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以科技金融产业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29 20:19
根据2001-2018年长三角3省1市经费指数、R&D投入强度、资源指数、技术市场成交额及产出指数的数据,运用动态不平衡原理,对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各省会城市及各地级城市的科技金融发展不平衡情况进行了测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区域科技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上海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最优,江苏、浙江次之,安徽最低;省会城市不平衡现象的加剧直接造成长三角区域的严重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及城镇化率等均可导致该区域科技金融发展不平衡。应加快落后地区城镇化建设,促进长三角区域科技金融资源的均匀分布,以缩小长三角区域的科技金融发展不平衡程度。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 科技金融不平衡的测度方法
1. 基于全局Moran’s I对空间效应作用效果的分析
2. 加入空间效应的科技金融指数构建
二、 长三角区域科技金融不平衡度的数值比较
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2. 科技金融不平衡程度的测度
(1) 直辖市和省级层次。
(2) 上海浦东新区和省会城市层次。
(3)上海黄埔区和徐汇区及其他城市层次。
三、 科技金融不平衡成因分析
四、 结论与对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研究[J]. 刘照,王安然. 产业创新研究. 2019(06)
[2]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理论综述与研究展望[J]. 何宏庆.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3]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J]. 王海芸,刘杨. 技术经济. 2019(04)
[4]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综述[J]. 张振家.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5]民族地区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耦合的研究[J]. 张启智,董慧蓉.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8(06)
[6]资产价格波动先行指标、金融不平衡与广义价格目标函数——基于金融加速器效应的视角[J]. 骆祚炎.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7(02)
[7]论中国的“金融超发展”[J]. 黄宪,黄彤彤. 金融研究. 2017(02)
[8]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J]. 张林.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6(01)
[9]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辽宁经济的拉动作用[J]. 王风峰.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10]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 曹颢,尤建新,卢锐,陈海洋. 中国管理科学. 2011(03)
博士论文
[1]中国政策性金融促进自主创新的有效性研究[D]. 肖科.武汉理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江苏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的实证研究[D]. 郭逸.南京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67118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 科技金融不平衡的测度方法
1. 基于全局Moran’s I对空间效应作用效果的分析
2. 加入空间效应的科技金融指数构建
二、 长三角区域科技金融不平衡度的数值比较
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2. 科技金融不平衡程度的测度
(1) 直辖市和省级层次。
(2) 上海浦东新区和省会城市层次。
(3)上海黄埔区和徐汇区及其他城市层次。
三、 科技金融不平衡成因分析
四、 结论与对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研究[J]. 刘照,王安然. 产业创新研究. 2019(06)
[2]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理论综述与研究展望[J]. 何宏庆.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3]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J]. 王海芸,刘杨. 技术经济. 2019(04)
[4]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综述[J]. 张振家.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5]民族地区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耦合的研究[J]. 张启智,董慧蓉.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8(06)
[6]资产价格波动先行指标、金融不平衡与广义价格目标函数——基于金融加速器效应的视角[J]. 骆祚炎.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7(02)
[7]论中国的“金融超发展”[J]. 黄宪,黄彤彤. 金融研究. 2017(02)
[8]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J]. 张林.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6(01)
[9]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辽宁经济的拉动作用[J]. 王风峰.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10]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 曹颢,尤建新,卢锐,陈海洋. 中国管理科学. 2011(03)
博士论文
[1]中国政策性金融促进自主创新的有效性研究[D]. 肖科.武汉理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江苏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的实证研究[D]. 郭逸.南京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67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667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