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公司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16:43

  本文关键词: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公司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风险投资 创业板 经营业绩 回归分析


【摘要】:自1998年民建中央提交《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以来,我国风险投资从萌芽期进入到了兴起期。随着2004年5月和2009年10月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设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进一步得以完善,更是促使我国风险投资进入到快速发展期。风险投资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新型融资渠道,在解决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资金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现代化制度建设。同时,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也使得风险投资的微观行为以及其作用成为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备受关注。本文主要研究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公司的影响,旨在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政策建议以进一步发展风险投资来促进我国创业高科技公司的发展。本文研究从对创业板公司影响的两个维度展开,即经营业绩和市场表现,文中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本文研究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梳理了前人所做的相关研究并形成文献综述,以更清晰地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其次,整理了风险投资对公司影响的理论基础,以在后文中能对实证结果形成指导分析;再次,阐述了我国风险投资和创业板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以了解我国目前研究主体的情况;最后,通过运用对比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从创业板公司经营业绩和市场表现两份维度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出研究结论。本文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公司的影响总体呈现出负面效果,表现为具有较为明显的IPO效应,即不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仅以IPO退出盈利为目标导向。具体而言,风险投资表现出逐名效应,会在IPO前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表现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一步使得公司的发展受到阻碍。在得到研究结果后,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进一步规范、优化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使其能够积极地促进我国创业高科技公司的发展。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四个:(1)建立了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八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2)选择了具有评价市场的多个代表性指标对上市公司在市场表现方面进行比较研究。(3)本文回归分析中以有无风险投资参与及风险投资属性为解释变量构建横截面回归模型对公司所产生影响进行回归分析,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市场变现两个维度(四个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引入了更具有代表性的被解释变量。同时,在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回归分析中,从IPO前后分两段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比较分析中的结论。
【关键词】:风险投资 创业板 经营业绩 回归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39;F276.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3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0-11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1-12
  • 1.2.3 文献综述评价12-13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3-15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13-15
  • 1.4 研究框架及研究内容15-16
  • 1.4.1 研究框架15
  • 1.4.2 研究内容15-16
  • 1.5 研究创新16-17
  • 第2章 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影响的理论17-22
  • 2.1 风险投资17-19
  • 2.1.1 风险投资的界定17-18
  • 2.1.2 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18-19
  • 2.2 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影响的理论19-22
  • 2.2.1 认证理论19-20
  • 2.2.2 监督理论20
  • 2.2.3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理论20-21
  • 2.2.4 逐名理论21
  • 2.2.5 盈余管理理论21-22
  • 第3章 我国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发展历程及现状22-29
  • 3.1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历程及现状22-24
  • 3.1.1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萌芽期23
  • 3.1.2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兴起期23
  • 3.1.3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初步增长期23
  • 3.1.4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快速增长期23-24
  • 3.2 我国创业板发展历程及现状24-29
  • 3.2.1 我国创业板的发展历程25
  • 3.2.2 我国创业板的发展现状25-29
  • 第4章 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影响的研究准备29-40
  • 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29-30
  • 4.1.1 样本选择29
  • 4.1.2 数据来源29-30
  • 4.2 IPO前后经营业绩影响方面指标与变量的选择30-35
  • 4.2.1 经营业绩对比分析指标的选择30-33
  • 4.2.2 经营业绩指标回归模型变量的选择33-35
  • 4.3 IPO市场表现影响方面指标与变量的选择35-40
  • 4.3.1 IPO市场表现对比分析指标的选择35-36
  • 4.3.2 市场表现指标回归模型变量的选择36-40
  • 第5章 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影响的实证分析40-69
  • 5.1 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经营业绩影响的比较分析40-55
  • 5.1.1 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IPO前后偿债能力的影响40-44
  • 5.1.2 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IPO前后营运能力的影响44-47
  • 5.1.3 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IPO前后盈利能力的影响47-51
  • 5.1.4 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IPO前后发展能力的影响51-55
  • 5.2 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经营业绩影响的回归分析55-61
  • 5.2.1 经营业绩指标回归模型设计56-57
  • 5.2.2 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分析57-60
  • 5.2.3 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回归分析60-61
  • 5.3 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IPO市场表现影响的比较分析61-65
  • 5.4 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IPO市场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65-69
  • 5.4.1 市场表现指标回归模型设计65-66
  • 5.4.2 上市首日市盈率的回归分析66-67
  • 5.4.3 上市首日股价涨幅的回归分析67-69
  • 第6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69-74
  • 6.1 研究结论69-70
  • 6.2 政策建议70-72
  • 6.3 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77
  • 致谢77-78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燕;;关于公司成长性研究的综述[J];价值工程;2009年12期

2 徐经长;王胜海;;核心高管特征与公司成长性关系研究——基于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6期

3 李角奇;;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J];经济纵横;2011年10期

4 谢晓燕;陈姗姗;;财务信息视角下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以内蒙古上市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3年05期

5 倪筱楠;王沈桥;;系统视角下上市公司成长性发展测度评价探讨[J];企业经济;2013年08期

6 ;宝新能源:公司业绩持续向好[J];股市动态分析;2013年34期

7 惠恩才;关于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04期

8 王建文;何雪婷;;控股股东累计净减持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研究[J];商业会计;2014年02期

9 张皓;;新疆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04期

10 薛玉莲;河南省上市公司成长性综合分析[J];中州审计;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军;;股利政策、公司成长性和资源配置:基于大股东掏空的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章卫东;张洪辉;邹斌;孙一凡;;政府干预、大股东资产注入:支持抑或掏空[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蒋义宏;陈辉发;;年报预约披露情况研究——来自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4 刘婷;;负债制度阈值对我国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廷求;初建学;陈德球;;完善公司治理的路径选择:自主还是强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自查报告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刘仕煜;王福胜;;再探公司治理及其评价:成本收益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章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实证研究——基于2009年沪深股市A股经验数据[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震;张鸣;;高管人员报酬与业绩评价指标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对两类上市公司的比较分析[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黄辉;龚丽;;IT类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体系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10 姚明龙;张丹敏;邱雅雯;;中小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问题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臣 孙斌;中小板公司成长性总体下降[N];经济观察报;2005年

2 民族证券 刘佳章;维稳有赖于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N];上海证券报;2008年

3 徐建民;从年报看上市公司成长性[N];证券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彭友;逾两成业绩下滑 拟上市公司成长性堪忧[N];经济观察报;2014年

5 叶晓彤;投资成长公司是规避风险的好方法[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王健杰;上市公司成长性之行业篇[N];北京商报;2007年

7 华泰证券研究所;117家公司连续9季业绩增长[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蒋家华;首先应知所买股票公司是做什么的[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应尤佳;海参价格上涨增强相关公司底气[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张媛媛 胡学文;1401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三季报[N];证券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永新;大股东视角下的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2 邓建平;股份制改造、公司治理与效率[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徐金球;公司治理溢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阳浙江;中国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替模式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金建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成长性[D];浙江大学;2010年

6 官心怡;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对公司持续成长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7 肖华芳;公司治理对自愿披露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潘鸿;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购并的动机和利益转移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9 曾江洪;中小上市公司治理与成长性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刘建勇;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产注入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聪;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廖霞如;银行持股与公司在职消费的实证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姚美玲;WF公司对LY公司资产收购的案例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4 郭静静;基于财务分析的住宿业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高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其成长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6 沈浮;四川创意公司上市融资过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翟海丽;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成长性的实证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8 董楠楠;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对公司成长性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卢玉梅;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动机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10 胡茜;基于时序立体数据表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15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815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9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