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金融稳定政策的设计:基于利差扭曲的风险成因考察

发布时间:2022-02-22 03:34
  受制于金融摩擦中微观基础设置的复杂性,鲜有研究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下对利差形成机制做出详尽的理论分析,以致后续关于最优政策设计的分析进一步受限。本文以一个包含金融中介的一般均衡框架为基础,通过稳态计算厘清了利差形成机制和利差扭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刻画了最优信贷政策与最优审慎政策,剖析了两者的稳态性质及动态稳定效应,为当局金融稳定政策制定提供理论规范指引。研究发现:利差扭曲限制了社会资本积累,导致产出下降,并在产出与资本积累同时下降时压缩了投资占比,造成非效率出清。最优信贷份额随利差扭曲同向变动,其中信贷政策的初始成本越小,信贷政策越积极;而最优审慎政策消除利差扭曲的方式是给予银行补贴,该补贴随扭曲增加而上升,且最优补贴水平能够完全消除稳态利差。通过对比最优信贷政策与审慎政策的动态稳定效应,本文阐明了两类政策的本质区别,并发现信贷政策的调控时效性要强于审慎政策,而审慎政策的调控潜在效用要大于信贷政策。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虽然最优审慎补贴可完全消除稳态利差扭曲,但银行固有的委托代理本质仍可加剧非效率出清,说明当局在恰当使用稳定政策的同时还需推进金融市场信息公开化。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经济. 2017,(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1. 金融摩擦对中介行为与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
    2. 危机后金融稳定政策的探讨
三、模型设定
    1. 家庭部门
    2. 厂商部门
    3. 银行部门
    4. 市场出清
四、金融摩擦机制与政策调控的稳态性质
    1. 金融摩擦的影响方式
    2. 最优信贷政策的稳态性质
    3. 最优审慎政策的稳态性质
五、数值模拟
    1. 信贷政策模拟
    2. 审慎政策模拟
六、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发展、影子银行区域流动和反哺效应——基于中国委托贷款数据的经验分析[J]. 钱雪松,谢晓芬,杜立.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6)
[2]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干预资产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分段线性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模拟和评价[J]. 冯根福,郑冠群.  中国工业经济. 2016(10)
[3]扩展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金融稳定作用分析[J]. 李天宇,张屹山,张鹤.  经济评论. 2016(03)
[4]中国式影子银行下的金融系统脆弱性[J]. 林琳,曹勇,肖寒.  经济学(季刊). 2016(03)
[5]金融摩擦、银行净资产与国际经济危机传导——基于多部门DSGE模型分析[J]. 康立,龚六堂.  经济研究. 2014(05)
[6]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监管改革和银行应对措施研究——基于DSGE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J]. 黄锐,蒋海.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3(06)
[7]中国通货膨胀对财产不平等的影响[J]. 陈彦斌,陈伟泽,陈军,邱哲圣.  经济研究. 2013 (08)
[8]植入金融因素的DSGE模型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规则[J]. 马勇.  世界经济. 2013 (07)
[9]金融摩擦、银行净资产与经济波动的行业间传导[J]. 康立,龚六堂,陈永伟.  金融研究. 2013(05)
[10]灾难风险与中国城镇居民财产分布[J]. 陈彦斌,霍震,陈军.  经济研究. 2009(11)



本文编号:3638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638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2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