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04:14

  本文关键词:新常态下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渐渐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步放缓,步入到6%-7%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行,经济驱动要素从传统行业到新兴行业,互联网+、工业4.0如火如荼。与此同时,中国政治社会也将步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将成为未来相当长时间的工作主线和工作重点。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的血液,其在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精准扶贫、解决“三农”问题工作中也将发挥极大的作用。在经济形势下行,资金流动性紧张、银行业金融机构增速放缓、利润下滑严重的情形下,金融业支持“三农”、“小微”的力度可能减弱。监管机构作为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依法合规经营、提高“三农”“小微”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提高农村金融监管有效性,对于解决“三农”“小微”问题,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金融监管概念、理论基础及有效性内涵,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有效性不足的表现,进而尝试采用博弈理论,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与农户或企业、监管机构、同业之间三方利益主体进行的博弈策略。参与博弈的各方通过动态的试错、学习、调整等多阶段,最终达到演化稳定,从而得出此时的各方最优策略,为提升农村金融监管有效性探索理论道路,并根据理论基础结合“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形势,给出构建规范的制度体系、转变监管理念、整合监管工作资源、创新监管方式、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加大违法违规处罚力度等提高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有效性的切实建议。
【关键词】:有效性 农村金融监管 博弈论 新常态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3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一、绪论10-18
  • (一) 研究背景10-13
  • 1、宏观背景—国家层面10-11
  • 2、中观背景—银行层面11-12
  • 3、微观背景—监管层面12-13
  • (二)研究意义13-14
  • 1、理论意义13
  • 2、现实意义13
  • 3、本文研究范围13-14
  • (三)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14-15
  •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4
  •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4-15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15-17
  • 1、研究方法15-16
  • 2、逻辑框架16
  • 3、研究内容16-17
  • (五)可能创新点与不足17-18
  • 1、本文预期创新点17
  • 2、研究存在的不足17-18
  • 二、农村金融监管理论研究18-22
  • (一)农村金融监管的概述18-19
  • 1、农村金融监管的概念18
  • 2、农村金融监管的功能18-19
  • (二)农村金融监管的理论分析19-20
  • 1、金融脆弱性理论19
  • 2、公共利益理论19-20
  • 3、外部效应理论20
  • (三)农村金融监管有效性的内涵20-22
  • 三、我国农村金融监管现状22-30
  • (一)我国农村金融监管的现状22-23
  • 1、以银监会监管为主22
  • 2、以“风险监管”理论为主22
  • 3、以机构监管为主22-23
  • 4、以联系机制为主23
  • 5、以减税补贴为主23
  • (二)农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23-26
  • 1、监管力量与金融发展不匹配23-24
  • 2、监管职能划分不够明确职责交叉24
  • 3、差异化监管难以实现24-25
  • 4、政府扶持体系有待加强25-26
  • (三)农村金融监管有效性不足的表现26-30
  • 1、农村金融机构存贷差逐步扩大资金外流明显26-27
  • 2、金融机构布局和业务发展不均衡服务水平较低27-28
  • 3、涉农贷款大量不良经营举步维艰28
  • 4、农村金融资源价格整体偏高抑制金融需求28
  • 5、农村多样化金融需求未得到满足28-29
  • 6、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总体较低29-30
  • 四、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模型的构建与分析30-36
  • (一)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及企业间的博弈30-32
  • 1、模型变量说明30
  • 2、模型分析30-32
  • 3、模型效应分析32
  • 4、主要结论32
  • (二)农村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的博弈32-33
  • 1、模型建立32-33
  • 2、模型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33
  • 3、主要结论33
  • (三)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博弈33-36
  • 1、模型变量说明33
  • 2、模型构建33-34
  • 3、演化博弈过程34-35
  • 4、博弈参数分析35
  • 5、主要结论35-36
  • 五、提升农村金融监管有效性的建议36-40
  • (一)构建规范的制度体系36
  • (二)转变监管理念36-37
  • (三)整合监管工作资源37
  • (四)创新监管方式37
  • (五)建立监管协调机制37-38
  • (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38
  • (七)完善财税扶持政策38-39
  • (八)加大违法违规处罚力度39-40
  • 结论与展望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个人简历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涛;农村金融离不开你[J];中国监察;2003年17期

2 冯;系统推进农村金融改革[J];南方农村;2003年05期

3 李伟;统筹考虑农村金融体制改革[J];领导之友;2004年01期

4 焦瑾璞,周诚君;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八大理论争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李升高;当前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难点与对策[J];南方金融;2004年08期

6 王清生,张国良;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的政策建议[J];武汉金融;2004年08期

7 谢平;农村金融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J];金融信息参考;2004年11期

8 池小萍;农村金融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9 李琼;美、印多元农村金融制度及其启示[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胡滨;;浅析我国农村金融系统及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安;赵涟泓;;农村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探讨[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苏亚拉图;;改革和完善我国西部农村金融服务的思考[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方中;;20世纪30年代农村金融濒临枯竭问题初探[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4 孟春;高伟;;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需要破解的几个难题[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08)[C];2009年

5 蔡力峰;;农村金融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郭明兰;;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7 何广文;李莉莉;;从系统论视角看农村金融改革[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青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王蕾;谭东明;王静;;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定;;山西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及对策[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黄明;苏晓凤;胡舒予;;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长云;政府支持农村金融 由机构优先向功能优先过渡[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主持人 邹民生 乐嘉春;新农村建设需要怎样的农村金融[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讲师 博士 张亚平;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还远未开发[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4 谷秀军;农村金融服务前景可期[N];金融时报;2008年

5 记者 杜斌 李庶民;天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大力发展村镇银行[N];金融时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王巷扉;农村金融改革看丽水[N];丽水日报;2012年

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钟钰;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经验及启示[N];农民日报;2013年

8 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余干县支行 周锋荣;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联络员模式[N];上海金融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田洋;调研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工作[N];贵州日报;2013年

10 平书;调研农村金融改革发展[N];黄山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紫娟;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完善及财政支持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2 吴蕴韬;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3 谢琼;农村金融:体制突破与机制改进[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卞靖;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深层机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吴斌;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梁邦海;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及其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喜梅;基于功能视角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桑瑜;基于组织创新的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李U

本文编号:411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411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f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