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实践模式与治理机制

发布时间:2021-08-11 11:03
  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面临着担保难、抵押难、风险大等困境。在重新审视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变迁历程基础上构造一个实施主体-实现机制-经济绩效考察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对内嵌于政府主导型、金融机构主导型和农民自主型三种不同的现实探索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的创新与实施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动力,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透视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其主体应该是农民和金融机构,而政府应当发挥辅助作用,尤其在市场发育完善的地区更应当充分发挥农民和金融机构在博弈中的作用,政府只作为"守夜人"负责规范和监督各方主体的行为,这样能产生更大的经济绩效。未来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的路径依赖的强化方向应是如此。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实践模式与治理机制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风险

抵押贷款,分析框架,制度


审视我国的农地制度改革,相对于承包地、林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的制度创新是比较缓慢的,尤其是在中央出台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方案之前,宅基地制度已有了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宅基地流转被严明禁止。随着相对价格的变化,这里主要是指土地-劳动和劳动-资本的比率以及技术的变化等,倒逼宅基地制度进行创新成为必然。2015年关于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宅基地制度新一轮变迁的开始。根据2016年《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将遵循渐进变迁的路径依赖特性,且在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这条路径上会不断强化。对于该制度变迁过程的分析显然是优化制度的重要抓手。本文认为将实施主体-实现机制-经济绩效考察这一理论框架嵌入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分析,对于优化宅基地制度、提升经济绩效尤其重要。一是实施主体。制度变迁是各方主体间博弈的结果,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创新同样也是利益各方博弈的产物,由于农民、村集体、银行、地方政府等均参与博弈,每个主体的力量并不相同,因而在谈判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但是进行公平、公正博弈的前提应是明确产权权利主体,即明确各方实施主体的权利是制度创新的基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户隐性占地行为与宅基地改革路径[J]. 黄砺.  资源科学. 2020(02)
[2]所有权局限与政府作用:英美土地资本化流转经验对我国“三权分置”的启示[J]. 张期陈,胡志平.  社会科学研究. 2019(05)
[3]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J]. 韩保江,杨丽.  改革. 2019(07)
[4]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问题研究[J]. 杨志航.  行政管理改革. 2019(06)
[5]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280户抵押农户调查为例[J]. 石永明,骆东奇,朱莉芬.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2)
[6]农村宅基地制度:从管制、赋权到盘活[J]. 高圣平.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1)
[7]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深化[J]. 严金明,迪力沙提,夏方舟.  改革. 2019(01)
[8]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内在要求、权利性质与实现形式[J]. 韩立达,王艳西,韩冬.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7)
[9]农民住房抵押贷款实现机制创新略论——基于试点实践的考察[J]. 杜群,董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10]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构建:现状、模式与问题分析[J]. 黄忠.  社会科学研究. 2018(02)



本文编号:3336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336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3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