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家庭抚养子女数量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市家庭抚养子女数量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家庭 抚养子女数量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风险资产 CHFS
【摘要】:家庭金融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家庭在金融市场的“有限参与”与金融资产配置及其影响因素是家庭金融研究的核心问题。我们认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不仅是一种受各种经济因素作用的经济现象,更是植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特殊文化土壤,受社会、文化传统等非经济因素影响的社会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主要通过家庭的人口结构特征、社会特征、金融意识、社会阶层表现出家庭资产配置行为异质性。在中国,“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意识根深蒂固,父母对子女的培养具有利他性,最典型的代表是中国居民家庭对子女抚养、教育、成家购房、创业等投资成为了家庭必须的投入,因此本文基于家庭投资者为孩子考虑的初衷决定家庭抚养子女数量因素对家庭资产配置行为形成的影响进行深度探析,力图能更准确地分析中国家庭金融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破解“有限参与”之谜。本文采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CHFS)数据构建计量模型,采用有效的Probit和Tobit计量经济模型,首次从家庭人口结构层面-家庭抚养子女数量因素实证考察了城市居民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示:第一,城市家庭抚养子女数量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影响居民家庭参与股票市场与风险资产市场的决策,而且会对它们的持有比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第二,同时相比未成年子女数量因素,成年子女数量因素对参与股市和风险资产决策及其持有比例具有显著负向效应;第三,居民家庭参与股票市场与风险资产的参与率及其投资参与比重具有“生命周期效应”,在年龄上呈“钟形”特征分布;第四,与多数研究结论一致,房产投资会对股票与风险资产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或者“替代效应”。在全面实施“二胎”政策背景下,我国应基于人口视角的客观条件渐次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主要从提高居民收入与财富水平、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居民的教育水平与金融意识、规范发展资本市场等方面破解居民家庭对股市“有限参与”困局的思路,以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为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并提供了新的指导思路。
【关键词】:城市家庭 抚养子女数量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风险资产 CHFS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C91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引言10-19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选题意义11-12
- 1.2 文献综述12-15
- 1.2.1 居民家庭“有限参与”之谜12-13
- 1.2.2 家庭子女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文献综述13-15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框架15-17
- 1.3.1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5-16
- 1.3.2 研究框架16-17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17-19
- 第2章 城市家庭抚养子女数量与家庭资产配置的理论基础19-29
- 2.1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理论及解释因素19-21
- 2.1.1 基于经济特征变量视角19-20
- 2.1.2 基于人口统计学变量视角20-21
- 2.2 城市家抚养庭子女数量影响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机制21-24
- 2.2.1 城市家抚养庭子女数量影响居民家庭的生命周期需要21-22
- 2.2.2 城市家抚养庭子女数量影响居民家庭的收入与财富水平22-23
- 2.2.3 城市家抚养庭子女数量影响居民家庭的风险偏好程度23-24
- 2.3 单期资产组合选择配置理论24-26
- 2.3.1 马克维茨均值-方差理论24-25
- 2.3.2 托宾-分散资产选择理论25
- 2.3.3 夏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25-26
- 2.4 资产组合选择与配置的生命周期理论26
- 2.5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行为金融学理论26-29
- 第3章 城市家庭抚养子女数量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统计性描述29-40
- 3.1 概念鉴定及数据说明29-30
- 3.1.1 有关概念鉴定29-30
- 3.1.2 数据说明30
- 3.2 家庭人口结构特征的一般分析30-33
- 3.2.1 家庭规模的构成30-31
- 3.2.2 不同年龄组人口结构31-32
- 3.2.3 人口负担分析32
- 3.2.4 家庭子女“啃老”现象分析32-33
- 3.3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及结构的一般分析33-40
- 3.3.1 金融市场总体参与情况33-36
- 3.3.2 居民家庭股票市场参与情况36-37
- 3.3.3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情况37-38
- 3.3.4 居民家庭风险资产情况38-40
- 第4章 城市家庭抚养子女数量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实证分析40-56
- 4.1 实证模型变量选取40-42
- 4.1.1 因变量40
- 4.1.2 自变量40-41
- 4.1.3 控制变量41-42
- 4.2 模型选择与构建42-45
- 4.2.1 实证模型的选择42-43
- 4.2.2 实证模型的构建43-45
- 4.3 城市家庭抚养子女数量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Probit模型估计45-49
- 4.3.1 股票资产参与决定的Probit模型回归与分析45-48
- 4.3.2 风险资产参与决定的Probit模型回归与分析48-49
- 4.4 城市家庭抚养子女数量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Tobit模型估计49-52
- 4.4.1 股票投资比重的Tobit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49-51
- 4.4.2 风险资产投资比重的Tobit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51-52
- 4.5 稳健性检验52-56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56-59
- 5.1 主要研究结论56-57
- 5.2 相关政策建议57-59
- 5.2.1 提高居民收入与财富水平57
- 5.2.2 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57-58
- 5.2.3 提高居民的教育水平与金融意识58
- 5.2.4 规范发展资本市场58-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玲 ,张梅;城市家庭劳务职业化[J];经济世界;1997年12期
2 董菡芙;网络的发展对城市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04年02期
3 张亮 ,付倩倩;互联网对我国城市家庭经济功能的影响[J];社会;2001年07期
4 张家勇;城市家庭“四二一综合症”[J];家庭科技;1994年05期
5 上官子木;读书为什么[J];河北自学考试;1997年04期
6 沈奕斐;;“后父权制时代”的中国——城市家庭内部权力关系变迁与社会[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宋践;五城市家庭研究的得与失[J];社会学研究;1991年04期
8 田晓虹;变动中的城市家庭关系[J];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9 孙丽娜;;我国城市家庭休闲生活方式研究[J];才智;2010年01期
10 周运清;;社会转型与城市家庭经济拓展[J];学习与实践;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红;;城市家庭方便食品现状与发展[A];'96全国方便食品加工与包装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2 王媛;;母亲养育与学步儿情绪社会性的关系:流动及城市家庭对比[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袁畅;城市家庭困难学生免费读职校[N];惠州日报;2013年
2 秦战勇;孩子早熟的原因与对策[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特约记者曾利明;我国城市家庭普遍关注健康[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国调队;八省市2.5%城市家庭拥有轿车[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5 ;城市困难学生读中职免学费[N];人民日报;2010年
6 记者 王炳坤;别让“过度保护”剥夺孩子们的“年趣”[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课题组;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经营大转移[N];中国信息报;2002年
8 刘晓玲;为农村妇女提供广阔空间[N];中国妇女报;2002年
9 王建威 杨一苗;新式“育婴嫂”走进城市家庭[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常志鹏;儿童消费成为城市家庭节假日消费重点[N];内蒙古日报(汉);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yN杰;消费分层视角下我国城市家庭消费的变迁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2 董英芳;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消费现状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3 张智颖;城市家庭抚养子女数量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4 沈佳丽;城市学龄儿童“托管”现象的调查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佟金金;城市家庭社会救助标准决定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柳影;当代中国城市家庭交际消费倾向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7 林海平;社会转型期城市家庭夫妻权力分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12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81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