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影子银行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2 06:16

  本文关键词:影子银行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影子银行的功能型定义和监管型定义并不相同。分析影子银行发展对商业银行乃至宏观经济的影响与作用时,应立足于影子银行储蓄转投资的信用中介功能。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影子银行结构具有体制内与体制外机构与业务并存的特点,并且当前我国影子银行处于“直接融资型”这一阶段。影子银行是金融系统自我调节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金融深化,通过加剧金融脱媒和促进利率市场化两条途径,弱化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的垄断性,促使商业银行发展直接融资,通过混业合作实现内部脱媒,促进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由原来间接融资垄断模式逐步向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并重的模式转变。同时,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中,二者之间的流动性关联日益紧密。我国影子银行在在资金方面严重依赖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难以真正隔绝表内风险和表外风险,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增加,而影子银行突出的顺周期性质也放大了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在实证分析部分,文章分别选取全国商业银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作为评估银行信用风险的指标,也即构建了五个模型验证理论部分得出的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宏观压力测试模型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具有负面影响;一旦经济下行暴露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都将显著恶化。应对影子银行发展,商业银行应在把握机遇改善业务模式的同时,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 信用中介功能 内部脱媒 宏观压力测试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引言8-13
  • 1.1 背景8-9
  •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9-11
  • 1.2.1 影子银行概念界定9-10
  • 1.2.2 研究方法10-11
  • 1.3 研究思路11
  • 1.4 研究意义11-13
  • 第二章 研究前提:对影子银行的基本认识13-19
  • 2.1 影子银行的本质:基于功能视角13-15
  • 2.2 影子银行的动态范畴:基于监管视角15-16
  • 2.3 我国影子银行的结构与特点16-19
  • 2.3.1 我国影子银行结构16-17
  • 2.3.2 我国影子银行特点17-19
  • 第三章 影子银行发展改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19-29
  • 3.1 降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的垄断性19-23
  • 3.1.1 加剧金融脱媒进而替代商业银行信贷份额19-22
  • 3.1.2 促进利率市场化进而挤压商业银行信贷利润空间22-23
  • 3.2 促进商业银行内部脱媒进而改善业务模式23-26
  • 3.2.1 促进商业银行内部脱媒23-25
  • 3.2.2 内部脱媒改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25-26
  • 3.3 与商业银行业务关联日益紧密26-29
  • 3.3.1 商业银行主导体制内影子银行26-27
  • 3.3.2 商业银行间接参与体制外影子银行27-29
  • 第四章 影子银行发展放大商业银行风险29-34
  • 4.1 二者业务关联增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29-31
  • 4.1.1 业务关联的本质是紧密的流动性关联29-30
  • 4.1.2 二者流动性关联增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30-31
  • 4.2 影子银行顺周期性放大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31-34
  • 4.2.1 经济上行期间影子银行极易埋下风险隐患31-32
  • 4.2.2 经济下行期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破坏严重32-34
  • 第五章 影子银行发展对商业银行的风险传导:基于宏观压力测试34-47
  • 5.1 宏观压力测试基本模型的构建34-35
  • 5.2 指标选取35-36
  • 5.3 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36-39
  • 5.3.1 模型估计36
  • 5.3.2 结果分析36-39
  • 5.4 压力情景设计与压力测试39-45
  • 5.4.1 关键指标的压力情景设计39
  • 5.4.2 宏观压力情景设置39-41
  • 5.4.3 宏观压力测试的执行及其结果分析41-45
  • 5.5 本章结论45-47
  • 第六章 商业银行与监管当局的对策47-50
  • 6.1 商业银行充分利用影子银行改善业务模式47-48
  • 6.2 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应对影子银行的风险冲击48
  • 6.3 监管当局完善金融立法以营造影子银行合理发展空间48-49
  • 6.4 监管当局兼顾宏微观审慎监管以防范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雅;;次贷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特性及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11期

2 何海峰;;影子银行的真身与法镜[J];金融博览;2011年02期

3 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年12期

4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金融稳定理事会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8期

5 曹勇;;对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南金融;2011年08期

6 贺丽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与监管[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7 胡雪琴;;从风险视角探讨影子银行及其中国化现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9期

8 张远;;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 防范系统性风险[J];西部金融;2012年02期

9 陈雪雁;;强化金融监管力度 遏制“影子银行”蔓延[J];黑河学刊;2012年05期

10 游春;;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辨析[J];海南金融;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宇清;;影子银行及其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影子银行工具的法律分析[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尚玮;;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李真;;“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法律监管路径[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6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小波;“影子银行”监管:风险与效率如何平衡?[N];经济参考报;2011年

2 安邦咨询研究员 贺军;对“影子银行”要一分为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杨冬 邱晨;影子银行问题:中国式次贷危机?[N];证券时报;2011年

4 谭洪涛 蔡春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影子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金立新;对“影子银行”监管如何到位?[N];金融时报;2011年

6 马卓 张奎 李丽;谁来监管“影子银行”?[N];国际商报;2012年

7 周波 宋馨;国外如何监管影子银行[N];中国财经报;2012年

8 记者 肖旺;强化对“影子银行”监测与监管[N];金融时报;2012年

9 记者 马翠莲;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规范[N];上海金融报;2012年

10 记者 王宇 王培伟;“影子银行”魅影几重[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李睿;利率双轨制、影子银行和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5年

4 王s

本文编号:508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508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5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