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的持股特征、产权性质与审计收费
发布时间:2023-03-29 23:40
机构投资者是金融领域中的特殊机构,他们的持股比例往往处于内部型与中小型股东之间,相较于中小型的股东而言,他们具备更强大的资金实力,采集与处理各类信息的强大能力,及其专业方面的各项优势。仅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己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持股比例增加导致他们主观上不再“用脚投票”来保护其资本价值,相反,通过积极干预经济管理活动,对企业具有治理效果。近年来,机构投资者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其治理效果和异质性受到更多关注。审计收费也是学术界始终关注的焦点,已有研究显示,影响审计收费用的因素多种多样,且在不断增加扩充,包括内部控制质量、企业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行业等都是影响审计收费的重要因素。然而,研究审计收费时,多数学者并没有将机构投资者持股作为重要因素来研究,但是机构投资者能够产生监督效应,从而规避由于审计失败而带来的风险,进而节约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另外,产权性质的差异使公司之间的政治关联性、内部控制制度、面对的监管力量、法律风险等存在差异,产权性质对审计收费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郭梦岚和李明辉,2009),因此本文将产权性质纳入分析范围。通过将审计定价决定论,信息...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机构投资者
1.2.2 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
1.2.3 审计收费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外审计收费的文献综述
1.5.2 国内审计收费的文献综述
1.5.3 国外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的文献综述
1.5.4 国内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的文献综述
1.5.5 文献述评
第二章 制度背景
2.1 我国资本市场审计收费现状
2.2 政府指导审计定价收费
2.3 审计收费信息披露与法制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委托代理成本理论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3 审计定价决定因素理论
3.1.4 成本效益理论
3.2 研究假设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构建模型和变量定义
4.1.1 构建模型
4.1.2 变量定义
4.2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结果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和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2.1 对上市公司的建议
6.2.2 对监管机构的建议
6.3 本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74734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机构投资者
1.2.2 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
1.2.3 审计收费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外审计收费的文献综述
1.5.2 国内审计收费的文献综述
1.5.3 国外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的文献综述
1.5.4 国内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的文献综述
1.5.5 文献述评
第二章 制度背景
2.1 我国资本市场审计收费现状
2.2 政府指导审计定价收费
2.3 审计收费信息披露与法制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委托代理成本理论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3 审计定价决定因素理论
3.1.4 成本效益理论
3.2 研究假设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构建模型和变量定义
4.1.1 构建模型
4.1.2 变量定义
4.2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结果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和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2.1 对上市公司的建议
6.2.2 对监管机构的建议
6.3 本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74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77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