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黄土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塑黄土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黄土作为半干旱与干旱地区的第四纪沉积物,是多孔隙、弱胶结柱状节理的大孔隙结构,在我国国土面积中所占比重较高,多出现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中,与黄土有关的工程建设活动越来越多。针对出现的这些现象,对于黄土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对于黄土强度方面的研究,将会对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产生积极地影响。本文进行的试验为固结试验和直剪快剪试验,通过改变土样的实验环境(无水处理和饱水处理)研究正常固结重塑黄土和超固结重塑黄土的强度特性,分析初始含水率、超固结比对重塑黄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取得的成果如下:(1)重塑正常固结黄土的压缩性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提高;在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的应力 位移曲线均呈硬化型,抗剪强度关系曲线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抗剪强度指标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2)重塑超固结黄土:应力 位移关系曲线与重塑正常固结黄土相似,呈硬化型,但在超固结比较大时有峰值出现,曲线变为软化型;抗剪强度包线不过坐标原点。同一垂直压力作用时,抗剪强度与含水率成幂函数关系,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在含水率较大时减小幅度显著。(3)重塑超固结黄土的抗剪强度与超固结比成幂函数关系;在同一先期固结压力下,含水率大的重塑超固结黄土的抗剪强度比含水率小的重塑超固结黄土的抗剪强度小;在相同含水率下,先期固结压力越大,抗剪强度与超固结比的曲线越靠上,说明在相同含水率和超固结比下,土样的先期固结压力越大,抗剪强度越大。(4)对于正常固结黄土抗剪强度的分析,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多而减少。对于超固结黄土抗剪强度的分析,当试样的含水率的增大时,黄土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降低,然而与粘聚力的减少程度相比,内摩擦角的减小程度可以忽略不计,即超固结黄土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粘聚力的大小。
【关键词】:重塑黄土 压缩系数 超固结比 含水率 抗剪强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
-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10-12
- 1.2.1 黄土的性质10-11
- 1.2.2 本文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4 问题的提出14
- 1.5 研究内容14-16
- 第二章 试验研究方案与方法16-20
- 2.1 试验用土的基本物理性质16
- 2.2 黄土强度试验方案16-17
- 2.2.1 固结试验16
- 2.2.2 直接剪切试验16-17
- 2.3 实验步骤17-20
- 2.3.1 试样制备17
- 2.3.2 固结试验17-18
- 2.3.3 直接剪切试验18-20
- 第三章 正常固结黄土强度特性20-30
- 3.1 含水率对正常固结黄土沉降的影响20-24
- 3.1.1 土样正常固结实验结果分析:20-22
- 3.1.2 正常固结黄土的压缩变形系数分析22-24
- 3.2 含水率对正常固结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24-29
- 3.2.1 正常固结黄土试验结果24-26
- 3.2.2 应力—位移关系26
- 3.2.3 含水率对正常固结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26-29
- 3.3 本章小结29-30
- 第四章 超固结黄土强度特性30-56
- 4.1 先期固结压力和含水率对超固结重塑黄土强度的影响30-41
- 4.1.1 土样超固结实验结果分析30-35
- 4.1.2 超固结黄土的压缩变形系数分析35-41
- 4.2 含水率对超固结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41-48
- 4.2.1 超固结黄土试验结果41-44
- 4.2.2 应力—位移关系44-45
- 4.2.3 含水率对超固结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45-48
- 4.3 超固结比对黄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48-54
- 4.3.1 超固结比对黄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48-53
- 4.3.2 重塑超固结黄土与重塑正常固结黄土的抗剪强度比较53-54
- 4.4 本章小结54-56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56-58
- 5.1 结论56-57
- 5.2 建议57-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 作者简介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伟;姚仰平;牛雷;;结构性超固结土的统一硬化模型[J];工业建筑;2008年08期
2 罗汀;李婷婷;侯伟;高智伟;王清祥;;统一硬化超固结土模型试验验证[J];工业建筑;2008年08期
3 姚仰平;李自强;侯伟;万征;;基于改进伏斯列夫线的超固结土本构模型[J];水利学报;2008年11期
4 罗汀;侯伟;姚仰平;;考虑渐近状态特性的超固结土本构模型[J];岩土力学;2010年03期
5 崔允亮;肖杨;沈扬;;土的超固结和结构性本构模型评述[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4期
6 刘元雪;王培勇;王良;;粘土的结构性与超固结[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王秀艳;刘长礼;张云;;超固结粘性土变形特征及可持续开采水位降的室内试验确定方法[J];岩土力学;2006年06期
8 蔡建;蔡继锋;;土的抗剪真强度探索[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9 李妥德,赵中秀;超固结状态下土的抗剪_7度参数的探讨[J];铁道建筑;1986年10期
10 罗嗣海;轻度超固结土的一维现场固结[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彦斌;;超固结土一维次压缩特性实验研究[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元雪;施建勇;;原状粘土的结构性与超固结评价[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姚仰平;侯伟;罗汀;王乃东;孔玉侠;;统一硬化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黄斌;徐日庆;何晓民;;初始弹性模量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小锋;海口红粘土剪胀特性及超固结土本构模型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2 满旭伦;重塑黄土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孙宏波;超固结粘性土的二元介质结构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4 张海;超固结结构性土的工程特性室内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5 张建民;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超固结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刘新峰;交通荷载作用下超固结软土地基长期沉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桑有为;温度荷载引起的饱和粉质黏土的超固结效应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8 王志伟;裂隙性超固结粘土边坡渐进性破坏的有限差分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本文关键词:重塑黄土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08226.html