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08 21:37
  文中基于合成控制法,用中国2006-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反事实分析的方式讨论了中国的碳交易试点政策对试点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用中介效应法分析了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交通运输部门的碳排放强度并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促使试点地区改善运输结构,从而间接降低了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在交通运输业的碳交易机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转变运输结构(即降低公路货运占比)是建设绿色交通的有效途径。 

【文章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34(09)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碳交易试点的减排效应

曲线,碳排放,有效性,效应


为了增强研究结论的有效性,文中分别采用了安慰剂法(Placebo Test)和排列检验法(Permulation Test)来进行稳健性检验。根据图1结果显示,上海市的合成效果不理想,故在此不必再做讨论。安慰剂检验的做法是,在合成试点省份的控制组中,选择合成贡献率最高(即权重最大)的省份作为安慰剂检验对象(分别是四川、宁夏和江苏),未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这三个省份都通过了安慰剂检验(2)。排列检验法的具体做法是:将所有非试点省份假定为实验组,通过对其逐一进行合成控制分析,并将所有"政策效应"(即真实值减去合成值的差值)全部排列出来。图2报告了广东、湖北和重庆的排序检验结果,图中y轴曲线表示真实值减去合成值的差值(Gap)。在这里,交通运输的碳排放强度是越小越好,所以希望Gap为负,并且Gap值越小代表减排效果越好。可以看到,与各自对照组中大部分控制单元的安慰剂检验效果相比,广东和湖北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实值减去合成值的差值要更小,就说明控制组要得到比试点省份相同的政策效果是小概率事件,从而证明对这两个碳交易试点省份的政策效应评估在统计上是显著的,结合预测变量的匹配情况可以认为估计结果是稳健的。而重庆的政策效应的估计结果不稳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碳交易机制倒逼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J]. 谭静,张建华.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12)
[2]中国7大碳交易试点发育度对比研究[J]. 易兰,李朝鹏,杨历,刘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2)
[3]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王泳璇,张觉丹,丁哲,王宪恩.  生态经济. 2017(12)
[4]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进及跃迁机制[J]. 赵桂梅,赵桂芹,陈丽珍,孙华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10)
[5]中国省域交通运输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袁长伟,张帅,焦萍,武大勇.  资源科学. 2017(04)
[6]中国交通运输参与国内碳交易现状与展望[J]. 王靖添,黄全胜,马晓明.  中国能源. 2016(05)
[7]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温忠麟,叶宝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5)



本文编号:3615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615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d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