争力。文章第一部分简要的介绍了研究互联网金融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了以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转型研究。第二部分描述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国外学者在互联网金融方向研究的成果与经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得出了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六大特征。第三部分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及商业银行的产生及发展现状,指出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出现了重合,竞争已不可避免运用。第四部分运用了SWOT模型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劣势进行研究,指出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新时期面临的竞争机会与挑战。第五部分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微信银行的发展进行分析,明确传统商业银行在微信金融中优劣势及需要做那些转型。第六、七部分提出传统商业银行的若干转型战略,以落实路径选择,并针对性的提出转型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建议商业银行在渠道、营销、服务、产品及员工等多个方面进行自我主动的适应性转型。最后得出结论:互联网金融并不可怕,传统商业银行要大胆落实六大转型,在互联网金融广泛发展的大时代下——与狼共舞,尽显英雄本色。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战略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导论9-12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0
- 1.1.1 研究的背景9
- 1.1.2 研究的意义9-10
- 1.2 研究方法10
- 1.2.1 文献研究法10
- 1.2.2 案例分析法10
- 1.2.3 问卷调查法10
- 1.2.4 访谈法10
- 1.2.5 SWOT分析法10
- 1.3 主要研究内容10-11
- 1.4 可能的创新点11-12
- 2 互联网金融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12-17
- 2.1 互联网金融相关文献综述12-13
- 2.1.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12
- 2.1.2 互联网金融特点12
- 2.1.3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联系12-13
- 2.2 互联网金融内涵13-15
- 2.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13-14
- 2.2.2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14-15
- 2.3 相关理论基础15-17
- 2.3.1 新金融中介理论15
- 2.3.2 平台经济学理论15-17
- 3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17-21
- 3.1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17-18
- 3.1.1 竞争激烈的第三方支付行业17-18
- 3.1.2 不断涌现的网络融资企业18
- 3.1.3 逐步到来的互联网理财时代18
- 3.2 商业银行发展现状18-21
- 3.2.1 打造互联网理财融资银行18-19
- 3.2.2 纷纷进入电子商务金融领域19
- 3.2.3 迅猛发展的移动金融服务19-21
- 4 商业银行面临互联网金融竞争的SWOT分析21-27
- 4.1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的优势21-23
- 4.1.1 资金优势21
- 4.1.2 信誉优势21-22
- 4.1.3 风控优势22
- 4.1.4 客户优势22
- 4.1.5 法律及费率优势22-23
- 4.2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的劣势23-24
- 4.2.1 传统支付渠道不能满足互联网市场需求23
- 4.2.2 传统存贷款的流程不能满足互联网市场需求23-24
- 4.2.3 传统中间业务的营销不能满足互联网市场需求24
- 4.3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的机会24-25
- 4.3.1 有拓展发展空间及潜力的机会24
- 4.3.2 有加快业务及产品创新的机会24-25
- 4.3.3 有学习同业先进经验的机会25
- 4.3.4 有降低经营成本的机会25
- 4.4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的威胁25-26
- 4.4.1 脱媒加剧25-26
- 4.4.2 传统商业银行一家独大的金融业模式受到挑战26
- 4.5 本章小结26-27
- 5 实证分析--微信银行27-32
- 5.1 商业银行微信银行发展现状27-28
- 5.1.1 招行微信银行27
- 5.1.2 工行微信银行27
- 5.1.3 其他的微信银行27-28
- 5.2 商业银行+微信=微信银行28-30
- 5.2.1 微信理财29
- 5.2.2 微信营销29
- 5.2.3 微信融资29
- 5.2.4 微信客服29-30
- 5.2.5 微信数据30
- 5.2.6 微信支付30
- 5.2.7 微信电商30
- 5.3 对商业银行的启示30-32
- 5.3.1 快速搭建微信银行30
- 5.3.2 倾尽全力扩张微信银行服务30-31
- 5.3.3 注重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31-32
- 6 商业银行转型路径32-35
- 6.1 渠道转型32
- 6.2 营销转型32
- 6.3 服务转型32-33
- 6.4 产品转型33-34
- 6.5 信息转型34
- 6.6 员工转型34-35
- 7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转型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35-39
- 7.1 要全面落实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35
- 7.2 要加速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内涵35-36
- 7.2.1 支付方式的创新35-36
- 7.2.2 创新服务功能36
- 7.2.3 创新服务渠道36
- 7.2.4 创新服务模式36
- 7.3 要构建银行业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36-37
- 7.3.1 加强营造开放式平台37
- 7.3.2 加强服务模式探索37
- 7.3.3 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参与方的合作37
- 7.4 要构建互联网金融支持保障体系37-39
- 7.4.1 建立互联网金融快速响应体系37-38
- 7.4.2 搭建互联网金融运营架构38
- 7.4.3 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风控体系38
- 7.4.4 建立互联网金融开放式IT服务38-39
- 8 结论与不足39-40
- 8.1 结论39
- 8.2 不足39-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洁;关于互联网产业风险投资的经济学思考[J];南方金融;2000年12期
2 谭克;我国互联网业的问题、影响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10期
3 王华莹,罗嗣红;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05期
4 顾纪瑞;美国互联网产业的崛起、特征和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03期
5 张西明;“入世”后中国互联网业发展需要新的战略思路[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9期
6 王志东;互联网:泡沫还是黄金[J];改革先声(新视点);2000年04期
7 方兴东;互联网与中国未来[J];经贸导刊;2000年11期
8 方兴东;互联网与中国未来[J];开放导报;2000年08期
9 黄培,陈俊芳;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0年10期
10 ;网信评述:谁在操纵互联网企业?[J];网络与信息;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林青;;互联网在资源整合中的作用[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闫彦;;移动互联网发展模式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张先祥;;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综述[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邸菁;贺博;汤刚;;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A];宽带中国战略与创新学术研讨会(30)论文集[C];2012年
5 郑宏剑;;我国无线互联网发展策略探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汪旭东;;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科普新模式研究[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许泽聘;郑会颂;;一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演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郗杰英;;深入研究“网络一代”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9 王红梅;;移动互联网现状与趋势浅析[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张思宁;;第二十一讲 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分析[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互联网产业100强首次诞生[N];人民日报;2005年
2 ;中国互联网即将遭遇投资危机[N];经理日报;2006年
3 耀文;深圳:出资35亿元扶持互联网产业[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维依;深圳大力布局互联网产业[N];中国电子报;2009年
5 记者 杨阳腾;深圳大力扶持互联网产业发展[N];经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钟良;深圳勾勒2000亿互联网产业蓝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记者 朱宏印;西北首家互联网协会成立[N];人民邮电;2001年
8 本报记者 邓淑华;人大代表关注互联网 首提产业立法议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天鸿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暨南大学副校长) 冯建华 采访整理;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胡延平;互联网:让平庸投资者走开[N];山西发展导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宇;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刘茂红;中国互联网产业组织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胡志兵;互联网生产和消费三个模式的微观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4 王婷;互联网服务业创新模式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梁美妍;话语民主与微观权力:虚拟公民社会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王延青;产业价值链理论研究及其在我国互联网电话产业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杨庆丰;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互通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8 林翔;互联网时代媒体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董正浩;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偏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娟;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动因、特征及中国老年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超群;互联网产业的税收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3 赖世茜;我国互联网产业的溢出效应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闫梦晓;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案例分析[D];暨南大学;2015年
5 耿志昊;包商银行互联网金融渠道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刘楠楠;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信息查寻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李强;中国互联网电视行业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8 鄢仁鑫;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程琳;我国互联网电视网络状产业链整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王求名;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1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