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我国连片贫困地区金融扶贫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22:18

  本文关键词:我国连片贫困地区金融扶贫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连片贫困地区 金融扶贫 普惠金融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虽然持续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越来越显著,随着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一些地区的贫富差距也在快速扩大,分配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也在促使贫困问题变得越来越显著。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强调要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脱贫,坚持实施金融扶贫战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当前我国的金融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有效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确保所有贫困人口迈入小康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扶贫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一直在从事着金融扶贫方面的工作,金融扶贫的手段也在演变,各种各样的金融扶贫模式也为我国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我国在金融扶贫工作一直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出现金融扶贫的精准度不高、效率低下、可持续性差等问题。此外,我国当前的贫困问题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贫困的发生有地区连片性,我国目前还有14个连片贫困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滞后水平。在今后五年的扶贫攻坚阶段,金融扶贫应承担更积极进取的社会责任,发挥先行前导作用,突破重点难点,推动农村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本文里,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传统的金融扶贫方式以及金融扶贫的主体,并对现阶段我国的贫困地区状况进行了介绍。其次,对我国连片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深入挖掘我国金融扶贫背后更深层次的矛盾。同时从外部条件借鉴了我国在金融扶贫或者农村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成功经验,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针对我国在金融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益尝试。最后形成了笔者提出了加强与改进我国连片贫困地区金融扶贫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我国早日实现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伟大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关键词】:连片贫困地区 金融扶贫 普惠金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8;F83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文献综述9-13
  • 1.2.1 国外研究综述9-11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1-13
  • 1.3 论文的框架与研究方法13-14
  • 1.3.1 论文的框架13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13-14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14
  • 2 区域金融扶贫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4-20
  • 2.1 区域金融扶贫相关概念14-15
  • 2.1.1 连片贫困地区14-15
  • 2.1.2 金融扶贫15
  • 2.2 区域金融扶贫相关理论基础15-20
  • 2.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15-16
  • 2.2.2 区域性金融扶贫理论16
  • 2.2.3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16-18
  • 2.2.4 普惠金融理论18
  • 2.2.5 政策性金融理论18-20
  • 3 我国连片贫困地区金融扶贫现状分析20-24
  • 3.1 连片贫困地区经济特征20-21
  • 3.1.1 连片区产业相似度高20
  • 3.1.2 连片区贫困历史背景相似20
  • 3.1.3 连片区与周边城市群发展割裂20-21
  • 3.2 连片贫困地区金融发展特点21-22
  • 3.2.1 金融资源积累少21
  • 3.2.2 金融市场结构单一21-22
  • 3.2.3 金融发展环境较差22
  • 3.3 连片贫困区金融扶贫现状22-24
  • 4 连片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4-39
  • 4.1 金融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24-38
  • 4.1.1.扶贫目标瞄准度问题25-29
  • 4.1.2.扶贫效率缺失问题29-36
  • 4.1.3.扶贫可持续性问题36-38
  • 4.2 金融扶贫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38-39
  • 4.2.1“普惠”型金融扶贫体系不健全38
  • 4.2.2 金融服务产品缺少创新性38
  • 4.2.3 金融生态环境不佳38-39
  • 5 秦巴山连片贫困区金融扶贫案例分析39-49
  • 5.1 旺苍贫困村互助资金扶贫模式39-43
  • 5.1.1 试点操作过程39-42
  • 5.1.2 试点村的资金运作情况42-43
  • 5.2 旺苍试点村互助资金效果评价43-47
  • 5.2.1 缓解资金缺乏程度43-44
  • 5.2.2 贫困瞄准精确度44-45
  • 5.2.3 直接效益45-47
  • 5.2.4 社会效益47
  • 5.3 秦巴山连片贫困区金融扶贫试点的启示47-49
  • 6 加强与改进连片贫困地区金融扶贫的对策和建议49-52
  • 6.1 提高金融扶贫瞄准精度,扩大扶贫深度和广度49
  • 6.2 加大倾斜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金融扶贫成本49-50
  • 6.3 建立多维风险防范分担机制,确保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50
  • 6.4 构建完备的金融扶贫法律体系,促进政策性金融发展50
  • 6.5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综合体系,发挥普惠金融优势50-52
  • 7 结论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书涛;浅议贫困地区的扶贫与农民培训[J];中国农业教育;2002年05期

2 朱栋梁;我国贫困地区缘何贫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李随生;关于当前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J];经济经纬;2003年01期

4 王芳,阿怀念,陈来生;青海省贫困地区农牧业收入状况调查[J];青海农林科技;2003年01期

5 王力娟,李明生;贫困地区农业效率低下的根源及解决方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方善诗;冉艳辉;;贫困地区如何摆脱困境奔向小康[J];恩施州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7 曹洪民;;加快贫困地区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1期

8 杨翔宇;;加快贫困地区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李良森;;资源型贫困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10 李鸿;;“生产性占领”与贫困地区发展初探[J];山区开发;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世英;范名金;;贫困地区发展农村专业化组织的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陆洪庆;;紫云自治县贫困地区如何加强依法行政[A];水土保持依法行政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严立冬;;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黄泓;;西部大开发与重庆贫困地区发展[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1期 总第15期)[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严江;四川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王科;中国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冯黎;贫困地区大病风险冲击下的农户经济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肖诗顺;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需求与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袁涛;DMSP/OLS数据支持的贫困地区测度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李哲;贫困地区农户大病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蒙;我国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2 付李涛;我国连片贫困地区金融扶贫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3 刘家富;黑龙江省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4 陈亮;贫困地区社会发展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许丽君;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6 梁诗娅;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7 崔勤;新时期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和脱贫路径选择[D];南昌大学;2012年

8 张杰;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冯哲英;贫困地区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杨瑶;云南省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787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787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8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