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08:18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金融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金融组织理论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发展阶段。但是受农业生产“低收益、高风险、高成本”特性、农村自有积累不足、财政支持力度有限等因素影响,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特征依然存在。一方面农村地区正规金融,特别是传统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脱农化、短期化、大额化倾向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存在正规金融供给不足与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的矛盾,一些具有合作金融性质的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在我国各地纷纷兴起,有效弥补了正规金融的缺位,较好地改善了农民抵押难和贷款难问题。因此,规范引导各类农村信用合作组织有序健康发展,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并以此为基础重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将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山东省具有合作性质的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发展较快,在缓解农户贷款难、提升农户外部融资能力、创新扶贫资金支农模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新型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广泛存在和有效运行,为重构和发展我省合作金融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首先回顾国内外农村合作金融主要理论和论点,通过分析提出农村合作金融的产生具有内生性,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是健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深化,降低农户交易成本,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农村资源配置效率。在回顾我国以及山东省合作性农村金融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多元统计分析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构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必要性以及其在实现化解农村融资贷款难问题的主要途径。最后结合我国农村合作性金融组织研究与实践,提出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建设政策建议。第1章导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框架、创新与不足。第2章理论与文献综述。本章首先从合作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入手,简述现代合作金融组织及其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探究合作金融组织发展基本原则。对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的现代金融理论进行梳理分析,挖掘其对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观点和主张,对农村合作金融在解决农村金融抑制、消除信息不对称以及降低农户融资成本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撑。综合阐述我国学者关于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研究成果,并对健全和完善新型合作金融制度框架提供理论依据。第3章农户需求偏好与合作金融组织资金供给的经验分析。本章采取静态分析方法与动态分析方法相结合、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相结合等方式,对农村传统合作金融行为、农户需求偏好以及农村专业合作社中间层的融资行为研究分析,证明农户金融合作行为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农户融资成本,并提升农户整体福利。第4章我国新型合作性金融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本章首先梳理了我国新型合作性金融组织的发展演变历程,对新型合作金融组织进行界定,将其分为农村资金互助社、扶贫互助协会、农业、供销等部门指导成立的依托于农村专业合作社并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信用合作组织、自发性互助信用合作、担保互助组织等5种类型。而后,对当前我国新型合作性金融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对新型合作性金融组织的建立条件、组织模式、业务范围、监管框架进行系统梳理,为构建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理论研究提供实证经验。第5章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分析——基于山东省的案例分析。利用统计数据对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一是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契合了农村金融需求,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二是在农信社等涉农金融机构进行商业银行化改造的情况下,需要再造新的组织以填补合作金融的空白;三是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需要农村合作金融的支持,为其创造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四是农村合作金融仍存在运行不规范、内部管理不健全,外部监管缺失以及政策扶持不足等诸多问题,亟需进一步规范发展。第6章构建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对策建议分析。本章主要结合第3、4、5章的农村合作金融实证结果和发展经验,提出构建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金融组织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35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第1章 导论14-18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4-15
  • 1.1.1 选题背景14-15
  • 1.1.2 研究意义15
  • 1.2 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15-17
  • 1.2.1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6
  • 1.2.2 总体框架16-17
  • 1.3 创新与不足17-18
  • 第2章 理论和文献综述18-23
  • 2.1 合作金融概念界定18
  • 2.1.1 合作经济思想18
  • 2.1.2 合作金融组织18
  • 2.2 现代金融理论中农村合作金融主要观点18-20
  • 2.2.1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19
  • 2.2.2 农村金融理论19-20
  • 2.2.3 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的研究20
  • 2.3 国内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研究20-23
  • 第3章 合作金融组织资金供给与农户需求偏好分析23-30
  • 3.1 合作金融组织资金供给分析23-25
  • 3.1.1 合作金融行为分析23-24
  • 3.1.2 农村专业合作社中间层的融资行为研究24-25
  • 3.2 农户需求偏好实证分析25-30
  • 3.2.1 评价性变量26-27
  • 3.2.2 偏好性变量27-30
  • 第四章 我国新型合作性金融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30-37
  • 4.1 1984-1999 年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产生、发展和退出阶段30-31
  • 4.1.1 1983年至1986年的萌芽阶段30
  • 4.1.2 1986年至1992年探索发展阶段30-31
  • 4.1.3 1992年至1996年高速扩张阶段31
  • 4.1.4 1996年至1999年规范整顿阶段31
  • 4.1.5 1999年1月以后清理关停阶段31
  • 4.2 2003-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探索发展阶段31-32
  • 4.3 2007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规范化发展阶段32-34
  • 4.3.1 农村资金互助社32-33
  • 4.3.2 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并由农业、供销等部门推动建立的信用合作组织33
  • 4.3.3 贫困村资金互助社33-34
  • 4.3.4 担保合作性金融组织34
  • 4.4 我国新型合作性金融组织的发展现状34-37
  • 第5章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分析--基于山东省的案例分析37-46
  • 5.1 基本情况37-38
  • 5.1.1 发起方式及注册部门37-38
  • 5.1.2 社员情况38
  • 5.1.3 内部治理情况38
  • 5.2 资金规模及来源38-40
  • 5.2.1 资金规模38-39
  • 5.2.2 资金来源39-40
  • 5.3 资金运用情况40-42
  • 5.3.1 资金发放情况40
  • 5.3.2 利润及费用情况40-42
  • 5.3.3 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关系42
  • 5.4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42-43
  • 5.5 主要特点43-44
  • 5.6 存在的主要问题44-46
  • 第六章 构建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对策建议分析46-50
  • (1)加大政府扶持和保护力度,,健全合作金融立法和内部管理制度,促进新型合作金融组织健康发展46-47
  • (2)农村合作金融应以生产合作组织为基础,注重发挥金融服务功能47
  • (3)农村合作金融应严格坚守合作制原则,尽量将范围限定在村镇一级47-48
  • (4)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应纳入地方金融监管,坚决避免"两个发展倾向"48-49
  • (5)扩大新型农村合作金酷组织资金来源,优化金融管理服务模式49-50
  • 参考文献50-54
  • 附件54-55
  • 致谢55-5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磊;金融制度创新的几个理论问题[J];当代财经;2001年06期

2 王自力;制度创新:走进金融创新的新阶段[J];中国金融;2001年11期

3 吴大庆,王定芳;金融制度创新:国内银行业应对“入世”挑战的关键[J];武汉金融;2002年04期

4 山西省分行课题组;金融制度变迁中的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问题[J];现代商业银行;2002年S1期

5 姚军;试论西部大开发对金融制度创新的客观要求[J];青海金融;2002年04期

6 蒋龙兴,濮立新,张新华;谈农村金融制度创新[J];济南金融;2002年10期

7 马 丽;对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思考[J];新疆金融;2002年02期

8 孙永波,陈柳钦;论金融制度创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许小平,张健;金融国际化下的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与发展[J];经济师;2003年11期

10 李德祥,陈柳钦;关于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旭光;赵传河;孟宪林;张延雷;;加快金融创新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2 倪克勤;;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创新[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杨大楷;范飞龙;;信用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创新的基础[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张荣刚;;金融服务网络与社会资本网络:契合中的共同演进[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5 张曙光;;中国金融创新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邓岩;;基于制度均衡视角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思路[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7 顾学宁;;自由金融制度、全球经济秩序与中国金融制度的创新[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王远均;;对新兴金融组织的商法规制应遵循正当程序原则——主要从网络银行商法规制的视角[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9 ;《济南金融》2006年要目[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艳芬;金融创新与金融制度稳定性的思考[N];金融时报;2002年

2 本报评论员;积极推动金融创新[N];金融时报;2006年

3 本报评论员;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促金融稳定发展[N];金融时报;2006年

4 赵怡;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N];科技日报;2007年

5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王兆星;对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的再认识[N];金融时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丁冰;上海自贸区加快金融制度创新[N];中国证券报;2013年

7 记者 钱进 《上海金融报》记者 陈健;支持金融制度创新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N];金融时报;2014年

8 记者 陈健;金融制度创新先行先试获司法保障[N];上海金融报;2014年

9 杨有振 侯西鸿;金融制度创新的策略选择[N];中国财经报;2002年

10 何德旭;金融创新的全景分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晶雪;农村金融制度创新[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周鹏;金融结构、金融发展与开放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敏亮;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设想[D];吉林大学;2016年

2 朱林;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赵娜;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创新[D];河北大学;2005年

4 郑巧云;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邓桢;湖南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6 贺小花;微型金融运作模式比较研究及我国运作模式的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刘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金融制度创新[D];河北大学;2006年

8 王景霞;论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条件下我国金融监管的改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韩雪;论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的建设[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胡海明;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互动关系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08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608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b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