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及其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4 18:10

  本文关键词: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及其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6年3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珠海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终止上市。*ST博元也成为我国股市中首个因违法披露重大信息而被退市的公司。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优秀企业的代表,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为了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质量,完善资本市场的监管,沪深交易所于2012年4月发布了《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随着退市新政的严格实施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ST类公司的退市也将屡见不鲜。在注册制没有完全实施的市场情况下,数百家企业排队等待IPO,这使得目前拥有上市资格的企业变得极为抢手,上市公司都不愿意放弃上市资格。与此同时,更多海外上市的中概股谋求回归A股,使壳资源更加稀缺,市场的定价功能进一步扭曲。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会想尽办法保住自己的“壳”资源,而首选的改善方式就是资产重组。资产重组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公司的财务情况,剥离低效资产,并购同类优质企业,抑或卖掉自己的“壳”资源,通过帮助别的公司借壳上市来“体面”退市。自从主板退市制度出台后不到一个月内,有超过20家的ST类公司发布了重组公告,更有公司在多次重组失败后依旧选择继续重组。可见资产重组已经成为ST类公司避免退市的首要策略。在我国资本市场中,ST类公司的重组经常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究竟ST类公司的资产重组只是单纯的炒作题材,还是真能对公司的经济效应起到积极影响?要回答这一问题,就有必要对ST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及其市场反应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二者的关联、探讨相关参与者的行为,并期待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助于监管部门改进重组监管的政策。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取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基本研究思路。首先回顾总结了公司重组的基本理论,进而运用因子分析法、方差分析法等对样本公司资产重组的财务绩效进行研究;然后再针对研究结果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资本市场对资产重组的反应,并进行独立性t检验和作图比较。最后,通过对ST公司重组的绩效和市场反应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针对上市公司股东、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以及中小投资者关于ST类公司资产重组的相关建议。本文研究发现短期来看ST公司资产重组的财务绩效有所改善,长期则出现恶化;资本市场始终对ST公司的资产重组保持积极态度。此外,不同的重组方式对ST公司重组的财务绩效和市场反应也有不同影响,综合来看收购兼并类重组的效果最好,债务重组类最差。最后,ST公司资产重组的财务绩效和市场反应出现了明显的背离,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等;第二部分为ST制度与资产重组理论概述,首先介绍我国特有的上市公司特别处理制度;进而对资产重组和重组绩效的相关理论文献进行综述,最后定性分析了影响重组绩效的因素;第三部分为ST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分析,具体包括样本公司的选择与数据选取、研究方法说明以及研究结论;第四部分为ST公司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分析,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资本市场对ST公司资产重组的反应,并进行独立性t检验和作图比较;第五部分为研究总结及建议,主要对实证研究的结论进行总结,并根据研究的结果对资产重组的不同参与方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力图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通过运用事件研究法、描述性统计法、因子分析法、方差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从多角度探究ST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和市场反应问题,虽然力求提高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和论证的说服力,但是对如何通过重组提高公司较长时期的绩效等问题仍未及研究。此外,由于个人能力所限以及时间和资源的局限,本文或多或少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期待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批评指正。
【关键词】:ST公司 资产重组 财务绩效 市场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绪论10-19
  • 一、ST公司资产重组问题10
  • 二、研究ST公司资产重组的意义10-12
  • 三、资产重组问题研究综述12-16
  • 四、主要研究方法16-17
  • 五、论文结构17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7-19
  • 第一章 ST制度与公司资产重组理论概述19-29
  • 第一节 ST制度概述19-22
  • 一、ST制度起源及形成原因19-21
  • 二、ST制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21-22
  • 第二节 资产重组概述22-24
  • 一、资产重组的概念及类型22-23
  • 二、资产重组的动因分析23-24
  • 第三节 关于资产重组绩效研究的基础理论24-27
  • 一、效率理论25-26
  • 二、委托代理理论26
  • 三、财富再分配理论26-27
  • 第四节 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及市场反应的影响因素27-29
  • 一、经济环境因素27
  • 二、市场运行因素27-28
  • 三、公司自身因素28-29
  • 第二章 对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29-47
  • 第一节 对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研究假设29-30
  • 一、对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研究假设一29-30
  • 二、对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研究假设二30
  • 第二节 ST公司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30-33
  • 一、ST公司资产重组样本的选择30-31
  • 二、样本的数据来源31
  • 三、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财务指标选择31-33
  • 第三节 对公司重组绩效研究方法的说明33-35
  • 一、因子分析法34
  • 二、方差分析法34-35
  • 第四节 对ST公司资产重组的实证研究过程及分析35-45
  • 一、对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过程35-44
  • 二、不同重组方式对重组绩效的影响分析44-45
  • 第五节 本章研究小结45-47
  • 第三章 对ST公司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研究47-61
  • 第一节 ST公司资产重组市场反应的数据选取及研究方法47-48
  • 一、ST公司资产重组市场反应的数据选取47
  • 二、ST公司资产重组市场反应的研究方法47-48
  • 第二节 ST公司资产重组市场反应的实证结果48-60
  • 一、对全部重组事件的实证分析结果48-50
  • 二、对不同重组类型的分类实证结果50-60
  • 第三节 研究结论与分析60-61
  • 第四章 对ST公司资产重组及市场反应的研究总结和政策建议61-66
  • 第一节 对ST公司资产重组及市场反应的研究总结及原因分析61-63
  • 一、对ST公司资产重组及市场反应的研究总结61-62
  • 二、对ST公司资产重组及市场反应的原因分析62-63
  • 第二节 对ST公司资产重组相关参与者的建议63-66
  • 一、对ST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的建议63
  • 二、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ST公司重组的监管63-64
  • 三、防止地方政府过度干预64-65
  • 四、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65-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70-7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1-72
  • 后记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阶;福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实证分析[J];福建改革;2000年09期

2 李大守;浅析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若干问题[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09期

3 马吉良;上市公司资产置换透视[J];群众;1998年07期

4 王彪,张建成;资产重组与上市公司——对江苏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建议与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1999年01期

5 刘大可,朱春燕;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冷思考[J];中国工商;1999年03期

6 王章明;;资产重组与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从宁波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动因及效果看重组的要点[J];宁波经济;1999年09期

7 张高丽,霍伟东;新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03期

8 ;福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路径选择[J];福建改革;2000年12期

9 谢华;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几个会计问题的再认识[J];经济与管理;2000年02期

10 李志鹏;新准则、新制度的实施对上市公司资产评估工作的影响[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长江;赵宇恒;;ST公司生命轨迹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郑敏;;地勘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探讨[A];全国地勘行业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交流文集[C];2004年

3 姚禄仕;李胜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蔡红艳;韩立岩;;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行业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3期(总第7期)[C];2003年

5 王福胜;孙逊;杜晓丽;;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曹文;;上市公司重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王卓;;加速上市公司重组是东北当务之急[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高雷;何少华;黄志忠;;公司治理与掏空[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总第22期)[C];2006年

9 项先权;;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中国公司如何在境外上市[A];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澄清媒体报道[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记者 胡作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 浙江出台监管新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ST国嘉出售三公司资产[N];证券日报;2003年

4 小川;创兴科技股东大会因故取消[N];证券日报;2004年

5 潘青山;监管机制将加严上市公司更改募集资金投向难了[N];中国汽车报;2005年

6 记者 蔡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多“短视”[N];国际金融报;2004年

7 记者 杜海涛;长城公司资产处置取得进展[N];人民日报;2001年

8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王国刚;规范法人权益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N];上海证券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耿飞;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年底加速[N];证券时报;2005年

10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N];中国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桩;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方红;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市场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郑杲娉;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兼任高管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分析[D];清华大学;2012年

4 马军生;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因素和市场价值[D];复旦大学;2007年

5 卢海;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整体置换会计与监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梁松;基于公司控制能力的公司绩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袁继国;风险投资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祝玉斌;中国综合类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动态形成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洪卫青;基于终极控制人特征的中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赵迎琳;企业上市:从控制均衡到市场均衡的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丹纯;国有股权比重对公司绩效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杜聪;上市住宅类房地产公司ROE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郭燕青;基于财务视角的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王娟;郑州延伸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治理模式案例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董晓瑜;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沈佳祺;中国可转债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赵艳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资产外部监督机制探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8 陈柏春;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陈焕奕;广业公司上市关键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侯玉娇;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绩效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及其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5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65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e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