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01:00

  本文关键词: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P2P网络借贷 P2P网络借贷平台 监管


【摘要】:P2P网络借贷作为二十一世纪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典型创新模式,自2007年诞生以来一直尚未在明确的金融监管体系中运行。由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免出现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的情况,P2P网络借贷平台倒闭或者失去联系的消息频频报出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监管层已不断颁布相关政策促进该行业长远且稳健地发展。本文尝试着以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现状为起点,揭示该行业目前所面临各类风险并发现该行业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梳理我国在该行业的监管政策与体系,与此同时参考国外P2P网络借贷的丰富的管理与监管经验,依照我国国情建立适合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的监管体系,为P2P网络借贷行业在我国阳光化发展提供在监管层面的政策性建议。P2P网络借贷行业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的同时,也是对传统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补充,为普惠金融的实现提供了重要途径。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 P2P网络借贷平台 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引言8-13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8-9
  • 1.2 文献综述9-10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10-12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0-11
  • 1.3.2 主要研究方法11-12
  • 1.4 创新点与局限性12-13
  • 2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概况13-23
  • 2.1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界定13-14
  • 2.2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存在的模式14-16
  • 2.2.1 单纯线上模式14-15
  • 2.2.2 债权转让模式15
  • 2.2.3 第三方担保模式15-16
  • 2.3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产业特征16-19
  • 2.3.1 借贷双方的广泛性16
  • 2.3.2 交易方式的灵活性和高效性16-17
  • 2.3.3 较高的风险性与收益性17
  • 2.3.4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17-18
  • 2.3.5 资金、政策及其他合作机构的支持18-19
  • 2.4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目前的风险与问题19-21
  • 2.4.1 高利贷问题19-20
  • 2.4.2 非法集资问题20
  • 2.4.3 互联网安全问题20-21
  • 2.4.4 客户对网络融资认同度低21
  • 2.4.5 易触发流动性风险21
  • 2.5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的必要性21-23
  • 3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现状23-32
  • 3.1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体系23-24
  • 3.2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相关政策24-27
  • 3.3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中的问题27-32
  • 3.3.1 法律法规框架不完善27-28
  • 3.3.2 信息披露问题亟待解决28-29
  • 3.3.3 征信系统范围不广29
  • 3.3.4 道德风险防不胜防29-30
  • 3.3.5 信息中介与信用中介并存30
  • 3.3.6 风险控制水平较低30-32
  • 4 国外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经验32-38
  • 4.1 英国“两架马车”式监管32-34
  • 4.1.1 行业监管法律体系构成32-33
  • 4.1.2 监管主体33
  • 4.1.3 自律组织33-34
  • 4.2 美国多头监管模式34-35
  • 4.2.1 监管有依据34
  • 4.2.2 采取以政府监管为主的监管模式34-35
  • 4.3 英美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35-38
  • 4.3.1 美英两国监管体系对比36
  • 4.3.2 完善现有法律体系,明确游戏规则36-37
  • 4.3.3 明确监管主体,,加强监管力度37
  • 4.3.4 优化征信环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37
  • 4.3.5 明确信息披露标准,披露借款人信用信息37-38
  • 5 完善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政策建议38-42
  • 5.1 建立适度的法律监管政策38
  • 5.2 加快信息披露制度建设38-39
  • 5.3 完善全国征信系统39-40
  • 5.4 建立风险控制机制40
  • 5.5 强调行业自律的发展40-41
  • 5.6 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41-42
  • 6 结束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浩;;精准广告 再造P2P时代网络盈利新模式[J];中国广告;2006年10期

2 叶青;;P2P商业模式发展道路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13期

3 解亚萍;;P2P的大规模在线游戏结构设计[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罗东;;小额信贷“P2P”[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年12期

5 倪月娟;;我国P2P小额网络信贷研究[J];现代商业;2013年27期

6 魏李良;;P2P网络信贷行业的规范发展[J];北方经济;2013年13期

7 ;P2P无线东京大登陆[J];网际商务;2001年07期

8 田东升;;P2P网络信贷危机四伏[J];新产经;2013年02期

9 张志强;;当前我国P2P信贷现状及发展对策[J];华北金融;2013年07期

10 樊融杰;;P2P入侵外汇交易[J];英才;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达;王涛;郑为东;杨柳;;浅析P2P网络存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梁达;王涛;郑为东;杨柳;;浅析P2P网络存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向阳;吴晓峰;;P2P网络中证书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4 蔡瑞媛;温小霓;;现代信用借贷的创新模式:P2P网络借贷平台[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5 李钧;王新;;P2P存储网络中的冗余维持[A];第15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赵靖;邓倩妮;;Segment Storage System:基于P2P的网络存储服务(英文)[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7 李红玉;覃海生;;P2P资源搜索算法概述[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晓玲;钟诚;李智;李锦;张尊国;;基于反馈选择的P2P网络搜索算法[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汤克明;王创伟;陈];;P2P模拟器的比较研究[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王伟;戴跃发;石东海;;P2P网络安全体系结构[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游寰臻;传统银行竞相涉水P2P网贷 野蛮疯长亟需监管跟进[N];通信信息报;2013年

2 记者 朱雪利;大鳄和小鱼共存的P2P[N];杭州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任晓;“国家队”P2P网贷评价体系发布[N];中国证券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曾颂;广州立根再贷款公司酝酿P2P 拓宽小贷再融资渠道[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5 新新贷副总裁 陈志飞;P2P网贷应尊重金融逻辑[N];农村金融时报;2013年

6 记者 高谈;P2P投资者连踩四雷 200多万被套[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敏捷;银行涉水网贷 P2P迎来“正规军”[N];海峡财经导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润珠;多家银行摩拳擦掌筹备P2P[N];民营经济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松壑;P2P网贷陷“链式危机” 投资者维权进退迷茫[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10 新金融记者 袁诚 实习生 张梦龙;P2P“非法集资”第一案追踪[N];新金融观察;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梦然;P2P网络借贷投资者的信息识别与行为偏差[D];清华大学;2014年

2 刘绘;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3 刘姗姗;基于P2P的大规模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设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张冶江;主动P2P蠕虫的检测与防御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曹旭斌;P2P在线借贷平台社会资本测量及作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6 杨磊;针对P2P节点不合作行为的信任与激励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卫东;单源P2P组播的系统安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万校基;网络借贷(P2P)平台的成长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孝男;移动P2P网络中基于方向搜索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向辉;P2P网络拓扑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飞;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及防范[D];辽宁大学;2015年

2 颜宝成;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防范法律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3 冯泽敏;中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李季;P2P网络借贷中第三方信任对借款成功率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艾丽淑;国内P2P网络借贷逾期率影响因素研究与社区网络构建建议[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王珂;论互联网金融P2P借贷的法律监管[D];长安大学;2015年

7 庄维强;P2P网贷金融的运行模型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8 宋瑞龙;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分析[D];河北金融学院;2015年

9 陈鑫;P2P借贷模式与风险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徐雯雯;P2P网络借贷风险防范问题探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37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637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b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