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我国影子银行货币创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我国经济数据的误差修正模型检验

发布时间:2017-06-06 21:00

  本文关键词:我国影子银行货币创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我国经济数据的误差修正模型检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发展迅速,影子银行具有高杠杆率和低监管的特征,并通过商业的信用创造机制加大了我国的货币创造。本文采用我国2001—2012年的经济数据,构建通货膨胀、影子银行、货币存量以及经济增长的季度时间数列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影子银行、货币存量M1与通货膨胀呈正相关关系,而GDP的增长与通货膨胀呈负相关关系。我国应该制定合理的方案发挥影子银行在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方面的作用,同时减少影子银行货币创造能力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作者单位】: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关键词】影子银行 货币创造 通货膨胀 误差修正模型
【基金】:2015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我国发展伊斯兰金融的路径选择与风险管理研究”(编号:2015D044) 2014年度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金融创新支持大西安物流产业发展研究”(编号:2014JM2-7133)的资助
【分类号】:F822.5;F832.3
【正文快照】: 一、引言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执行董事保罗·麦卡利(Paul Mc Culley)首次提出了“影子银行”。在美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金融中介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于菁;;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兰州学刊;2013年04期

2 陈霄;王贝芬;;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系统的影响[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3 张宏铭;;中国影子金融体系的宏观经济效应[J];金融与经济;2013年10期

4 刘思玢;;关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机制研究及其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17期

5 刘阅;;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分析[J];金融经济;2015年20期

6 薛阳;;影子银行体系信用创造机理与风险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7 宋巍;刘俊奇;;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张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建军;田光宁;;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探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2 何德旭;郑联盛;;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稳定性[J];经济管理;2009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雅;;次贷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特性及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11期

2 何海峰;;影子银行的真身与法镜[J];金融博览;2011年02期

3 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年12期

4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金融稳定理事会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8期

5 曹勇;;对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南金融;2011年08期

6 贺丽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与监管[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7 胡雪琴;;从风险视角探讨影子银行及其中国化现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9期

8 张远;;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 防范系统性风险[J];西部金融;2012年02期

9 陈雪雁;;强化金融监管力度 遏制“影子银行”蔓延[J];黑河学刊;2012年05期

10 游春;;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辨析[J];海南金融;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宇清;;影子银行及其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影子银行工具的法律分析[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尚玮;;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李真;;“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法律监管路径[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6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小波;“影子银行”监管:风险与效率如何平衡?[N];经济参考报;2011年

2 安邦咨询研究员 贺军;对“影子银行”要一分为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杨冬 邱晨;影子银行问题:中国式次贷危机?[N];证券时报;2011年

4 谭洪涛 蔡春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影子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金立新;对“影子银行”监管如何到位?[N];金融时报;2011年

6 马卓 张奎 李丽;谁来监管“影子银行”?[N];国际商报;2012年

7 周波 宋馨;国外如何监管影子银行[N];中国财经报;2012年

8 记者 肖旺;强化对“影子银行”监测与监管[N];金融时报;2012年

9 记者 马翠莲;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规范[N];上海金融报;2012年

10 记者 王宇 王培伟;“影子银行”魅影几重[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李睿;利率双轨制、影子银行和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5年

4 王s,

本文编号:427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427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b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