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信支付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日渐普及,微信支付作为一个基于智能手机客户端的移动支付平台,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由于微信支付为商业场景在手机中的闭环提供了焕然一新的解决方案,因此众多线上线下商家对这种移动支付方式倍加青睐。但是,我国的移动支付无论从产品数目、种类还是成熟水平来看,都远远落后于日韩和欧美等国家,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类的服务尚未完全接受和采纳使用,因此研究影响消费者使用微信支付的因素对于促进我国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整合了技术接受模型(TAM)和个性化及情景依赖服务整合模型(CAM),并考虑感知风险理论在本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影响消费者微信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模型分析的结果为移动支付工具的运营商和相关企业提供相应的营销建议。首先,本文对所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进行详细说明。其次,对电子支付、移动支付和手机支付的概念进行界定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外已有电子支付的相关消费者行为研究进行述评,对本文所用到的技术接受模型(TAM)、个性化及情景依赖服务整合模型(CAM)和感知风险理论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再次,通过整合技术接受模型与个性化情景依赖服务整合模型,并加入感知风险理论,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并阐述了各变量在本文中的概念内涵及测量问项设计。通过问卷发放,针对回收的283个有效数据,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和效度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MOS 23.0软件进行路径模型适配度分析和路径假设检验。最后,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相关营销启示,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根据数据分析与结果,本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包括:用户对微信支付的感知易用性和感知移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移动性对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的使用态度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感知风险对用户的使用态度具有负向的影响作用;使用态度对用户使用意愿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为移动支付行业提出几点营销建议:增加支付项目,提高用户感知有用性;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用户感知易用性;增加支付场景,提高用户感知移动性;强化支付安全保障,降低用户感知风险;加强市场宣传,强化消费者的产品感知。
【关键词】:微信支付 技术接受模型 个性化及情景依赖服务整合模型 使用意愿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2;F713.5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2
- 1.1.1 智能手机用户规模迅猛增长10-11
- 1.1.2 微信支付迅速发展11
- 1.1.3 消费者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转变11-12
- 1.2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创新点12-14
- 1.2.1 研究目的12-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2.3 创新点14
- 1.3 研究思路14-15
- 1.4 研究方法15-16
- 1.5 研究内容16-18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18-27
- 2.1 电子支付、移动支付和手机支付18-22
- 2.1.1 概念界定及分类18-20
- 2.1.2 电子支付使用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20-22
- 2.2 相关研究理论及模型22-27
- 2.2.1 技术接受模型(TAM)22-24
- 2.2.2 个性化及情景依赖服务整合模型(CAM)24-25
- 2.2.3 感知风险理论25-27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假设27-32
-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27-29
- 3.1.1 影响感知有用性的因素27-28
- 3.1.2 影响使用态度的因素28
- 3.1.3 影响使用意愿的因素28-29
- 3.2 变量的定义29
- 3.3 研究模型的构建29-30
- 3.4 问卷设计30-32
-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32-47
- 4.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32-33
- 4.1.1 调研对象的选择32
- 4.1.2 调研方法与数据收集32-33
- 4.2 样本人口数据统计分析33-34
- 4.3 样本微信使用行为特征分析34-35
- 4.4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35-36
- 4.5 信度和效度检验36-42
- 4.5.1 信度检验36-38
- 4.5.2 效度检验38-42
- 4.6 模型假设检验42-47
- 4.6.1 路径模型适配度分析42-45
- 4.6.2 路径假设检验45-47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7-51
- 5.1 研究结论与分析47-49
- 5.1.1 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因素47-48
- 5.1.2 微信支付使用态度的影响因素48
- 5.1.3 微信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48-49
- 5.2 管理意涵49-50
- 5.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50-51
- 5.3.1 研究局限50
- 5.3.2 未来研究方向50-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录55-57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57-58
- 致谢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惠;全球移动支付分析与展望[J];通讯世界;2004年06期
2 傅冬;为移动支付呐喊[J];电子商务世界;2004年08期
3 吴丽;;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及相关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03期
4 唐绮薇;;移动支付的多种运营模式[J];数字通信世界;2005年12期
5 ;后金融时代的移动支付[J];数据通信;2006年04期
6 肖晓;;移动支付,无处不在的魅力[J];上海信息化;2007年07期
7 陈卓;;构建安全的移动支付系统[J];商场现代化;2007年22期
8 翟丹妮;;我国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的分析[J];中国新通信;2007年22期
9 谢宏武;;浅析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问题与措施[J];今日科苑;2007年22期
10 宋颖;;移动支付之综述篇 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现状[J];通信世界;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秦成德;;现场移动支付的技术选择[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志华;索炜;;移动支付现场应用远程支付账户的几种方案[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邱翔;;我国近场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的确立发展分析[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丛;;移动支付与金融中介是竞争还是合作?[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尤昊;郑会颂;;我国移动支付企业的运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胡s,
本文编号:454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45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